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2024-10-08 17:55:11 作者: (美)菲利普·范·內斯·邁爾斯

  第十五章 希波戰爭

  普魯塔克,《地米斯托克利》與《亞里斯泰迪斯》。

  埃斯庫羅斯,《波斯人》,一部慶祝薩拉米斯海戰勝利的歷史劇。

  庫爾提烏斯,《希臘史》,第2卷,第135—352頁。

  格羅特,《希臘史》(十卷版),第3卷,第399—521頁。

  霍爾姆,《希臘史》,第1卷,第23、24章;第2卷,第1—6章。

  

  艾伯特,《希臘史》,第2卷,第1—5章。

  考克斯,《希臘人與波斯人》。

  克雷西,《世界上具有決定性意義的戰爭》,「馬拉松戰役」。

  霍普金森,《希臘的領導者》,第19—36頁,「地米斯托克利」。

  丘奇,《希臘人生活與故事的畫卷》,第3—8章。

  第十六章 雅典帝國

  普魯塔克,《亞里斯泰迪斯》與《伯里克利》。

  庫爾提烏斯,《希臘歷史》,第2卷,第353—641頁。

  格羅特,《希臘史》(10卷修訂本),第4卷,第330—533頁。

  艾伯特,《希臘史》,第2卷,第243—475頁;第3卷,第1、2章。

  伯里,《希臘史》,第8、10章。

  考克斯,《雅典帝國》與《雅典政治家的生平》。

  勞埃德,《伯里克利時代》,2卷本。

  霍普金斯,《希臘領導者》,第37—77頁,「伯里克利」。

  巴特勒,《雅典的故事》,第2章。

  艾伯特,《伯里克利與黃金時代的雅典》,第10—18章。

  格蘭特,《伯里克利時代的希臘》。

  塔克,《古代雅典的生活》。

  第十七章 伯羅奔尼撒戰爭;斯巴達與底比斯的霸權

  普魯塔克,《亞西比德》。

  修昔底德,《伯羅奔尼撒戰爭史》,第2章,第35—46頁(伯里克利在葬禮上的演講)。

  庫爾提烏斯,《希臘歷史》,第3、4卷。

  格羅特,《希臘史》(10卷修訂本),第5—8章。

  艾伯特,第3卷,第3—12章。

  霍爾姆,《希臘史》,第2卷,第21—28章;第3卷,第1—8章。

  伯里,《希臘史》,第10—14章。

  考克斯,《希臘政治家傳》,「德摩斯梯尼」與「尼西亞斯」。

  克雷西,《世界上的決定性戰爭》,第2章,「公元前413年,雅典人在錫拉庫扎潰敗」。

  桑基,《斯巴達與底比斯的霸權》。

  塔克,《古代雅典的生活》,第10—14章。

  霍普金斯,《希臘領導者》,「亞西比德」「蘇格拉底」「伊巴密濃達」。

  第十八章 亞歷山大大帝

  普魯塔克,《德摩斯梯尼》與《亞歷山大》。

  皮卡德·坎布里奇,《德摩斯梯尼》。

  惠勒,《亞歷山大》。

  道奇,《亞歷山大》。

  賀格斯,《馬其頓的腓力與亞歷山大》和《古代東方》,第5章。

  馬哈菲,《亞歷山大帝國的故事》,第1—5章;《希臘的生活與思想》,第2章;《希臘歷史中的問題》,第7章;《公元前第4世紀的現實政治》。

  第十九章 從亞歷山大去世到羅馬人征服希臘期間的希臘-東方世界

  霍爾姆,《希臘史》,第4卷(同時期最好的英文歷史)。

  加德納,《希臘歷史的新篇章》,第15章,「亞歷山大的繼任者與東方的希臘文明」。

  馬哈菲,《亞歷山大帝國的故事》,第6—32章;《從亞歷山大時代到被羅馬征服希臘的生活與思想》;《亞歷山大帝國希臘化的進程》。

  第二十章 希臘的建築、雕塑與繪畫

  哈姆林,《建築史教科書》,第6、7章。

  富勒與惠勒,《希臘考古學》。

  莫里,《希臘考古指南》;《希臘雕塑史》,2卷本;《帕特農的雕塑》。

  加德納,《古代雅典》與《希臘雕塑指南》。

  馬赫,《希臘雕塑:它的精神及原理》。

  加德納,《希臘藝術的原理》。

  塔貝爾,《希臘藝術史》。

  哈里森,《希臘藝術指導性學習》。

