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勇敢的心不是說出來的

2024-10-08 18:02:08 作者: 劉小軍

  勇敢的孩子通常活潑開朗、敢拼敢闖,遇事沉著冷靜。但很多家長卻發現:自家孩子在家裡蹦蹦跳跳、活潑自信,可在陌生人面前卻顯得扭扭捏捏,羞怯地躲在自己身後。這讓家長忍不住抱怨說:「你怎麼這麼膽小?」

  遊樂場裡,五歲的小穎正在玩樂高積木。身旁的一個小姑娘大方地向小穎自我介紹道:「我叫明明,我們能一起玩耍嗎?」小穎臉紅了,怯生生道:「好的。」

  本章節來源於𝐛𝐚𝐧𝐱𝐢𝐚𝐛𝐚.𝐜𝐨𝐦

  明明的媽媽笑著對小穎的爸爸說:「你家姑娘性格有點內向喲。」小穎爸爸聽了有些不高興,對女兒說:「小穎,說話聲音大一點!」小穎低著頭不說話。

  過了一會兒,一個小男孩拿走了小穎的積木。爸爸皺起眉頭說道:「你怎麼能讓別人把你的玩具拿走?勇敢一點,趕緊要回來!」小穎低著頭,淚水在眼眶裡打轉……

  爸爸生氣地要求小穎膽子大一點,不但沒有起到良好的效果,反而讓小穎更加難過。當孩子在陌生人面前害羞時,家長一味地責罵並不能讓孩子鼓起勇氣好好同人交往,反而會讓孩子更加害怕陌生人,內心更加牴觸人際交往,慢慢地,孩子會朝著內向、孤僻的方向發展。

  當孩子在人際交往中表現得過於內向、不夠自信的時候,很多家長經常會用以下幾種方式來口頭「教育」孩子:

  打壓型鼓勵:「你要是能像其他小朋友一樣勇敢一點就好了」「別怕,別的孩子做到了你怎麼就做不到呢」……這些話聽起來是鼓勵,卻帶著打壓的意味。

  強迫式說教:有些家長本意是想教孩子勇敢,可話一說出口卻是咄咄逼人的指責。面對暴怒的家長,孩子表現得更加不知所措,更習慣於退縮。

  言語能夠起到的效果並不如家長想像中的明顯。況且,多數家長的話語中往往帶著恨鐵不成鋼的意思,反而會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其實,孩子在公共場合、陌生人面前表現出害怕是很正常的情況,家長不要將這當作丟人的事情。而應該在平時多鼓勵孩子去大膽嘗試,幫其消除內心的恐懼。

  有一次,宋嘉樹特意選了個雷電交加的日子,帶著宋慶齡去龍華。見龍華塔高聳入雲,屹立不倒,他對宋慶齡解釋起這塔千年來不畏風雨的原因,還鼓勵宋慶齡和他一起,繞著寶塔比賽跑步。

  宋慶齡當時有些膽小,心裡很害怕。但是見父親溫和的目光像「保護傘」一般緊緊籠罩著她,便大著膽子,冒著風雨跑起來。那天她和父親一起,足足跑了六圈,越跑越覺得心中暢快淋漓……

  家長應做好榜樣,培養孩子擁有一顆勇敢的心。生活中,有些家長會拒絕在家長會上發言,討厭在大庭廣眾下表演節目、做演講。如果家長自己在人際交往中都表現得扭扭捏捏,卻一味地強迫孩子去做連自己也做不到的事情,恐怕效果不會很好。

  那麼,為了讓孩子變得勇敢起來,家長具體應該怎麼做呢?

  1.擴大孩子的交際範圍,帶他見世面。

  閱歷豐富、見多識廣的人往往擁有不俗的勇氣,孩子也是一樣。家長應該儘量幫助孩子擴大交際圈,帶他們見識不同的場合。比如說,家長可以帶著孩子參加親子聚會、朋友間的聚會等,孩子見的人多了,自然懂得在不同的場合應如何禮貌應對。在這種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往往不懼人、不懼事。

  2.給孩子足夠的空間,讓孩子擁有「冒險」的自由。

  一味地把孩子關在家裡,孩子怎能學會勇敢?家長可以在一旁觀望和注視著孩子,讓他們積極嘗試新的領域,多些冒險的空間。比如說,多帶著孩子去野外踏青,而不僅僅將遊玩地點設置在人工遊樂場。當然,這樣做的前提是家長要提前計算好危險的概率,再三確認孩子始終處於安全的範圍內。

  3.給孩子設置「攻關遊戲」。

  家長要學會給孩子設置一些有趣的障礙,用遊戲的方式提升孩子的自信。這既能幫助親子之間實現感情升溫,又能讓孩子的勇敢不停地「增長」。

  比如說,一家人準備去某地旅遊,可以放手讓孩子制定最佳旅遊路線;家長想打聽某個人的近況,可以讓孩子幫忙去詢問,等等。只是,這些小遊戲不宜太難。只因孩子一旦受挫,很容易沮喪。

  4.不要對小傷小痛表現得大驚小怪。

  有很多家長容易被孩子的小傷小痛嚇住。家長若是對孩子的一些小傷痛過於緊張,甚至一驚一乍,只會加重孩子的心理負擔,讓孩子變得更加脆弱。其實,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難免會有些溝溝坎坎,家長應該讓他學會如何正確面對這些小挫折。

  關於勇敢的教育,對家長和孩子而言都十分重要。在這個過程中,家長不能置身事外,要和孩子一起探索、學習和成長。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