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沒有原則的父母,教不出有教養的孩子> 理解和尊重,允許孩子表達情緒

理解和尊重,允許孩子表達情緒

2024-10-08 18:02:42 作者: 劉小軍

  孩子情緒起伏不定的時候,有的家長習慣「以暴制暴」,用威脅、恐嚇式的話語阻止孩子的無理取鬧;有的家長會採取「賄賂」的方式來息事寧人,比如說「別哭了,我帶你去遊樂園玩」,孩子嘗到了甜頭,慢慢學會了「情緒勒索」。家長不允許孩子表達情緒,是正確的做法嗎?

  微博上,一個男孩的故事引起了一陣熱議。小時候,他在學校受到了欺負。父母知道後,卻聲稱「一個巴掌拍不響」,讓他檢討自己的行為。六年級時他對父母說自己看不清黑板,怕自己近視,父母卻臭罵他一頓,說:「誰讓你天天玩電腦,看閒書,近視了活該!」

  他越長大,越覺得孤獨。有一次他忍不住和父母傾訴自己的難過,父母卻說:「我們供你吃喝念書,你有什麼可煩惱的?天天拉著臉給誰看?」最後,男孩再也不想和父母說話了,父母卻又抱怨道:「你怎麼這麼冷血?和家人一點都不親近。」

  請記住𝘣𝘢𝘯𝘹𝘪𝘢𝘣𝘢.𝘤𝘰𝘮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孩子是一個成長著、變化著的獨立生命,如果孩子經常被家長忽視情緒,內心沒有得到過理解,情緒得不到抒發,就會讓性格變得叛逆,甚至對家人十分冷漠。兒童心理學家肯尼斯·巴里西說:「通常情況是孩子在短時間內無法找回狀態,痛苦的感覺長時間淹沒了他們。漸漸地,失落反抗的情緒占了主導,家庭交流越發陷入惡性循環。」

  家長沒能給予孩子足夠的情感回應,只會讓親子關係變得疏遠。孩子要麼會將這些負面思想深埋心中,直至它們成為性格中的陰影,孩子漸漸地變得缺乏歸屬感和安全感,甚至陷入抑鬱;要麼形成「歸咎他人」的思維模式,不從錯誤中反省學習,反而將一切歸咎為外界環境。

  其實親子交流中最有效的武器莫過於接納孩子的情緒。當孩子遇到情緒問題時,家長要耐心觀察孩子的情緒反應,理解他們的感受,讓他們明白:哪怕遇到問題,家長仍然會站在他們的立場上給予支持。家長的關注與愛,才能讓孩子的內心變得強大起來。

  家長的尊重與接納,會讓孩子明白,情緒問題很正常,它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嚴重。家長要用理性的態度將孩子引導上情緒管理的道路。時間久了,孩子自會將壓力變成動力,哪怕面臨挫敗也決不放棄希望,並利用一切機會去挖掘潛能。

  星星鬧騰到很晚也不去睡覺,爸爸注意到她很不開心,便問道:「今天好像過得很不開心,發生了什麼事嗎?」星星突然情緒爆發,將自己的作業本扔到垃圾桶里。爸爸眉頭一皺,剛想發火,想了想還是忍住了脾氣。他默默撿起垃圾桶里的作業本,拿來抹布,小心擦起了封面上的水漬。星星在一旁哭了起來。爸爸連忙摟著星星的肩膀,小聲安慰著她。

  原來,星星今天被老師批評了,她不睡覺、扔掉作業本等種種行為是害怕明天的到來。爸爸和星星聊了半天,還談起了自己小時候被罰站的事情,引得星星破涕為笑……

  家長可以不贊同孩子的負面情緒和反常的行為,但不要一味地阻止孩子情緒的發泄,第一步一定是接納,再想辦法去改變。引導孩子疏導情緒時,家長具體可參考以下建議:

  1.用「我懂得的」「嗯」等表示接納。

  這一類簡短有力的話語及語氣詞反而會為家長贏得孩子的信任。同時默默傾聽,等孩子情緒漸漸平穩後,再向孩子表達關心,簡述立場。

  2.了解孩子的心理界限。

  家長不得當的玩笑或行為可能會激起孩子反常的情緒。所以家長最好做到對孩子的心理界限了如指掌。當然,讓孩子了解家長的心理界限也很有必要。讓孩子意識到:你有權對自己的情緒或其他物品進行自由支配,但必須為自己的選擇承擔相應的後果。

  3.哭泣其實是一種癒合心靈創傷的有效途徑。

  孩子在公共場所大哭大鬧時,家長要在理解的基礎上加以引導;在無人的場合里,要允許甚至鼓勵孩子用哭泣的方式來發泄日常生活中積攢的缺憾。

  4.在公眾場合給孩子多留點餘地。

  有的家長會因為孩子做錯事而大為光火,卻不給孩子改正的機會。有的家長喜歡在公眾場合誇大孩子的錯誤,對孩子的行為進行辛辣的嘲諷。這都是錯誤的示範。

  5.用想像法化解孩子情緒。

  例如,孩子因手裡的冰激凌掉落在地而大哭不止,家長需要先耐心勸慰孩子的情緒,再對孩子說:「要是媽媽有魔力,朝地面吹一口氣,讓冰激凌重新回到咱們手中就好了。要不咱們試一試?」這種詼諧的方式一能轉移孩子的注意力,二能紓解孩子的壞心情。

  教育家蒙特梭利曾說:「每種性格缺陷都是由兒童早期經受的某種錯誤對待造成的。」家長應該允許孩子表達情緒,而不是呵斥、諷刺和辱罵。當孩子的情緒得不到家長的尊重、理解和接納時,他們就會學會偽裝,再不想和家長說心裡話。家長要允許孩子偶爾的哭鬧、發火,接受並嘗試去化解孩子的負面情緒,引導他們積極成長。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