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打的棍杖,流水的朝臣
2024-10-08 18:06:55
作者: 九皋寒叟
《開皇律》的初衷就是減輕刑罰,照顧民間的情緒。具體而言,照顧大隋的公務員,大隋的權貴,還有老百姓的牴觸情緒。總體來說,老百姓還是幸福的,因為楊堅是個體恤百姓的皇帝。然而,公務員就有點悲劇了,因為他們面對的是視皇權為禁臠(luán),心思敏感到極致的皇上。
本書首發𝖇𝖆𝖓𝖝𝖎𝖆𝖇𝖆.𝖈𝖔𝖒,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中國有句古話叫刑不上大夫,意思是統治階層享有絕對的法律豁免權。可是到了楊堅這兒,這句話似乎有些不太好使。楊堅最喜歡幹的事兒,就是把自己的臣子干到死為止。那麼問題就來了,隋朝的官員犯罪之後,不是可以拿錢和官職抵罪嗎?怎麼又說楊堅喜歡折磨他們呢?
答案其實很簡單:律法都是統治者制定的,最後的執行力度也是由皇帝說了算,皇帝想弄誰,他就能弄死誰,更何況,律法只是懲罰你的罪行,至於怎麼讓你犯罪,怎麼給你定罪,門道就更多了。
史料記載,隋文帝經常派人去監視朝中的文武官員,只要他們稍微有點過失,立馬就會有太監登門拜訪,把你叫進宮中,對你大加斥責。
隋朝的公務員活得很悲慘,在皇上的淫威下,他們不敢貪污受賄,不敢學螃蟹走路,不敢炫耀錢財和家產,甚至都不敢穿華麗炫目的衣服上街閒逛。
即便如此,隋文帝還是不滿意。在他的眼裡,公務員不敢貪污,是因為朝廷監督很嚴,如果有機會,他們還是會選擇貪污的。於是乎,長安城內出現了一批求人辦事的人。他們趁著月黑風高,用大車裝著極為貴重的禮物,挨個兒去敲官員們的大門,所求之事,都很容易辦到,如果官員們稍微起了一點兒貪心,隋文帝的使者隔天就會帶著聖旨前來,或打或殺,全憑楊堅的意思。
這也就罷了,還有更離譜的事兒呢。
每天早朝的時候,官員們排排坐,等待皇帝的訓示。
如果楊堅心情好,大家樂和樂和,順利下班,然後各回各家。
如果楊堅心情不好,就會問一些稀奇古怪的問題,大臣們只要回答不對,或者回答不清楚,隋文帝就會當場發怒。輕一點的,直接在大殿內開打,一天可以打好幾次,直到屁股開花。重一點的,直接拖出去斬首。
單就這一點,隋文帝和朱元璋的性格就極為相似。
我們只知道,明太祖朱元璋上朝的時候,如果按下腰間的褲腰帶,就表示想要殺人了,又有說明朝的廷杖有多麼的厲害,殊不知,這種事情早在幾百年前就已經出現了,而且是被我們視為明君的隋文帝干出來的事兒。
在隋文帝的淫威之下,大隋的官員們可謂是斯文掃地,顏面盡失。
畢竟,大臣們要麼是飽讀詩書的孔門之後,要麼是國之勛貴,皇帝沒事就拿板子教訓,視官員為芻狗,宣揚出去,還有什麼顏面苟活於世啊?
