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武周:從紈絝子弟到造反頭目
2024-10-08 18:10:09
作者: 九皋寒叟
李軌被滅之後,李淵將目光瞄準了太原北部的軍閥劉武周。
劉武周,河間景城(今河北省滄州市)人,富二代出身,後來家族遷居到馬邑。據說,劉武周年輕的時候,仗著家裡錢多,結交了一大批狐朋狗友,時常邀請他們喝酒吃飯,整日無所事事。
本書首發𝙗𝙖𝙣𝙭𝙞𝙖𝙗𝙖.𝙘𝙤𝙢,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有一天,哥哥劉山伯實在是看不下去了,這才找劉武周談話,指責他再這樣胡鬧下去,遲早會毀了劉氏家族,還羞辱他一事無成,就是個廢物。
人都是好面子的,更何況劉武周還是堂堂的七尺大漢。你不是說我庸碌無能嗎,那我就干出點名堂,讓你好好瞧瞧!劉武周一氣之下,跑到洛陽投奔了太僕卿(掌管皇帝的御馬和全國馬政)楊義臣,開始了轟轟烈烈的軍旅生涯。
隋大業八年(612)—隋大業十年(614),隋煬帝發動了三次高句麗戰爭,劉武周都是參與者之一,由於在戰爭中表現積極,砍了好些人頭,領導在考核軍功的時候,將他升為校尉(軍中低級軍官)。戰爭結束之後,領導徵詢劉武周未來的職業發展規劃,劉武周的第一想法就是衣錦還鄉,讓老哥狠狠地佩服一下。
那就讓你回馬邑,做個鷹揚府校尉(連長級別)吧。
當時,馬邑太守叫王仁恭。想當年,王仁恭跟隨老東家楊素東征西討,得了不少軍功,又深得隋文帝和隋煬帝的賞識,做過衛府大將軍、左光祿大夫、驃騎大將軍、衛州(今河南省新鄉市衛輝縣)刺史、汲郡太守等職,可以說是隋朝的資深官員。
事實上,王仁恭在馬邑太守的任上還算恪盡職守,也干出了不少政績。悲劇的是,後來楊玄感謀反,朝廷懷疑王仁恭的侄子王仲伯參與其中,因此將王仁恭一擼到底,讓他做回了庶民。後來,東突厥屢屢犯邊,隋煬帝一時間找不到合適的封疆大吏,因此重新起用老油條王仁恭,命他駐守在馬邑。
王仁恭是個老實人,老實人的特點就是受不得打擊。因為楊玄感一事,王仁恭心裡產生了陰影,重新回到工作崗位,他的心態也慢慢發生了變化:做事情畏首畏尾,不再衷心擁護隋王朝的利益。
當時,馬邑郡爆發了嚴重的自然災害,王仁恭卻害怕朝廷會找他問責,拒絕開倉放糧,以致馬邑的官員和老百姓都對他產生了強烈不滿。問題是,當時好多地方官府都是這樣幹事的,也沒啥過錯啊。不滿歸不滿,你又能拿領導如何,因為不放糧而剁了他?
歷史證明,因為政見不同而仇殺的事很少,可因為床上糾葛、綠帽糾紛而拔刀相向的事,卻是司空見慣的。問題就出在劉武周的身上,此人回到馬邑之後,大概是覺得自己很厲害,因此行事無所顧忌,身為王仁恭的下屬,居然和他的侍妾睡到了一起,給領導帶了頂綠光閃閃的帽子。
這樣的事就是一顆地雷,隨時能要了劉武周的性命。為求自保,劉武周決定利用王仁恭不作為的軟肋,先下手為強。
當時,劉武周來到軍中,振臂一呼:「兄弟們,如今馬邑百姓食不果腹,到處都是餓死的屍體,而姓王的居然坐視不救,他還配做我們的父母官嗎?」
說到興致高昂之處,劉武周敲起了身邊的牛皮鼓:「咱們絕不能甘心等死,官倉的糧食雖然是朝廷的,也是老百姓的血汗,你們要是有膽量,就跟我一起開倉放糧,組織自救,好歹可以在亂世中多活幾日!」
自古以來,誰的手裡有糧食,誰的話就有含金量。既然王仁恭不顧念百姓的性命,那還留著他幹嗎?讓他早登西方極樂世界吧!
隋大業十三年(617)三月,劉武周帶著馬邑的官員造反,將王仁恭誅殺在官府大堂,隨後下令開倉放糧,周圍的義軍紛紛來投,瞬間就聚集了一萬多人。反賊的身份肯定是坐實了,問題是接下來的路該怎麼走啊?
