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泌:李唐的國事家事都得操心
2024-10-08 18:43:59
作者: 九皋寒叟
做宰相很累,做李适的宰相更累。
對李泌來說,不僅要操心國家大事,還得為李适的家事操心。貞元三年(787)八月,一件皇室醜聞驚動了朝野。故事的女主角是郜國公主,此女名不詳,是唐肅宗李亨的女兒,按照輩分來算,是唐德宗李适的姑姑。
郜國公主結了兩次婚,第一任丈夫在馬嵬坡事變中被殺,後來改嫁給李隆基女兒新昌公主的兒子蕭升,並給他生了個女兒蕭氏,而蕭氏則嫁給了皇太子李誦。沒過多久,蕭升也一命嗚呼,郜國公主重新回到單身狀態。
為了解悶,郜國公主時常去太子府看望女兒,由於她長相不醜,又有權勢,許多官員都想巴結她。在太子府,郜國公主認識了太子府詹事李升,兩人眉來眼去,暗送秋波,最後順理成章地搞到一起。對女人來說,一旦突破自己的欲望底線,很容易變得一發不可收。比如郜國公主,突然喜歡上了養小白臉,蜀州別駕蕭鼎、彭州司馬李萬、豐陽令韋恪都曾是她的床上貴客。
說起唐朝的性文化,公認比較開放,因為有幾個特點:女人不重貞操,寡婦可以改嫁;婚姻約束低,婚外性行為普遍;狎妓成風,妓院已成官營產業。尤其是唐朝皇室,公主婚內出軌、公然養小白臉、婚前性行為,都是屢見不鮮的事。
客觀地說,並不是法律不約束婚內出軌,唐朝律法規定,通姦的人判處一年半的徒刑,如果是婚內出軌,判處兩年徒刑。而在秦朝的時候,只要捉姦在床,人們便可以當場捕殺,朝廷赦他(她)無罪。在懲罰力度上,唐朝確實寬鬆了許多,但是並不意味著通姦是合法,可以為所欲為。
通姦涉及社會倫理,尤其是在男權社會,其醜惡已經深入人心,律法可以寬鬆,但社會對通姦的接受程度遠沒有那麼開放。說白了,皇室公主可以亂搞男女關係,但最好是秘密進行,如果鬧得風風雨雨,皇室也要跟著蒙羞。
據史料記載,李适早就聽說郜國公主行為不檢點,因此讓李泌私下調查,準備對其訓斥。然而,李泌的報告還沒交上去,有些人就把郜國公主的醜事捅了出去。不僅如此,政敵還給她加了一條罪名,公主女兒是太子妃,公主經常去太子宮,私下替太子行厭勝之術。
李誦玩厭勝的遊戲,那厭勝的對象是誰?想也不用想,肯定是皇帝李适,如果他駕崩,李誦就是太子,郜國公主就是皇帝的丈母娘。這個證據鏈是完美的,以至於李适根本不想去調查其中的真偽。李适大怒之下,將郜國公主幽禁起來,又找來了太子李誦,將他狠狠地罵了一頓。可憐李誦,根本不知道發生了什麼情況,但老爹的震怒程度表明,問題非常嚴重。回宮之後,李誦放出話來,要和老婆蕭妃離婚,以此來證明他的無辜。
李誦想盡力洗刷自己的冤屈,然而現實就是,他已經引起了老爹的猜忌。對李适來說,李誦有沒有厭勝的行為不重要,可能有厭勝的動機就足夠了。為了讓自己更有安全感,李适想到了廢黜皇太子李誦,立舒王李誼為新任太子。
李誼是誰?
