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24-10-08 18:00:55 作者: 劉小軍

  父母都希望給孩子足夠的自由和滿滿的愛,恨不得將世界上最好的東西都送予孩子。所以很多家長在生活中一味地縱容孩子,覺得「孩子喜歡最重要」「孩子長大後自然就懂規矩了」……

  然而,無規矩不成方圓。如果父母沒有原則,不為孩子制定規矩,孩子便辨別不了自己的言行究竟是好是壞。所以,有些孩子總是無緣由地對家人發脾氣,做錯了事非但不知錯,還推卸責任;讓他做點事,他卻跟你談條件:「我可以幫你掃地,但你要送我新的玩具。」

  

  家長付出所有,不是為了「培養」孩子高人一等的優越感。正如兒童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言:「如用幾句話來表達家庭教育學的全部精華,那就是要使我們的孩子成為堅定的人,能嚴格要求自己。」孩子的未來,最終拼的是人品和教養。

  讀懂孩子的心,是正確教養的前提。孩子在表達需求時的獨特方式往往讓家長一頭霧水,不知該如何應對。其實,孩子的種種言行舉止,都可以從心理學中找到相應的解釋。比如,孩子在人群中尖叫,可能是為了吸引大人的注意力;孩子不想做某件事時,會搬出「肚子疼」等各種幼稚的藉口;孩子過分調皮,多半是希望得到家長的陪伴……

  想要讀懂孩子的心,就要尊重孩子的想法,信任孩子的選擇。改掉「你必須聽我的……」「趕緊……」等口頭禪,善用同理心,並學會用商量的語氣同孩子交流溝通。

  「媽媽,飛機為什麼不會掉下來?」面對孩子各種無厘頭的問題,家長不能敷衍了事,更不能嘲笑制止。不妨幽默化解、巧妙應答,以此提升孩子的創造性、激發其好奇心。

  孩子的教養體現在何處?懂得尊重他人的言行、意願和勞動成果的孩子,才能贏得他人的尊重,這是人際交往中最基礎的禮儀修養。能夠寬容他人過錯、心地善良的孩子,擁有著健全的人格,舉手投足間展現著非凡的魅力。誠實、守時的孩子,更是深受歡迎。謙虛自律、懂得反省的孩子,在人生路上會越走越穩。

  孩子的教養來自何處?這與父母的言傳身教息息相關。孩子完善的性格,是父母一點點塑造的。家長要善用挫折教育,讓孩子成為「輸得起、靠得住」的人。

  家長要將幽默「傳染」給孩子,讓孩子敢於自嘲、敢於表達,並為孩子創設充滿愛心的、樂觀向上的家庭氛圍。「你不行」「你笨得很」說多了,只會壓垮孩子的自信心。家長應積極挖掘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將其變成能讓孩子受益一生的特長。

  擁有良好教養的孩子是情緒管理的高手,家長應教會孩子正確地認識情緒、表達情緒。暴躁、衝動、敏感、焦慮、畏難……無論孩子表現出的是哪一面,都不可怕。給孩子一定的情緒空間,引導孩子擁有積極的自我認同,孩子才能獲得安全感,並健康成長。

  孩子的教養,都藏在孩子的閱讀經歷中。有閱讀干預專家指出:「不是教孩子如何閱讀,而是教孩子渴望閱讀。」家長應當不動聲色地「誘惑」孩子閱讀,通過各種渠道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幫助孩子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而不是逼著孩子去閱讀,或者打擊孩子的閱讀自信心。因為在教育中,誘惑比強迫要有用得多。

  想讓孩子成為有教養、有理想的人,家長要喚醒孩子心中夢想的種子。白岩松說:「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不言之教』,是父母身體力行帶給孩子夢想。」一方面,家長不能隨意嘲弄孩子的夢想;另一方面,家長還要積極引導孩子確定人生夢想,用行動去追夢。

  最重要的是,不要將自己未曾實現的夢想強加給孩子。孩子是獨立的個體,不是父母用來滿足自我期望的工具。孩子有孩子的夢想,家長要做的是幫助孩子完成夢想的計劃書。

  家長不教育好孩子,這個社會會代你狠狠地教育他。孩子的教養是不能缺席的一課,尤其是在公眾場合,家長要教孩子講文明懂禮貌,這是教養的外在表現。

  家長自身的修養,對孩子的教養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家長若沒有原則地妥協,對孩子的要求不懂得適當滿足、適當拒絕,只會讓孩子向著「熊孩子」的方向發展。貫穿本書的主題正體現於此:我們的愛,可以沒有條件,但千萬不能缺少原則。讀完本書,你會對孩子的心理有更深的理解,你會發現只要改變教養方式,哪怕是「熊孩子」,缺點也會慢慢改正,變得越來越優秀。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