劉武周表示,周圍全是隋朝的地盤,困守馬邑就是等死。同樣是為了自保,劉武周投向了東突厥始畢可汗的懷抱。雁門郡丞陳孝意、虎賁郎將王智辯聽說劉武周叛變,調派軍隊緊急鎮壓,雙方在桑乾鎮形成對峙局面。就在此時,東突厥的援軍趕來了,雙方在城下發生激戰,虎賁郎將王智辯當場被殺,陳孝意退守雁門,後來被手下所殺。
北部邊境的困局,在東突厥勢力的摻和下,徹底搞活了。
造反的難度也不過如此嘛!在劉武周的眼裡,始畢可汗就是他的幸運之神,有了這座靠山,劉武周再也沒有任何忌憚。隨後,他將軍隊開赴隋煬帝的汾陽宮,霸占了所有美女和珠寶,並將其中絕大部分給始畢可汗運了過去。
始畢可汗是個聰明人,搶奪中原財富的腳步必須馬不停蹄,一個李淵哪裡夠用,必須得多培養幾個利益代言人!要不這樣吧,封劉武周為「定楊可汗」,再給你多送幾匹突厥戰馬,以後多打幾場勝仗,兄弟的幸福生活全靠你了。
東突厥始畢可汗的陽謀,在李淵的眼裡就是小兒科。
李淵知道,沒有永恆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始畢可汗一邊扶持劉武周,一邊拉攏李淵,不就是為了撈取更多的經濟利益嘛。
只要你貪慕錢財,事情就好辦多了。從太原起兵之時,李淵就給出了承諾,只要他拿下長安,便會雙手奉上金銀珠寶和美女,李淵此後一直保持著低調的姿態,始畢可汗對他還是比較滿意的。
李淵曾經找過劉武周,講明了二人之間唇亡齒寒的關係,希望他能夠以大局為重,不要被突厥人耍得團團轉。當時,劉武周還只是個地頭蛇,因此答應了李淵的結盟。短期內,始畢可汗、劉武周和李淵相互利用,互不侵犯。
劉武周雖然答應不興兵南下,卻時常默許部下搞些小動作,撈點兒外快。對此,李淵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先集中精力攻打長安。
隋大業十三年(617)十一月,長安被破,李淵挾天子以令諸侯,完成了人生的蛻變。與此同時,劉武周在突厥人的支持下,不斷地招兵買馬,隨後又奪取了定襄郡(今山西省忻州市)、雁門郡,成為太原以北最強悍的軍閥,實力早已經是今非昔比。
劉武周雖然成了手握軍政大權的一方諸侯,卻也煩惱無比。想想看,要想爭奪天下,手下必須得有一流的謀臣和驍勇善戰的將軍啊,而他的嫡系部隊都是馬邑本地的土包子,完全上不了台面,如何與李淵等人逐鹿中原?恐怕連入場券都拿不到吧?
劉武周一直在物色人才,直到武德二年(619)六月,宋金剛前來投奔。
宋金剛,上谷郡(今河北省張家口市宣化區)人,是活躍在河北易州(今河北省保定市易縣)的起義軍首領,手下有一萬多人,算不上太強悍。當時,河北最大的兩個軍閥是活躍在清河(今河北省邢台市清河縣)的竇建德,以及活躍在定州(今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和冀州(今河北省衡水市)的魏刀兒。
宋金剛是魏刀兒的結義兄弟,二人感情非常深厚。起初,大家都在河北地界混日子,在官軍的壓迫下,大家需要集中精力尋求自保,偶爾還會互相打掩護,其樂融融。可到了後來,大隋政權解體,幾大軍閥不得不面臨同樣的問題:在沒有官軍存在的情況下,如何瓜分河北的土地和財富,究竟誰來做扛把子?
為了爭奪河北地區的控制權,竇建德和魏刀兒在武德元年(618)十一月爆發了嚴重的軍事衝突,竇建德成功將魏刀兒擒殺。事實上,雙方發生火拼的時候,宋金剛就帶著自己的兄弟前去救援,可他還沒有趕到戰場,魏刀兒就被竇建德所殺。
敵強我弱,這仗根本就沒法繼續打下去,可是為了給好兄弟報仇,宋金剛悍然下達了作戰軍令。在竇建德的掩殺下,宋金剛全線潰敗,最後帶著四千名兄弟如野狗般狂奔亂竄。
不管怎麼說,亂世之中,敢以身家性命為兄弟復仇的人,值得所有人尊敬。
竇建德非常欣賞宋金剛的才華,因此派人前往招降,打算將他網羅到麾下。然而,宋金剛心痛結義兄弟之死,將竇建德視為此生必滅的死敵,拒不投降,還將竇建德的使者狠狠地罵了一頓。
不降就不降吧,怎麼還罵人?真是沒素質。不過,沒素質的宋金剛卻俘獲了四千名將士的忠心,他們紛紛表態,此生願意追隨首領,永遠不離不棄。
這就麻煩了,本人打算歸隱山林的啊,帶著你們還怎麼混啊?
沒辦法,軍閥混戰已經接近尾聲,想要重新創業,難度非同小可,不如找個新東家,隨便混口飯吃得了。河北地界已經歸屬竇建德,估計是混不下去了,周邊還有誰?山西的劉武周,聽說他和東突厥很親密,應該不會這麼快就垮吧。
真可謂一拍即合啊。
劉武周早就聽說過宋金剛的大名,一直就想挖他,可人家畢竟也是做老闆的,總歸不太好意思。如今,宋金剛主動前來投奔,劉武周如獲至寶。你要什麼條件快說啊!這樣吧,封你做宋王,軍隊的調度指揮權全部歸你,夠不夠?不夠的話,這些年搶了不少錢財,要不分你一半吧,咱們倆共同創業!
事實證明,講義氣的人,敢為義氣搭上性命的人,別人就會重視你的存在。
劉武周確實很有成大事的心胸氣魄,權力、金錢、地位,一樣都不少,全都分給了宋金剛,完全將他視為創業的合伙人。
宋金剛落魄之餘,竟然得到劉武周如此垂青,自然是感激不已。劉武周都如此表示了,自己怎麼也得拿出點誠意吧?這樣吧,俗話說得好,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要不我把妻子給休了,娶你的妹妹,咱們親上加親,如何?
不過,我總感覺宋金剛不像是受了被逼休妻的委屈,反倒是進一步占了劉武周的便宜啊。宋金剛安頓好了一切,便開始給劉武周出謀劃策。
宋金剛:「咱們現在最大的敵人就是李淵。如今,李淵滅了薛舉和李軌,下一步就會對咱們下手了!」
劉武周:「那可如何是好?」
宋金剛:「主動出擊,先拿下李淵的并州,為咱們南下打開一條通道。」
此時,劉武周已經擁有雁門、馬邑和樓煩等郡,基本上完成對太原北部和西部的戰略包圍,此時提出攻打太原,確實符合劉武周的既定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