  第二十一章 希臘文學

  阿爾弗雷德·克若瓦塞與莫里斯·克若瓦塞,《希臘文學簡史》。

  賴特,《希臘文學簡史》。

  馬哈菲,《古典希臘文學簡史》,2卷本。

  傑文斯,《希臘文學史》。

  莫里,《古希臘歷史的歷史》。

  第二十二章 希臘哲學與科學

  克羅齊,《希臘史》(10卷修訂本),第4章,第65—94頁(伊奧尼亞哲學家與畢達哥拉斯);第7章,第32—172頁(智者派與蘇格拉底)。

  伯特,《希臘哲學簡史》。

  梅厄,《古希臘哲學概要》。

  戴維森,《希臘民族的教育》,第5章(關於蘇格拉底的教育)。

  倫納德,《蘇格拉底:人生的導師》。

  澤勒,《斯多葛學派、伊壁鳩魯學派及懷疑論者》。

  第二十三章 希臘人的社會生活

  布郎納,《古希臘人的家庭生活》。

  戴維森,《希臘民族的教育及古代的教育理想》。

  沃爾登,《古希臘的大學》。

  馬哈菲,《希臘的社會生活》《古希臘的教育》《希臘的生活與思想》(選節),以及《古希臘的生活》。

  費爾頓,《希臘,古代與現代》,第1卷,第271—511頁(希臘生活各個方面的畫卷)。

  庫勒與納爾,《希臘人與羅馬人的生活》,第1部分。

  古利克,《古希臘人的生活》。

  塔克,《生活在古代雅典》。

  第二十四章 義大利及其早期居民

  蒙森,《羅馬史》,第1卷,第1、2章。

  弗里曼,《歐洲歷史地理》,第1卷(文本),第7—9、43—49頁。

  托澤,《經典地理》,第9、10章。

  梅里維爾,《羅馬帝國史》第4章,第414—416頁(針對一些關於證據的有趣觀察,證據則由涉及羅馬地區樹木繁茂特徵的古地理名稱提供)。

  豪與利,《羅馬史》,第1、2章。

  沙克伯勒,《羅馬史》,第2、3章。

  奧爾克羅夫特、梅森,《羅馬教程史》,第1—18頁。

  丹尼斯,《伊特魯里亞的城市和墓地》,第1卷,引言(作者或許誇大了伊特魯里亞之前的文化對早期羅馬文明的影響)。

  利蘭,《伊特魯里亞-羅馬遺蹟》。

  第二十五章 羅馬的制度及王政時代的羅馬

  普魯塔克,《羅慕路斯》與《努馬》。

  蒙森,《羅馬史》,第1卷,第1冊,第4—15章。

  塞尼奧博斯(費爾利編輯),《羅馬人的歷史》,第2、4章。

  佩勒姆,《羅馬史綱》,第1冊,第2、3章。

  伊內,《早期羅馬》。

  福勒,《希臘和羅馬人的城邦》,第2、3章。

  莫里,《羅馬法律概略》,第1章,「早期羅馬社會的組織」。

  艾博特,《羅馬政治制度》,第1、2章。

  詹森,《羅馬的個人生活》,第28—43頁。

  第二十六章 共和國早期;平民變成享有充分權利的公民

  普魯塔克,《波普利科拉》和《科利奧蘭納斯》。

  佩勒姆,《羅馬史綱》,第2冊,第1章。

  豪與利,《羅馬史》,第5—13章。

  沙克伯勒,《羅馬史》,第5、8、9章。

  艾博特,《羅馬政治制度》,第24—57頁。

  伊內,《早期羅馬》,第10—21章。

  弗蘭克,《羅馬帝國主義》,第1、2章。

  格蘭魯德,《羅馬憲法史》,第27—92頁。

  第二十七章 義大利的征服與統一

  普魯塔克,《皮洛士傳》。

  蒙森,《羅馬史》,第1卷,第2冊,第5—9章。

  伊內,《早期羅馬》,第1卷,第3冊,第18章,「與迦太基開戰之前羅馬人的情況」。

  海特蘭德,《羅馬共和國史》,第1卷,第16—19章。

  泰伊,《羅馬憲法的發展》,第5章。

  佩勒姆,《羅馬史綱》,第2冊,第2章。

  里德,《羅馬帝國自治市》,第1—3、4章(第1部分)。

  第二十八章 羅馬向半島外擴張

  波利比阿,《通史》,第1章,第10—63頁(針對第一次布匿戰爭的記述);第38章,第3—11頁(希臘滅亡的原因);第39章,第3—5頁(迦太基的滅亡;人們需要記住的是,作家波利比阿是以見證人的身份來描述場景的)。

