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拿得起放不下的大唐史·貳> 空手套白狼的最高境界:空頭官憑買人心

空手套白狼的最高境界:空頭官憑買人心

2024-10-08 18:09:39 作者: 九皋寒叟

  宋老生被殺之後,隋朝官軍群龍無首,很快就被李淵鎮壓下去。

  善後工作很簡單:以西河郡的舊制為標準,該賞的賞,該封的封。

  不搞京觀了?對不起,那並不是李淵的做事風格,都是做給小表弟看的,既然他不買帳,多做無益。

  如果你想投軍,李淵張開懷抱來歡迎。如果你想回老家,領一個空白的五品散官官憑,即刻上路。對有才能的人,李淵也是毫無顧忌地大肆封賞。

  毫不誇張地說,在李淵爭霸天下的路上,究竟封賞了多少官員,就是個歷史之謎,關於這件事,李淵的幕僚團也曾勸過他,可李淵的回覆很無理取鬧,在他看來,用官帽收買人心,總歸比動刀兵要強。

  李淵拉攏人心的策略,應該得到什麼評價呢?

  說得客氣一點,很不講究!說得不客氣一點,毫無底線。

  古代的人才選拔制度,大概經歷了這麼幾個過程:

  商周時期:世卿世祿+尋訪遺賢。

  本章節來源於𝗯𝗮𝗻𝘅𝗶𝗮𝗯𝗮.𝗰𝗼𝗺

  商周是中國古代的奴隸社會,奴隸主是統治階層,把持著所有的政治資源,貴族們憑藉著與生俱來的血緣關係,可以世世代代享受著朝廷的官職和爵位,至於農民、商人、手工業者以及讀書之人想要做官?沒門!

  不過,有些國君還是很有雄才偉略的,眼光比別人更加長遠,在他們的眼裡,貴族子弟治理國家不是不可以,但是政權內部可以活躍起來,比如搞點兒新鮮血液,煥發一下生機。

  夏朝末年出身的伊尹,原本是有莘國君的一個貼身廚師,地位非常低下,可後來竟然從烹飪中悟出了一套治國的理念,商湯聽說之後,便決定娶莘氏之女為妃,而伊尹也自願作陪嫁之臣前往商湯的封地,後來成就一代霸業。

  這一時期的人才選拔,說白了,很隨意,很隨機!

  春秋戰國時期:「選士」+「養士」。

  到了春秋戰國時期,諸侯爭霸成為整個時代的主旋律,各國國君為了在列強的叢林中生存下去,不得不花大價錢招攬人才,因此在這個年代,貴族階層對人才的需求量非常之大!

  為了提拔和重用人才,統治者們放鬆了人才選拔的原則:

  軍功:凡是在戰爭中立有軍功者,不問你的出身門第、不問你的階層,都可以享受朝廷的爵祿!秦王朝是軍功制度的典型代表,秦國大將白起,平民出身,後來就因為軍功升為「左庶長」。

  養士:齊國的孟嘗君、魏國的信陵君、趙國的平原君和楚國的春申君是貴族養士的典型代表,不管你是雞鳴狗盜之徒,還是殺豬宰牛的粗人,只要你有一技之長,我都可以讓你迎娶白富美,走向人生的巔峰。

  客卿制:說白了就是挖牆腳,比如秦穆公的宰相百里奚,本來是虞國人,國家滅亡之後,秦穆公用五張羊皮將他從楚國人的手中買回;魏國出身的商鞅,魏國出身的范雎,都是以客卿的身份在秦國效力,後來才建立不世之功。

  秦漢:「察舉」+「徵辟」。

  秦漢時期,中國進入了中央集權的時代,皇帝們為了推進中央集權的工作,不得不思考一個問題,什麼是真正的人才,什麼人能幫他們集權!

  最後得出了一個結論:臣子要德才兼備,尤其是道德水準要高,必須保證這幫臣子不敢覬覦皇位,於是,「察舉」和「徵辟」制度應運而生。

  察舉:白話就是考察推舉,一般由朝廷的公卿、列侯和地方郡守等高級官吏舉薦,他們通常會把品德高尚、才幹出眾的人推薦給中央朝廷,由朝廷舉行考核,然後再授予官職!

