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沒有原則的父母,教不出有教養的孩子> 孩子學不會獨立是教育的災難

孩子學不會獨立是教育的災難

2024-10-08 18:02:05 作者: 劉小軍

  有些孩子除了上學讀書之外,生活中的事一概不會做,連鞋帶都系不好;有些孩子即使年齡很大了,仍需要家長餵食、清理……讓孩子學會獨立,是家長的責任。幼兒教育學家蒙特梭利曾說:「若不能獨立,也就談不上自由。任何教育活動,如果對幼兒教育有效,那它就必須幫助幼兒在獨立的道路上前進。」

  

  羅斯福在孩子很小的時候,便對他們說:「依靠父母過寄生生活的人是可恥的。」生活中,他要求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主,在不依靠別人的幫助下打理好個人事務。每逢孩子們遇到難題,羅斯福都會冷靜地退居一旁,僅做言語鼓勵,卻很少動手幫忙。

  大兒子詹姆斯20歲時去歐洲旅行,臨歸前他看中了一匹好馬。詹姆斯一時衝動,用僅存的旅費將這匹馬買了下來。之後,他不得不打電報向父親求援。羅斯福卻硬著心腸回復道:「你和你的馬游回來吧。」最後,詹姆斯只得賣掉馬,買了回程票。

  二戰期間,二兒子埃利奧特一度猶豫著要不要親赴戰場。他帶著這個問題去問羅斯福,羅斯福皺著眉說道:「你該認清我是什麼樣的父親。從小到大,你們的事是你們自己的事,我從不干預。」一番思索之後,埃利奧特終於做出了選擇。他放棄了剛剛起步的事業,走入了陸軍部的大門……

  所有孩子都將面臨一個艱難的「心理斷乳期」。按照兒童心理專家的研究,10歲至18歲之間的孩子總是夢想著成為獨立個體,他們迫切希望能夠從精神層面吸取到足夠的營養。

  這時候,家長若採取管制式的教育,一味剝奪孩子的決策權,很容易引發孩子的叛逆心理。所以正處於青春期的孩子經常會有兩種極端情緒的表現:一面膽小內向,缺乏獨自應對風浪的勇氣;一面又會將無法獨立做主的怨氣撒在家長身上。這其實是因為這個階段的孩子遇到了成長過程中的第二次叛逆期。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有兩次叛逆期,第一次叛逆期一般發生在3歲左右的孩童身上,這一階段的孩子總會讓家長無比鬧心。有的孩子動不動就會哭鬧,他們喜歡用高分貝的尖叫來反抗家長的管教;有的孩子面對家長的要求拖拖拉拉,或者堅決不做……孩子之所以表現得這麼「不合作」,是因為他們心裡剛剛萌生出一顆獨立的種子。家長的過度保護對於他們而言相當于禁錮自由的枷鎖。但是家長太強大了,孩子們不知道怎樣與家長溝通,只會用這樣的方法來表達不滿。

  對於強勢的家長,孩子往往選擇屈服於管教和指示,事事任由家長做主,這絕對不是一件令人高興的事情。此時,孩子的內心是壓抑的,繼續實行這樣的教育,他們只會一步步喪失獨立自主的能力,甚至變成一個「巨嬰」。孩子若不服管教,家長更要小心孩子會往行事暴躁、喜歡暴力對抗的方向發展。想要讓孩子快速成熟起來,家長一定要尊重孩子的「獨立宣言」。

  有一天,吳麗琳因為感冒請假在家休息。

  見她一臉虛弱的樣子,7歲的小兒子連忙替母親倒了一杯熱水。而這時吳麗琳脫口而出:「別碰熱水,小心燙傷!」兒子臉上立馬閃過一絲沮喪的表情。吳麗琳瞧在眼裡,靈機一動道:「替我拿片感冒藥吧。」

  兒子聽了,又開心了起來。只見他快速拿來了家用醫藥箱,翻出了一片感冒藥,讓媽媽吃下了。過了一會兒,藥效發生了作用,吳麗琳只覺得頭昏腦漲。她告訴兒子自己想要睡會兒。兒子立馬跑進她的臥室,細心地替她鋪好床,扶著她躺下。

  就在吳麗琳昏昏欲睡的時候,兒子替她捏起腳來。看兒子一副「小大人」的模樣,她心裡不由漫過一陣幸福感……

  那麼,家長怎樣做才能讓孩子學會獨立呢?

  1.適當示弱,請孩子幫忙。

  很多家長自嘲是操心的「老母雞」,總想將孩子呵護在翅膀下。可有時候,家長若能放下身段依靠孩子一回,讓孩子感受到家長對他的依賴,對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性格有著極大的好處。

  2.讓孩子每周都做一天「小管家」。

  這一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如果全家一起出去玩,讓孩子自主安排活動,比如看電影、吃飯、遊玩等,並引導孩子預算好花費。

  3.給孩子說「不」的權利。

  孩子若對家長做出的安排表示拒絕,家長應耐心傾聽孩子的想法,再根據孩子的意見做出調整。這能讓孩子產生一種意願被受到尊重的感覺。

  需要注意的是,孩子黏人並不意味著孩子不獨立。對家長的依戀感得到充分滿足的孩子,內心能夠獲得足夠的安全感,給孩子強大的內驅力,讓孩子自動脫離家長,走向獨立。給孩子足夠的陪伴,是讓孩子學會獨立的首要條件。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