拔掉肉中刺:高昌古城被團滅
2024-10-08 18:53:04
作者: 九皋寒叟
《神探狄仁傑》這部電視劇里,李元芳最喜歡說的一句話就是:像你這樣的人,應該怎麼去改變呢?每次他都會自問自答:只有讓你去死!
本書首發ʙᴀɴxɪᴀʙᴀ.ᴄᴏᴍ,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想不到,這是一句至理名言啊。
貞觀十三年(639)十二月,李世民傳下旨意:封吏部尚書侯君集為交河道行軍大總管、左屯衛大將軍薛萬均為副總管,發兵高昌,教訓一下不知天高地厚的麴文泰。
上一次出征,李世民派出了最豪華的武將陣容,這一次卻只派了侯君集和薛萬均,這只能說明一件事:高昌是秋後的螞蚱,蹦躂不了多久了。
有趣的是,麴文泰居然毫無壓力,他始終覺得,李世民調派大軍征討高昌,純粹就是勞民傷財的胡鬧行為,是不可能成功的。
麴文泰的瘋狂行為讓臣民們徹底蒙了。幾年前,吐谷渾的伏允可汗被唐軍趕得雞飛狗跳,國破家亡,最終不得好死,他難道忘記了?說唐軍不可能成功,底氣何在啊?
大臣們嚷嚷著要麴文泰給一個說法,不然就遊行示威。
麴文泰為了穩定人心,開了一次議政會議。
麴文泰信誓旦旦地說道:「兄弟們啊,唐朝距離高昌國有七千里之遙,其中兩千里是沙漠地帶,寒風颳起來如同刀割一樣,熱風如同火燒一般,再加上水草枯竭,大部隊根本不可能穿越這片絕境。」
大臣說:「唐朝國富力強,如果他們帶足糧草呢?」
麴文泰得意地說道:「你們有所不知啊,我之前去唐朝的時候,看到隴右一帶城池蕭條,和隋朝根本沒法相比。如今,李世民派兵前來,如果發兵太多,糧草供應不上;如果發兵在三萬以內,我們可以輕鬆禦敵。眼下最好的辦法就是以逸待勞。如果他們真的兵臨城下,不過二十天時間,必然糧草耗盡,到時候咱們可以團滅他們,你們都懂了嗎?」
麴文泰的分析,頗有李世民的味道。
事實上,他分析得一點不錯,發兵之前,李唐高層也展開了激烈的交鋒。李唐的朝臣認為,為了打高昌,大軍要穿越千里沙漠,如果打贏了還好,打不贏就是空耗國力,葬送珍貴的士兵。更何況,高昌地處西域偏僻之地,就算打下來了,也沒辦法據為己有,更不可能派兵駐管。
遺憾的是,李世民是皇帝,身份的不同決定了視野的不同,更決定了思維方式的不同。對李世民來說,他必須以帝王的思維去決定國運,像吐谷渾、高昌這些跳樑小丑,如果不給他們點兒顏色看看,以後還會有更多的人效仿他們。
身為天子,李世民不容許任何人挑戰他的權威,在這一點上,李世民能夠體會隋煬帝當年的心境,因為他們想的都是一件事: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對唐軍鐵騎來說,橫渡沙漠已經不是第一次了,兩千里和三千里又有什麼區別呢?在侯君集的帶領下,唐軍將士歷經艱難,最終靠近了高昌古城。
直到此時,麴文泰才從夢中驚醒,面對了這個事實。和伏允可汗一樣,吹牛皮是吹牛皮,可面對唐軍鐵騎,麴文泰深知,自己的下場不會太好。唐軍還沒開始進攻,麴文泰就一命嗚呼,留下了即將遭受蹂躪的高昌國民。
麴文泰的兒子麴智盛臨危受命,繼承了老爹的王位,並急忙調兵遣將,打算將唐軍阻擊在高昌古城之下。遺憾的是,侯君集的鐵騎猶如一道劈天斬地的狂風,幾乎以最快的速度掃清了高昌古城之外的所有地方,唐軍鐵騎陳列在高昌古城的不遠處,傲視著這個幾經波折的西域古城。
高昌國民憤怒了,絕望了,他們不知道為什麼唐軍突然降臨在自己的家園,他們更不會知道,接下來的高昌古城將會成為人間煉獄。
起初,侯君集還挺講究,不願意趁麴文泰下葬的時候偷襲,並派人前往城中勸降,希望他們能乖乖認罪。然而,對方卻嚴詞拒絕,表示要頑抗到底。
侯君集不是聖人,對待其心必異的高昌人,他沒有悲天憫人的時間,也沒有那份閒情逸緻。遭到拒絕之後,侯君集調集了一批投石車,對高昌古城的外城發動了猛烈的空襲。大石頭迎風咆哮,落地之處,房屋千瘡百孔,百姓血肉模糊,慘烈的攻擊讓高昌百姓終於明白,中原是禮儀之邦不假,但是如果有必要,他們也會用最野蠻的方式,把中原的禮儀帶到王化之外。
古城一戰,侯君集俘獲了七千百姓,完成了對皇城的包圍。
麴智盛算是明白了,自己根本不是唐軍的對手,他趕緊派人給侯君集送信,表示願意歸降唐朝,並把一切責任都推到了父親的身上。至於麴智盛自己,完全是一副孤苦可憐、替父受罪的樣子,也可以理解為背鍋俠。
侯君集:「想投降可以啊,來我們軍門,咱倆好好聊聊!」
麴智盛:「可以,等我們再想想!」
麴智盛並非真的想投降,他在等西突厥的援軍,這也是高昌國繼續存活的最後希望。據史料記載,高昌國和西突厥約好了,任何一方遭到唐軍的攻擊,另外一方就出兵支援,總之就是和唐軍對著幹。
事實上,西突厥也派兵來了,可他們聽說侯君集包圍了高昌國的王城,連夜退兵一千里,唯恐唐軍知道他們的存在。
麴智盛聽說西突厥退兵,這才舉白旗投降。
侯君集是誰?