  考察的科目比較多,包括孝廉(孝敬廉潔者)、秀才(才能優秀者)、明經(通曉經義者)、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者)等。值得一提的是,朝廷會在最後面試的時候提出一些治國或者經義方面的問題讓他們當面回答,叫作策問,董仲舒當年就是在策問環節表現出眾,最後才走上仕途的。

  徵辟:就是朝廷發布徵召令,希望有才華的人出來做官,皇帝徵召稱「征」,官府徵召稱「辟」。東方朔、班固、張衡、揚雄等人都是走的這條路,最後才得到漢武帝的賞識和重用。

  不過,秦漢時期還處於中央集權的過渡階段,雖然有些制度上的創新,可還是延續著先前的制度,比如「納貲」和「任子」。

  納貲(zī):通俗的說法叫買官賣官,只要你向朝廷繳納巨額的錢財,朝廷就可以給你個不大不小的官職,不過還是以虛職為主。

  任子:主要針對級別較高的官員,比如俸祿在二千石以上的官吏,任職滿三年,就可以保舉子弟一人為郎官,充當皇帝的侍從。

  魏晉時期:「九品中正制」。

  說白了,朝廷選拔了一批德高望重的中正官,由他們先考察候選人祖宗三代是什麼情況,如果發現你的父親、祖父和高祖都是做官的,那說明你們家根正苗紅,給你打個高分,再來考察你的能力和品行如何,然後再給你打個分。

  考核等級分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品,對應的分別是朝廷的一品到九品的官職,這樣一來不就量化考核了嘛。

  然而到了晉朝和南北朝,受社會階層變動的影響,中正官員全都變成了門閥貴族,他們就看中一項指標:你的祖上是不是做過官,你做官的基因怎麼樣。

  一切都回到了原點!在這樣的制度下,官員晉升全都由豪門貴族控制,官場就是一潭死水,社會如何發展,中央如何集權?

  隋文帝思來想去,覺得還是漢朝的察舉制度好,不過為了增加中央的權力,他將考核官從公侯貴族變成尚書省的吏部!事實上,隋文帝只不過廢除了「九品中正制」,規定朝廷以後通過開科來選拔人才,開的是「志行修謹」(有德)和「清平幹濟」(有才)兩科,充其量不過是科舉制度的雛形!

  隋煬帝登基之後,增設了「孝悌有聞」和「文才秀美」等十個科目,隨後又開設「明經」(通曉經義者)和「進士」(可進受爵位者)兩科,並用考試策問的方式來取士。隋煬帝規定,「常科」每年舉行一次,穩定人才選拔的數量,「制科」看皇帝的心情,為朝廷多選拔一些遺賢!直到此時,科舉制度才算有了正行!

  為什麼說李淵沒有底線,做事不講究?

  說白了,李淵是野雞派選手,做事情可以天馬行空。比如為了收買人心,李淵可以開空頭支票,忽悠地方豪強。至於科舉制度,對他來說全是扯淡!

  小表弟是職業派選手,封賞官員要看朝廷的編制是否允許。有時候為了朝廷的運轉秩序考慮,隋煬帝不得不做出令人寒心的舉動,比如隋煬帝在雁門郡許下承諾,可後來卻強行打了自己一個大嘴巴子!

  這就是野雞派和職業派選手對權力法則的價值觀差異。

  隋煬帝表示,皇帝的位置確實不太好坐啊。

  你瞧瞧,為了提高官員的整體素質,尤其是高級官員的素質,隋煬帝必須逐一把關,嚴控提拔和任命的流程。征伐高句麗的時候,隋煬帝就給朝中的御史們下過一道嚴旨:但凡身上有勳爵的人,不能在朝中擔任實職,舉報一個,處理一個!

  要命的是,隋煬帝的改革不僅牽涉到朝中的高級官員,還包括軍隊的軍官。

  目標就一個:讓門閥貴族把官府的編制騰出來,讓軍隊的晉升更加嚴格。

  這就是隋煬帝的改革!這種改革讓他很痛苦,卻讓政敵爽了起來!

  李淵是個明白人,他心裡清楚,小表弟的改革動了太多人的奶酪,不管是政治世家、豪門貴族,還是一般的地主階層,他們逐漸失去了對政治資源的控制能力(比如提拔門生,不經過考試就可做官),心中早就積攢了諸多不滿。

  霍邑城下,李淵開出了他的條件。

  想要通過軍功發家致富的,直接去李建成和李世民的左右軍中報到。

  祖籍在關中,卻不願意繼續效力的,領一個五品散官,衣錦還鄉。

  身懷絕技的,可以選擇繼續熬著,以後做大官。

  鄉野之中,不管老少,不管閒愚,一律授予朝散大夫等散官。

  沒有編制上限的組織,該是何等恐怖的存在啊。

  李淵的這波收買人心,很快就獲得了回報。

  西河郡和霍邑的父老鄉親們表示,唯李淵馬首是瞻!

  霍邑的隋軍將士,雖敗猶榮,因為跟了個好老闆呀!

  臨汾郡(今山西省臨汾市)、絳郡(今山西省運城市絳縣)望風歸降!

  事實上,李淵還有一句話沒說出來:現在大方一點無所謂,不過前提條件是能夠進入長安城,能夠做天下之主,如果大敗而歸,給你們的封賞全都是廢紙!

  這心機!豈是一般人可比!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