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懿宗:皇位來得有點波折
2024-10-08 18:50:54
作者: 九皋寒叟
著名歌手韓磊有一首成名作《向天再借五百年》,寫出了中國絕大多數帝王的內心獨白。畢竟,沒有不想活五百年的皇帝。
大中十一年(857),李忱47歲。雖然談不上年富力強,精力旺盛,卻也不能說英雄遲暮,老態龍鍾。然而,李忱卻時常感到惶恐、驚懼,他害怕死亡了。
不能說李忱自私,他是個優秀的帝王,心中裝著江山社稷。眼看著大唐帝國在走下坡路,有太多的問題需要他去解決。李忱不缺金錢、不缺權威,可是缺少時間,年華老去,歲月如流,伴隨而去的,可能是他未竟的夢想。
作為帝王,他希望將大唐帝國重新帶回繁榮昌盛的時代。
作為父親,他希望將一個完好無缺的帝國交給子孫後代。
然而,時間在哪裡呢?李忱也不知道。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𝐛𝐚𝐧𝐱𝐢𝐚𝐛𝐚.𝐜𝐨𝐦
大中十一年(857)十月,李純獨坐宮中,時常想起一些往事。那還是十一年前,李忱剛剛登基,第一件事便是杖殺道士趙歸真等人,將羅浮山(中國十大道教名山之一,位於廣東省惠州市博羅縣)名士軒轅集流放到嶺南。在他的眼裡,道士就是江湖騙子,長生不老就是虛妄之事,完全不可信。
歲月變遷,改變了李忱的閱歷,也改變了李忱的認知。曾經強烈鄙視的神仙之術,長生不老,如今卻似真似假,時常爬上李忱的心頭。
不可否認,李忱動心了。
有時候,人們選擇一件東西,不是相信它的真實,而是在現實的壓迫面前,人們別無選擇,只能冒險一試。歷史就是這麼有趣,父親李純也是這般心思,巧的是,父子殊途同歸,都因為想爭取時間,走上了一條通往滅亡的道路。
大中十一年(857)十月,李忱派遣宦官秘密前往羅浮山,將道士軒轅集接到了大明宮。李忱心裡清楚,這件事不光彩,可他始終幻想,老天爺或許會眷顧他,讓他遇到長生不老。
大明宮內,李忱虔誠地問道:「仙人,真的有長生不老嗎?」
在這個世上,能確定藥品是假藥的只有一種人,那就是生產者。毫無疑問,軒轅集就是生產假藥的那批人。十多年前,道家名士風光入宮,享受無限榮耀,最終卻慘死宮門,血淋淋的教訓歷歷在目,軒轅集不想再走上這條路。
軒轅集回答道:「陛下,您是帝王,只要屏棄慾念,崇尚道德,自然會有長命延年的福氣,哪還用求取長生不老呢?」
李忱無言反駁。
接下來的幾個月,軒轅集雖然住在宮中,卻始終不願談及長生不老的話題,李忱被逼無奈,只好放他返回羅浮山。然而,李忱並沒有死心,他退而求其次,讓醫官李玄伯,道士虞紫芝、王樂為他煉製丹藥,開始服用。大中十三年(859),因為服用丹藥過度,李忱的背部開始生毒瘡,隨後一病不起,整日臥床休息。
李忱正值壯年,卻突發疾病,這讓滿朝文武非常詫異。不過,他們都是聰明人,看到道士出入禁宮,也就明白了其中的貓膩。和初唐相比,中晚唐的文臣沒有犯顏直諫的風骨,皇帝吃丹藥是他的自由,如果皇帝駕崩了,換個人當就是。就這樣,大家達成默契,放任李忱遊走在死亡的邊緣。
群臣表示,李忱可以吃丹藥,但是太子的人選需要早點定奪。
李忱的子嗣很多,幾年前,就有朝臣問李忱為什麼不立太子,李忱的回答很簡單:「如果立了太子,要朕何用?」
當然,這只是李忱的託詞。按照規矩,鄆王李溫是長子,也是最合適的太子人選。然而,李忱卻不喜歡這個兒子,於是將他放在十六王宅養育,反而把其他皇子放在大明宮。在眾多的皇子中,李忱最中意的是四皇子李滋。然而,如果李忱想立李滋,就要說服群臣破壞長子繼承制的規矩,阻力可想而知。基於這樣的考慮,李忱寧願拖著,也不願向群臣妥協。
大中十三年(859),李忱病倒,立太子一事必須有個決斷。
在李忱看來,皇位肯定不能交給長子李溫,為了讓李滋上位,李忱做了個瘋狂大膽的決定:依靠宦官集團,強行扶持李滋上位。當時,李忱叫來樞密使王歸長、馬公儒,宣徽南院使王居方,將李滋託孤給他們,並讓他們發誓遵守諾言。與此同時,李忱找來了右神策軍中尉王茂玄,囑咐他為李滋上位保駕護航。
那麼問題來了,李忱為什麼這樣干?