  普魯塔克,《費邊·馬克西姆斯》和《馬庫斯·加圖》。

  蒙森,《羅馬史》,第2卷,第3冊,第1—14章。

  佩勒姆,《羅馬史綱》,第3冊,第1—3章。

  史密斯,《迦太基與迦太基人》和《羅馬與迦太基》。

  道奇,《漢尼拔》。

  莫里斯,《漢尼拔》。

  丘奇,《迦太基的故事》(對更年輕的讀者來說很有意思)。

  克雷西,《世界上的決定性戰役》,第4章,「梅陶羅河戰役」。

  第二十九章 共和國的最後100年:革命時期

  普魯塔克,《提比略·格拉古》和《尤利烏斯·愷撒》。

  西塞羅,《給阿提庫斯的信》(洛布經典圖書館),第7冊,第1—26個字母。

  費列羅,《羅馬興亡史》,第1—3卷;第4卷(第1—6章)。

  梅里維爾,《羅馬共和國的衰亡》。

  佩勒姆,《羅馬史綱》,第201—258、333—397頁。

  吉爾曼,《羅馬的故事》,第12、13章。

  蒙森,《羅馬史》,第4卷(請閱讀第11章,「舊共和與新君主」)。

  奧曼,《羅馬共和國時期的七位政治家》。

  斯特羅恩·戴維森,《西塞羅與羅馬共和國的衰落》。

  福勒,《尤利烏斯·愷撒》。

  第三十章 帝國建立和奧古斯都的元首統治

  費列羅,《羅馬興亡史》,第4(第7—11章)、5卷。

  英格,《愷撒治下的羅馬社會》,第1章,「宗教」(論述羅馬宗教的衰落和東方異教在首都的建立)。

  伯里,《羅馬帝國》(學生系列),第1—163頁。

  弗思,《奧古斯都·愷撒》。

  克雷西,《世界上的決定性戰役》,第5章,「公元9年阿米尼烏斯對瓦魯斯率領的羅馬軍團的勝利」。

  弗里德蘭德,《羅馬人的生活和習俗》,第1卷,第70—97頁。

  戴維斯,《財富在羅馬帝國的影響》,第80—105頁。

  第三十一章 從提比略到戴克里先即位

  吉本,《羅馬帝國衰亡史》,第2章,「羅馬帝國安敦尼時代的統一與內部繁榮」。

  蒙森,《羅馬帝國行省:從愷撒到戴克里先》。

  佩勒姆,《羅馬史綱》,第470—548頁。

  迪爾,《羅馬社會:從尼祿到馬可·奧勒留》(一本很有名的書)。

  塔克,《尼祿和聖保羅在羅馬世界的生活》。

  梅里維爾,《羅馬帝國史》。

  沃森,《馬可·奧勒留》,第7章,「奧勒留對基督教的看法」。

  凱普斯,《安敦尼時代與早期帝國》(請閱讀第12章「皇帝的地位」和第19章「宗教意識的復興」)。

  毛烏,《龐貝:它的生活與藝術》。

  蘭洽尼,《異教羅馬與基督教羅馬》,第7章(「地下墓穴」)。

  第三十二章 戴克里先與君士坦丁大帝的統治

  吉本,《羅馬帝國衰亡史》,第15章,「基督教的發展和初期基督徒的情感、數量和情況」;第17章(關於君士坦丁堡的建立和政府形式)。

  烏爾霍恩,《基督教與異端教義的衝突》,第3冊,第1—3章。

  弗思,《君士坦丁大帝》。

  斯坦利,《東方教會史講座》,第2—5講(關於尼西亞會議);第6講(關於君士坦丁統治期間的教會)。

  梅森,《戴克里先統治期間對基督教的迫害》,第3章。

  奧曼,《拜占庭帝國》,第13—30頁。

  加德納,《哲學家尤利安以及異教對基督教的最後鬥爭》。

  第三十三章 西部羅馬帝國最後100年

  塔西佗,《日耳曼尼亞志》(我們已知的關於公元1世紀日耳曼人祖先的生活方式最有價值的著作)。

  霍奇金,《義大利及其入侵者》,第1、2卷(關於西哥特人、匈奴人和汪達爾人的入侵)。

  佩勒姆,《羅馬史綱》,第557—572頁。

  迪爾,《西羅馬最後一個世紀的社會》(一本極其珍貴的書)。

  柯蒂斯,《羅馬帝國歷史》(從公元395年到公元800年),第6—9章。

  吉本,《羅馬帝國衰亡史》,第4章,「德基烏斯時代蠻族侵入之前的日耳曼人」。

  丘奇,《中世紀的開端》(請閱讀引言和第1章)。

  金斯利,《羅馬與日耳曼人》,第1—3講。

  克雷西,《世界決定性戰役》,第6章,「公元451年沙隆之戰」。

  埃莫頓,《中世紀研究導論》,第2、3章(這些章節很好地講述了以下內容:「兩個民族」,「西哥特人衝破邊境線」和「匈奴人的入侵」)。

  《劍橋中世紀史》,第1卷,第8—14、19、20章。

  關於西部帝國覆滅的原因,參見:

