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沒有原則的父母,教不出有教養的孩子> 越是妥協,孩子越是「貪心」

越是妥協,孩子越是「貪心」

2024-10-08 18:04:20 作者: 劉小軍

  家長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是否也曾遇到過這樣的問題:孩子這也要,那也要,欲望就像是個無底洞,怎麼也填不滿。例如,家長跟孩子說好了「這是最後一塊巧克力」,可孩子吃完立馬「翻臉不認帳」,非得鬧著再來一塊。面對這種情況,家長該怎麼做呢?

  睡覺之前,天天躺在床上聽故事。媽媽說完了三個故事後,告訴天天道:「故事都講完了喲,睡覺吧。」天天抱著媽媽的胳膊,撒嬌道:「不嘛,不嘛,再說一個!」媽媽無奈地說:「這是最後一個了喲。」她翻開書,讀了起來。誰知講完後天天卻仍不甘心,纏著媽媽繼續講下去。

  媽媽將臉一黑:「你怎麼說話不算話?」天天立馬又哭又鬧,媽媽嘆了口氣,只得答應了天天的要求。

  三四歲的孩子占有欲強,眼裡只能看到「想要的」,對其他的事物視而不見。家長在屈服於孩子的「貪心」時,往往會搬出一大堆理由:為了孩子不餓著;為了孩子不受挫折;為了擺脫公眾場合中的難堪;為了能早點睡覺……

  導致孩子貪心的最大原因在於家長的陪伴不夠,親子活動過少。這時候,孩子會將情感轉移到對「物」的迷戀上,如貪戀玩具、零食等。很多家長觀察到這樣一個情況,孩子哪怕如願得到想要的玩具,卻並不知道珍惜,還沒玩幾天便要求家長給他買新玩具。

  這是因為孩子不過是在拿玩具填補內心的欲求而已,如缺失的情感,孤獨的情緒等。可無論孩子擁有多少玩具,都無法填補他內心的空虛感。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𝙗𝙖𝙣𝙭𝙞𝙖𝙗𝙖.𝙘𝙤𝙢

  家長給孩子講條件的時候,總會用上「最後」這個詞語,卻往往忽略了孩子的語言理解能力。孩子沒有時間概念,「最後」意味著什麼,他們並不清楚。即便如此,孩子卻明白:只要答應家長提出的條件,就可以得到想要的。這是孩子一再破壞「最後」約定的原因。

  孩子太過貪心,家長最好的回應方式是溫柔而堅定地表示拒絕。孩子若是無理取鬧,家長可循循善誘,提出「談判」,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平復孩子的情緒。

  談判的過程中,家長要將姿態放低,平視孩子的眼睛,冷靜傾聽孩子的要求。記住要將談判時間的設置權掌握在手裡。當規定時間已到,孩子並未說服你時,理智地告訴孩子:「雖然你很失望,但談判已經結束了。」

  孩子若是不接受結果,繼續發脾氣,家長可及時叫停。比如留孩子一個人在房間裡冷靜。談判次數進行得越多,孩子越能明白他的哭鬧是換不來期待中的結果的。久而久之,孩子自然學會按規則行事了。

  糾正孩子的行為需要經過漫長的過程,家長要注意以下細節:

  1.提前亮出底線。

  一些家長在給孩子吃了一顆棒棒糖後,總是耐不住孩子的糾纏、請求,又給了孩子第二顆糖。與其如此,不如在一開始就告訴孩子:「今天你可以吃兩顆糖。」

  讓步、妥協會讓孩子誤以為「哭鬧」「央求」是他們的絕招。一開始就讓孩子知道家長的底線,並堅決守住底線,孩子才會收斂貪心行為。

  2.安排儀式,為禮物增值。

  一位爸爸總會精心挑選有意義的小禮物送給孩子,有時候是一本書,有時候是一個望遠鏡。他喜歡將禮物藏在家裡的各個角落,然後引導孩子自己去找。當孩子費了一番心思終於找到了禮物後,會非常興奮、開心。這時候,爸爸會為孩子安排一個拆禮物的儀式:他讓孩子將禮物傳給自己、自己傳給媽媽,媽媽再傳給奶奶,最後禮物又傳回到了孩子手裡。

  利用特殊儀式可讓禮物在孩子心中的分量大大增加。當孩子被這一個個有意思的小禮物打動時,他就不會覺得商場裡光鮮亮麗的玩具、零食有著十分珍貴的價值了。

  孩子在遭到拒絕時,總會脫口而出:「為什麼不可以……」有些家長會粗暴地回答說:「我說不行就是不行。「這會激起孩子的反抗情緒,於是沒完沒了地和家長對著幹。

  有些家長選擇對孩子絮絮叨叨地解釋:「你睡前聽太多故事,容易興奮的睡不著覺,長期下去會導致睡眠不好、身體不好……」可是孩子往往沒有耐心聽解釋。不如說一些俏皮話來迎合孩子的胃口:「小樹一天一天長大,漸漸長成一棵大樹,寶寶一天只聽一個故事,聽完一千零一夜個故事,就成了故事大王啦。」

  平時還可多和孩子講講由於貪心而造成嚴重後果的童話故事,比如《漁夫和金魚的故事》《聚寶盆》《貪心的小綿羊》等。

  妥協只會換來孩子短暫的快樂,並不能真正解決問題。等孩子覬覦起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哪怕不擇手段也要得到的時候,家長再去後悔,卻是為時已晚。家長要幫助孩子改掉貪心的壞毛病,學會知足常樂的道理。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