隋開皇十一年(591),重臣高熲和侍御史柳彧終於按捺不住,他們聯名給隋文帝上奏:陛下啊,朝堂不是判決刑獄的地方,更不適合處決朝臣啊。陛下想要用律法給天下臣民一個太平盛世,咱們都可以理解,可朝廷把法律公布出去,百姓們知道的卻很少,這才會屢屢出現違法的事情啊。哎,不說了,臣等憂心忡忡,乾脆辭官不做了,給更有能力的人讓賢吧。
話說得很直白,也很有情緒,幾乎帶著威脅的口吻。
隋文帝沒事的時候,就喜歡埋頭苦思,自己是不是做得太過分了啊。
有一天,都督田元來找他說事兒,君臣就聊到了此事。
隋文帝:「田愛卿,朕的刑罰很重嗎?」
田元猶豫了片刻,覺得照這樣下去,自己的屁股也有開花綻放的可能,因此決定據實回稟,以此來維護一下未來的幸福生活。
田元:「嗯,確實很重。陛下的棍子比手指還要粗,打三十下就相當於平時的一百下,所以才死了那麼多人啊。」
隋文帝聽了這話,心裡老大不高興,可思來想去,自己正在面壁思過啊,於是下旨撤去了朝堂上的刑具,將判案之權交還給有關部門。
沒過多久,楚州行參軍李君才給隋文帝上書,說皇帝太寵幸高熲了。
此時,隋文帝已經過了人生的反思期,因此李君才的諫言讓他備受刺激。
身為臣子,居然敢指責皇帝的過錯,這算哪門子事兒啊?來人,速去傳旨,讓李君才立即趕回長安,朕想和他好好聊聊。
李君才以為皇帝聽進去了,因此屁顛屁顛地來到長安,心情如沐春風。剛到了大殿,李君才還沒開始說話呢,隋文帝的老毛病就又犯了。症狀就是,楊堅在大殿的角落裡找棍棒,想打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
隋文帝可能忘記了,他之前下令撤走了殿內的所有棍棒和板子。情急之下,隋文帝從身旁拿了一條馬鞭,將李君才活活抽死在了朝堂之上。
將活蹦亂跳的朝臣打死,隋文帝後悔了嗎?絲毫沒有。
隋文帝思來想去,覺得大殿內不放棍子還是不行,於是命人將先前用順手的那根又找了回來,命它矗立在大殿的角落,準備隨時聽用。
看起來,朝臣們的幸福生活又要堪憂了。
有一天,隋文帝又殺了人,朝內人心惶惶。兵部侍郎(相當於現在的國防部副部長)馮基也不知從哪裡借了一顆虎膽,站出來進言,勸皇帝別再這樣造下去,否則會失去人心。話音剛落,隋文帝便操起棍子送他上了西天。
真可謂鐵打的棍杖,流水的朝臣啊。
完事之後,隋文帝後悔不已,痛恨自己管不住手腳,因此下令撫慰馮基的家屬,還回過頭來指責其他大臣,為什麼不及時勸他住手。
勸要挨你的打,不勸要挨你的罵,這日子什麼時候是個頭啊?
隋開皇十六年(596),有人向隋文帝舉報:合川倉少了七千石糧食。
大案要案啊,那個誰,太府卿斛律孝卿,你下去查查吧。
經過一番調查,斛律孝卿發現,是糧倉主管監守自盜。
楊堅二話不說,下令將糧倉主管處斬,並將此人家中女眷全部罰為奴婢。完事之後,隋文帝又陷入了沉思,如果其他地方發生這樣的事兒,又該如何呢?沒過幾天,隋文帝便通告全國,有誰膽敢偷盜糧庫,只要偷盜的糧食數量滿一升,朝堂就將你處以死刑,家屬罰作奴婢。
隋文帝晚年的時候,思想偏激到離譜:他竟然鼓勵大家舉報偷盜行為,就算是在大街上撿錢也不能放過。
這條政令很快就成了街上地痞流氓和無恥之徒的福利,這些人沒事就在大街上晃悠,看見哪個富家子弟在走路,就快步走到他的前面,偷偷地丟一袋錢。
古往今來,土豪最大的特點就是不缺錢,但是缺少人生樂趣啊。
可以想像一下這種畫面:前邊的無名之輩掉了一袋兒錢,身為土豪,他們肯定不會發揚拾金不昧的精神,先將錢撿起來,然後再禮貌地還給人家,最好的辦法就是裝到自己的口袋,然後去朋友圈吹噓自己的運氣。
就在此時,旁邊角落裡衝出幾個人,二話不說,拉著土豪就去官府告狀。
隋文帝規定:只要你偷盜一錢,就判你死罪。長安城有多少土豪因此喪命,我們不得而知。這可能是朝廷鼓勵老百姓宰肥羊的最早先例吧。不過,這種事情畢竟太不講究,在當時引發了強烈的社會信任危機,以至於鬧得人心惶惶,最後被迫取消。
我們都知道,春夏是萬物生長的季節,殺人有違天道,因此古代殺人都是避開春夏,選擇秋後處決。隋文帝呢,非得不信這個邪,他覺得自己是上天之子,既然是天子,就可以做一切決定,因此下令在六月份也處決犯人。
皇帝如此嚴苛,官員們自然也得跟風效仿。一時間,全國上下形成了一種風氣:誰執法嚴苛,誰就可以得到大家的尊敬,那些講情面講事實,愛護百姓的人反而被同僚們恥笑。在隋文帝的帶領下,《開皇律》形同虛設。大隋形成了一種法律寬鬆,但執法無情的局面。
問題是,這樣的矛盾是正常的嗎?隋煬帝又該如何處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