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沒有原則的父母,教不出有教養的孩子> 信任是一種快樂,被信任是一種幸福

信任是一種快樂,被信任是一種幸福

2024-10-08 18:01:04 作者: 劉小軍

  有一種教育觀念認為:人不需要被教育,但需要被「提醒」。面對孩子,家長的教育要從支持、鼓勵、信任的立場出發。正如陶行知所說:「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於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家長不妨做孩子最可靠的朋友,在孩子需要的時候,給予孩子足夠的信任。

  一位美國媽媽下班回家時,五歲的兒子正一邊吃零食一邊看電視。媽媽走進廚房,便皺起了眉頭,原來地上灑滿了芒果乾。媽媽第一時間喊來兒子:「這是怎麼回事?」兒子走進廚房看了一眼,聳聳肩道:「我也不清楚,我一直沒進廚房,只待在客廳看電視。」聽兒子這麼說,這位媽媽思忖了一會兒,微笑道:「那就好,媽媽只是問一下。」

  媽媽系上圍裙,將地上收拾乾淨後,便開始做晚餐。晚餐快要做好的時候,她突然聽到一聲貓叫。一隻小黃貓在廚房的角落裡探出了頭,這位媽媽看到這隻貓,立馬明白,它才是將裝芒果乾的袋子碰掉在地的「元兇」……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曾在北京、上海、廣東等地做了一項調查,其中有一道令人印象深刻的題:「中小學生最喜歡父母的10種做法。」

  結果顯示:「信任我」這一選項得到了63.5%的最高得票率。可見,孩子最渴望家長做的是給予自己足夠的信任感。然而,在生活中,很多家長在同孩子交流時,總會不自覺地用審犯人式的語氣:「你作業做好了嗎?真的做好了嗎?」「你現在跟誰在一起?正在做什麼?」「你讓我怎麼相信你呢?」等等。

  很多家長在發現孩子闖禍以後,第一反應是氣急敗壞地責問:「你怎麼老搗亂?」或者粗暴地打斷孩子的解釋,一味將罪狀強加在孩子身上。這種恐嚇式、轟炸式的教育會讓孩子變得越來越自閉,不敢向家長坦言自己的想法。

  德國教育專家多羅特婭·克雷奇默說:「假如父母能採取一種比較理智的方式來對待孩子,那麼從一開始就能避免兒童的許多謊話以及親子之間不必要的爭論。」她還說:「教育的方式越嚴,孩子越會採取遮遮掩掩的做法。」孩子一開始選擇謊言可能是害怕受到家長的斥責,或者不想辜負家長的期望。如果家長再三逼迫孩子坦白,孩子為了自圓其說可能會編出更多的瞎話。

  如果家長能夠關切地注視著孩子的眼睛,耐心地詢問:「發生了什麼事?」一開始就能避免很多謊言和爭論。有時候,家長哪怕意識到孩子正在說謊,也要保持平靜的情緒,給予孩子充分的尊重和信任。家長可以用行動表明,孩子如果做錯了事情,只要勇敢地承擔責任,依然值得讚揚、鼓勵。這種發自內心的信任能夠杜絕一系列謊言。

  美國心理學家沃克和吉布森做過一個「視崖實驗」。

  韓國某親子綜藝曾以此為背景做過一個節目,他們把玻璃板放在排列好的桌子上面,造成視覺懸崖的效果。之後,他們讓孩子和媽媽分別處於玻璃板的兩側,觀察孩子能否戰勝心中恐懼,爬過玻璃板來到媽媽身邊。

  孩子原本想要爬過玻璃板,但一看到對面媽媽臉上的表情便退縮了。因為媽媽面無表情地看著他。孩子受到了打擊,立馬原地返回。

  第二次其他因素不變,但這一次,媽媽全程張開雙臂,微笑著呼喚起孩子的名字。結果,孩子沒有一點猶豫就爬過了「懸崖」。

  在這個節目中,媽媽的呼喚、笑容及堅定的眼神是孩子克服心中恐懼的最大力量。有了家長的信任,孩子的人生中便有了強大的「內驅力」。

  很多家長為了激勵孩子去做一些挑戰自我的事情,往往會採取一種「激將法」。比如說,某個爸爸總是對兒子冷嘲熱諷,孩子對自己也會充滿懷疑,哪怕遇到了一個不錯的機會也不敢主動抓住。

  對孩子來說,如果連最親近的家長都不相信他們,他們的努力便失去了意義。家長老是用激將法刺激孩子,時間長了,孩子只會覺得家長根本不愛自己。這其實是一種殘忍的負面暗示及潛在的信任缺失,孩子的勇氣、信心在這一過程中被消磨殆盡。

  在芬蘭人的家庭教育中,家長非常注重與孩子之間信任的互動。芬蘭駐華大使館的米卡·蒂若倫曾回憶說:「小時候,我的父母從來不會問我『作業做完了嗎?』,如果爸爸媽媽這樣問我,我會覺得有點受傷害。我不希望別人來干涉我的事情,我有能力自主學習。」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家長應該給予孩子充分的信任,告訴孩子:「我相信你一定可以的」「在我眼裡,你是最棒的」等。每一個孩子都擁有巨大的潛力,而家長的信任,能夠最大限度地激發出孩子的內在力量,讓孩子在面對挫折時信心和能力大大提升。

  家長要讓信任進駐到孩子的內心深處,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強大內驅力。因為信任是一種快樂,被人信任是一種幸福。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