跟隨李靖滅了東突厥,又參與過吐谷渾的滅國戰爭,此次是李世民欽點的大將。
這樣的一位鐵血統帥,怎麼會因為麴智盛的投降而輕易放過他,如何會讓唐軍將士們空手而歸?
一句我認輸,我投降,就可以換取和平?
那這個世界就不需要戰爭了。
古往今來,有些戰爭確實是為了正義,為了所謂的黎民百姓,然而絕大部分的戰爭,其實是為了某些人的私慾,這是人的本性,無法改變。
面對麴智盛的投降,侯君集答應了。然而,他轉頭就讓唐軍分散開來,對高昌國的三郡、五縣、二十二城展開了地毯式的搜刮劫掠,八千戶家庭,兩萬高昌百姓遭逢大難。貞觀十四年(640),高昌國正式宣告滅亡。
高昌古城位於西域絲綢之路,是中亞、西亞商隊的必經之路,貨物和人流的集散地,麴伯雅和麴文泰父子這些年雁過拔毛,斂聚了無數的財富。說白了,侯君集不顧高昌百姓的投降請求,其實就是看上了高昌古城的財富。
聰明的將領,其實應該給皇上寫封信,詢問一下高昌國的處置辦法,順便提一嘴,究竟該如何處置高昌百姓的財富。
遺憾的是,侯君集膨脹了,他覺得高昌被滅,自己功比天高,別說是撈點錢財,就是坐地稱王也是可以理解的。
接下來,侯君集擅自做主,將高昌的有錢人發配到邊遠地區,隨後將他們的財富據為己有。小兵們看到主帥不講規矩,也開始肆無忌憚地搶劫金銀財寶,侯君集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你好我好大家好!
事實上,唐軍班師回朝之後,朝中的御史就以此事為由頭,狠狠地參了一本侯君集,李世民為了平息眾怒,下旨將他拿入大獄。侯君集覺得自己功高,結果受到不公平待遇,於是心生不滿,最終走上了造反的道路,這些都是後話。
高昌被滅,李世民的心情美美的,他對群臣說了,想要用中原的州縣制度來管轄高昌的土地,希望大家能夠各抒己見。
魏徵勸諫道:「陛下,您登基的時候,麴文泰夫婦還來朝拜過,只不過他後來驕傲自大,所以才引火燒身。臣認為,只需要找麴文泰問罪就可以,至於高昌百姓,還是以安撫為主,立他的兒子為可汗,保存高昌的國號。這樣一來,陛下的威德就可以遍及荒遠之地,四方百姓都會誠服啊!」
李世民:「把高昌變成大唐的國土,不也一樣嗎?」
魏徵:「如果把高昌的國土改為州縣,咱們還要派遣大軍去鎮守,幾年輪換一次,因為衛戍邊境而死掉的人恐怕會有十分之三四,實在是得不償失啊!」
在李世民的眼裡,魏徵還是太書生氣了。不過,這也不能怪他,魏徵畢竟是打工仔,李世民才是老闆,思維方式不一樣。
令李世民欣慰的是,侯君集剛剛返回長安,西突厥使者便到了。在此之前,西突厥和高昌暗中勾結,想要達成攻守聯盟,結果西突厥的軍隊還沒到達戰場,高昌就被滅國了,西突厥的貴族們還能吃嘛嘛香?
他們想了想,李世民肯定會拿西突厥開刀,繼續實踐「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口號。一個是主動送上門,一個是被打上門,心態不一樣,待遇自然也不一樣,於是主動獻出了可汗浮圖城(治所在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吉木薩爾縣)。
李世民很欣慰,孺子可教啊。
貞觀十四年(640)九月,李世民下詔:將高昌改為西州,治所在高昌古城。將浮圖城改為庭州,再加上隋朝設立的伊州(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哈密市伊吾縣),唐朝在新疆地區就有了西州、庭州和伊州三座重要的城池,基本上控制了西域之路的門戶。
沒過幾天,李世民又放出一個重磅的消息:在西域設置安西都護府,治所在交河城。西州的治所在高昌古城,安西都護府的治所在交河城,兩個辦公地點相距很近,自然承擔著不一樣的角色定位。
事實上,西州的長官是西州刺史,主管西州的所有民政,和內地的刺史是一樣的;安西都護府的長官是安西都護,主管整個西域的軍政,相當於西域大軍區司令員。由於貞觀年間的西域還算平靜,李世民只給了幾千個編制,他們的任務不是開疆拓土,而是威懾西域的小國,為西域絲綢之路保駕護航。
貞觀二十二年(648),李世民將安西都護府的總部轉移到了龜茲國的都城,同時在龜茲、焉耆、于闐、疏勒(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喀什)修築了四座城堡,並建置軍鎮,由安西都護兼管,它們統稱為安西四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