唐代宗李豫二皇子李邈的兒子,李邈去世後,李适因為喜歡李誼,將他過繼到自己名下。在古代的家族,如果你膝下沒有子嗣,才會考慮從堂兄弟名下過繼一位侄子,作為家族香火的傳承者。問題是,李适有許多兒子,他不缺皇位繼承人。無獨有偶,皇太子李誦有個叫李謜的兒子,也就是李适的孫子,可李适竟然也將李謜過繼到自己名下,讓孫子做了自己的兒子。
如此操作,確實讓人莫測高深。不管怎麼說,李适願意玩過繼子嗣的遊戲,那是他的自由。可有一點,過繼改變的是名義上的父子關係,是為了家族傳承的利益需要,兩人的血緣關係是絕對無法改變的。換句話說,只要李适有親兒子,他完全沒必要把皇位傳給侄子李誼。事實上,他確實想這樣干,李适覺得此事可能會引發官場地震,於是找來了李泌。
大明宮中。李适:「愛卿啊,如今舒王李誼已經成年,他的性情孝敬友愛,溫和仁厚,朕以為,可以冊立他為太子。」
李适的一番話,讓李泌呆若木雞。皇帝任性是眾所周知的,可任性到這種程度,確實超出了李泌的想像。李泌慌張地說道:「陛下,何必如此呢。因為對太子心生疑慮便要廢黜他,還要立侄子為太子,這不是失策嗎?」
李适吼道:「你太過分了,怎麼能離間我們父子的關係。」
李泌:「舒王是您的侄子,這是您親口告訴我的。如今您想立他為太子,恐怕以後您就只能好自為之了,千萬別指望他來孝敬您。」
李适:「事情已經鬧成這個樣子,你想讓朕怎麼辦?」
李泌:「臣確實沒想到,您懷疑太子到了這種地步。如今,臣也不用再忌諱什麼,必須把話說清楚。自古以來,父子相互猜疑,沒有不使國家滅亡、家族傾覆的。陛下可還記得,建寧王是因為什麼原因被殺的嗎?」
李适:「這件事情朕很清楚,建寧王李倓是被冤枉的,當時是肅宗皇帝性子太急躁,背後又有人推波助瀾,這才造成的冤案啊。」
李泌:「陛下知道,肅宗皇帝信任臣,可臣就是不敢說出建寧王被冤枉的事實,後來臣臨走的時候才將心中的想法說出來,當時肅宗皇帝也後悔呀。」
李适態度有些鬆動:「貞觀、開元年間,先帝都曾改立過太子,為什麼就沒有亡國之禍呢?」
李泌:「當年,太宗皇帝屢次將國政委託給太子李承乾,因此太子宮聚集了很多大臣,後來魏王李泰陰謀奪位,大將軍侯君集這才拉著太子謀反。可即便如此,太宗皇帝還是讓長孫無忌和數十名大臣審訊,將案情調查得一清二楚,然後召集百官商議此事,最終將太子和魏王李泰一起廢黜。」
李适:「你想表達什麼意思?」
李泌:「希望陛下接受前朝的教訓,忍耐幾日,派人詳細調查此事,如果太子真的有問題,希望陛下採取貞觀年間的辦法,連同舒王一起廢置,然後再冊立一位皇孫。如果這樣做,君臨天下的人仍然是陛下的子孫後代。」
李适:「這是朕的家事,你為什麼這樣極力諫諍?」
李泌:「太子從小就很仁厚,長大後一直深居宮中伺候您,從未聽說他和外臣接觸,謀反作亂。如今,您因為他的岳母犯錯便牽連,確實不應該,臣願意用家族的性命作擔保,保證太子不知道其中的陰謀。」
李适:「好吧,朕再想想。」
自古以來,捲入到皇帝廢黜太子風波的大臣,很少有人能全身而退。在皇帝看來,你為任何一方說話,就說明你已經站隊,而大部分皇帝想看到的結果是,你是他的臣子,而非皇太子的臣子。這一次,李泌確實豁出去了。
過了一天,李适單獨召見李泌,他痛哭流涕,撫摸著李泌的背說道:「若不是你極力進言,恐怕朕現在已經後悔莫及了。確實如你所言,太子仁厚孝敬,對朕沒有二心,從現在起,軍國大事以及朕的家事都會找你商量。」
話很好聽,卻讓李泌有點高處不勝寒的危機感。
李泌是個有故事的男人,他親歷了皇室各種鬥爭,看透了各種利益糾葛,人性的虛偽造作,更明白做皇室近臣的危險。在李泌看來,皇帝是世間最奇特的物種,他們是孤獨的,沒有人可以懂他,也不需要任何人去懂他。皇室鬥爭,猶如一個地獄黑洞,會將所有站在邊緣的看客捲入其中。以諸葛亮的高明,當年在荊州尚且不敢正面回答劉備問的父子之間的問題,更何況他。
話雖出口,李泌卻有一絲絲悔意,也有了隱退的想法。
李泌:「陛下神聖英明,明察太子無罪,臣報效國家就到此為止了。前天,臣心跳加快,魂不守舍,不能再辦理政務了。希望陛下准許臣退休吧。」