要回答這個問題,需要明白李忱為何覺得李溫不適合做皇帝。
史書沒有明確的解釋,但有兩個原因可能很關鍵。
原因一:李溫小的時候經常患病,整天泡在藥罐(籓邸時常經重疾,郭淑妃侍醫藥),考慮身體的因素,李溫確實不適合做皇帝。
原因二:李溫,也就是後來的唐懿宗李漼,執政後期驕奢淫逸、昏庸無道,以至於激起暴亂,很有昏君的體制。李忱可能看出了李溫的秉性,因此寧願讓宦官集團參與立儲,也不願把江山社稷交給李溫。
原因三:李忱覺得這些宦官品行不錯,他胸有成竹。
據史料記載,四名宦官接旨後,立馬著手安排。有神策軍護航,有實權宦官坐鎮指揮,問題確實不大,唯一的隱患就是神策左軍中尉王宗實,這位老兄和他們一直不和。不過,他們已經做出了安排:調王宗實擔任淮南監軍。
王宗實很納悶,可這是李忱的意思,他無法違抗。當時,王宗實在大明宮宣化門接旨,隨後走到銀台門,在這裡遇到了神策左軍副使亓(qí)元實。
亓元實:「王將軍,您準備就這樣放棄自己的前程?」
王宗實:「那能怎麼辦,這是皇帝的意思。」
亓元實:「哼,我看未必。陛下已經臥病在床一個月了,就連王將軍你都好久沒見過陛下本人了吧。」
王宗實:「你的意思是?」
亓元實:「你的調令有問題,需要和陛下當面核實。」
王宗實恍然大悟,於是和亓元實一起來到李忱的寢殿,發現李忱已經駕崩,宮內正在準備喪事。王宗實意識到這是個絕佳機會,於是怒吼道:「王歸長,陛下已經駕崩,你卻擅自矯詔,調我為淮南監軍,這可是欺君之罪啊。」
這是李忱的疏忽,他讓王歸長等人擁立李滋,卻沒有寫下聖旨。面對矯詔欺君的指控,王歸長無法解釋,只能匍匐在地上,瘋狂告罪。說白了,李忱沒有看錯人,王歸長沒有奪權的能力,甚至連自保的能力也沒有。
對手很弱智,王宗實輕輕鬆鬆就搞定了局勢。隨後,他派遣宣徽北院使齊元簡前往十六宅,迎接鄆王李溫入宮。這裡需要介紹一下宣徽院。
唐初,宦官首領叫內侍監,是皇帝的後院大總管。後來,皇帝將權力分給宦官,逐漸形成了左右神策軍、樞密使和宣徽院,這三大體系構成了北衙,與以宰相為核心的南衙形成了對抗。
左右神策軍,掌管禁宮、長安城的兵權。
樞密使,協助皇帝處理政事的貼身秘書,可以影響皇帝的決策,尤其在皇帝駕崩的關鍵時期,樞密使有機會矯詔,屬於實權人物。
宣徽院,皇家的內務府,首領叫宣徽使。皇帝的吃喝玩樂由他們掌管,最著名的就是雕、鶻、鷂、鷹、狗五坊。宣徽院分為南院和北院,歷史證明,南院使和皇帝似乎更加親近,地位相對較高。
大中十三年(859)八月初九,王宗實以唐宣宗的名義發布詔書,立鄆王李溫為大唐皇太子,改名為李漼,由他掌管軍國大事。與此同時,王宗實假傳聖旨,將王歸長、馬公儒、王居方等宦官悉數誅殺。
大中十三年(859)八月十三日,27歲的李漼登基為帝,史稱唐懿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