李适:「多虧你的直言不諱,朕的父子之情才能保全,朕想把身後之事都囑託給你,使你世代富貴,你怎麼突然說出這樣的話來了?」
李泌無言以對。
有一天,李适在宮中煩悶,恰好李泌入宮,兩人便聊了起來。
李泌:「陛下為何情緒如此低迷?」
李适:「愛卿,吐蕃又在邊疆興風作浪,朕枉為一國天子,駐守邊疆的元帥們找朕要幾匹戰馬,朝廷卻死活拿不出來,這個皇帝做得委屈啊。」
李泌:「如今戰馬價格昂貴,要朝廷拿錢出來買,確實是困難。不過陛下如果能夠採用臣的策略,幾年以後,馬匹的價格便只有現在的十分之一了。」
李适:「為什麼你能做到呢?」
李泌:「臣其實早已經想好了對策,只不過一直在等待機會,只要陛下答應不生氣,臣就說出來。」
李适又急又氣:「你怎麼老是猜疑朕,快說說什麼辦法。」
李泌:「朝廷北面結交回紇,南面結交雲南,西面結交大食和天竺,吐蕃自然不攻自潰,馬匹自然也容易得到了。」
李适不滿地說道:「雲南、大食、天竺沒問題,回紇就算了。」
李泌:「臣知道陛下必然反對,所以沒有提前說出來,其實四個國家當中,回紇是最重要的,其他三國按照順序還應該排在後面呢。」
李适開始有了小孩子脾氣,說道:「你別跟朕談回紇。」
李泌:「陛下,臣身為宰相,您怎麼能不讓臣說話呢?」
李适:「你說的話朕都聽,但是回紇的事情,朕不想去做,你要是想聯合他們,還是等朕的子孫後代去做吧。」
歷史證明,這些都是前期鋪墊,李泌為了解開李适的心結,便假裝不知,以一副探究的口吻問道:「莫非是因為當年陛下在陝州受到的羞辱?」
李适正色道:「當年,韋少華等人因為朕的原故蒙受羞辱而死,朕怎麼能忘記那些事情。那時國家多難,朝廷才沒有工夫收拾他們,想要和他們交好,那是萬萬不行的,你不用再說了。」
李泌:「殘害韋少華的是登里可汗,可他已經被合骨咄祿毗伽可汗殺了,如此說來,合骨咄祿毗伽可汗對咱們大唐還是有功勞的,應當受到賞賜。後來,張光晟殺了數百名回紇將士,合骨咄祿毗伽可汗也未曾怪罪咱們,這難道不是事實?」
李适:「按照你的說法,拒絕與回紇和好,還是朕的不對了?」
李泌:「臣是為了國家,才說這番話的。」
這一番對話,並沒有改變李适痛恨回紇的心理,此後一連十五次奏對,李泌都在李适的面前提及與回紇結盟之事,可李适就是不鬆口。到了最後,李泌急得無可奈何,於是威脅道:「陛下再不答應與回紇結盟,那就讓臣辭職吧。」
李适:「不是朕不接受你的規勸,而是要和你講道理,你怎麼總是說出辭職的話來。朕不與回紇結盟,不是因為朕受了很多委屈,而是不想辜負韋少華這些命喪回紇人手的忠臣啊。」
李泌:「臣覺得,不是陛下辜負韋少華,而是他們辜負了陛下。」
李适大吃一驚:「此話從何說起?」
李泌:「回紇豺狼之性,陛下萬乘之尊,怎麼能輕易冒險呢。當年,肅宗皇帝也找回紇幫忙,臣先在元帥府接見,直到臨行前,肅宗皇帝才現身相見。韋少華沒有做好前期準備,便帶著陛下深入虎穴,他們才是大唐的罪人。」
李适:「朕與回紇結下的怨仇為時已久,如今找他們講和,如果他們拒絕,豈不是惹夷狄之人恥笑?」
話說到這個份上,李适已經默認了李泌的提議。
接下來,李泌提了五個條件:第一,合骨咄祿毗伽可汗自稱大唐之子。第二,回紇對大唐稱臣。第三,每次前來的使者,隨員不能超過二百人。第四,互市的馬匹不能超過一千匹。第五,不允許攜帶漢人以及胡族商人到塞外去。
李泌:「陛下,如果回紇答應這些條件,咱們就與他們和親。」
如今的唐朝,更像是元氣耗盡,負重前行的老人,關於這一點,李适心知肚明,因此李泌提出這些條件的時候,他找不出任何理由拒絕。李适:「那你去試試看吧。」
合骨咄祿毗伽可汗,是登里可汗的堂兄,回紇的第四代君主。在對唐朝的國策上,登里可汗是瘋狂的主戰派,合骨咄祿毗伽可汗是親唐派,後來兄弟倆內訌,登里可汗被殺。為了站穩腳跟,合骨咄祿毗伽可汗屢次向大唐示好,希望能迎娶一位公主,因此李泌才有底氣說這些話。
據史料記載,合骨咄祿毗伽可汗愉快地答應了李泌的要求,並派遣合闕將軍前往長安提親。李适大喜過望,高興了好幾天,隨後下詔將咸安公主嫁給合骨咄祿毗伽可汗為妻,並送了五萬匹絹給回紇,以表誠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