  霍奇金,《義大利及其入侵者》,第2卷,第532—613頁。

  西利,《羅馬帝國主義》,第2講,第37—64頁。

  伯里,《羅馬帝國後期的歷史》,第1卷,第3章(伯里認為,奴隸制、苛捐雜稅、野蠻人的滲透,以及基督教,是帝國敗落的四大主要原因)。

  第三十四章 羅馬人的建築、文學、法律和社會生活

  蘭恰尼,《最近史學發現中的古羅馬》和《羅馬廣場的新發現》。

  福勒,《羅馬文學史》。

  塞勒,《羅馬共和國的詩人》和《奧古斯都時代的詩人》。

  哈德利,《簡明羅馬法》,第3講,「查士丁尼之前的羅馬法律」。

  吉本,《羅馬帝國衰亡史》,第44章,「羅馬法理學」(這一章是吉本這本巨著中最著名的)。

  英格,《愷撒們統治期間的羅馬社會生活》。

  迪爾,《西部帝國最後一個世紀的羅馬社會》,第5冊,「五世紀的羅馬教育和文化」。

  普萊斯頓、道奇,《羅馬人的私生活》。

  吉爾曼,《羅馬的故事》,第18章,「羅馬人的風俗習慣」。

  約翰斯頓,《羅馬人的私生活》,第4章。

  弗里德蘭德,《羅馬人的生活和風俗》,第2卷,第2章。

  戴維斯,《財富在羅馬帝國的影響》,第152—187頁。

  艾博特,《古羅馬的平民》,第179—204頁。

  第三十六章 蠻族王國

  霍奇金,《義大利及其入侵者》《狄奧多里克國王》(霍奇金被認為是民族大遷徙階段的權威作家)。

  維拉里,《蠻族入侵義大利》。

  噶米爾,《日耳曼起源》(日耳曼早期文化的權威且富有趣味之作)。

  吉本,《羅馬帝國衰亡史》,第38、39章。

  切奇,《中世紀的開端》,第1—5章。

  埃默頓,《中世紀研究概況》,第6、7章。

  《劍橋中世紀史》,第1卷,第15章;第2卷,第4—7章。

  第三十七章 教會及其制度

  齊默爾著,《中世紀文化中的愛爾蘭元素》(被認為是中世紀文明時期由愛爾蘭修道士所著的權威且富有趣味之作)。

  金斯利,《隱士》。

  蒙塔朗貝爾,《西部修道士:從聖本篤到聖伯納德》,7卷本(炙熱的隱修制度頌詞)。

  魏沙特,《修道士與修道院簡史》(最佳英文簡錄)。

  埃默頓,《中世紀導論》,第9章,「基督教教會的興起」。

  亞當斯,《中世紀文明史》,第6章,「教宗的形成」。

  紅衣主教吉本斯,《教父的信仰》,第9章,「彼得的首要地位」;第10章,「教皇至上」。用簡單、權威的語言陳述了此方面的天主教觀點。

  第三十八章 拉丁民族與日耳曼民族的融合

  埃默頓,《中世紀導論》,第8章「日耳曼的法制思想」。

  李,《迷信與暴力:歷史中的宣誓、決鬥、神判與酷刑》。

  芒羅、塞勒里,《中世紀文明》,第310—325頁。

  阿博特,《古羅馬平民》,第3—31頁(有關於拉丁語言的傳播與羅曼諸語形成的描述)。

  亞當斯,《中世紀文明史》,第5章(講述了日耳曼人對文明做出的貢獻)。

  哈德利,《羅馬法概論》,第2講(敘述羅馬法對於歐洲法系所產生的影響)。

  第三十九章 東部羅馬帝國

  吉本,《羅馬帝國衰亡史》,第41—46章,敘述查士丁尼統治時期;第44章,講述羅馬法律體系。

  奧曼,《拜占庭帝國的故事》,第4—8章;《黑暗時代》,第5、6章。

  霍奇金,《義大利及其入侵者》,第4章,「帝國復辟」。

  《不列顛百科全書》,第11版,查閱由詹姆斯·布萊斯編撰的「查士丁尼一世」條目。

  伯利,《晚期羅馬帝國史》,2卷本(上乘的學術著作)。

  哈里森,《中世紀早期的拜占庭歷史》(精彩的講座)。

  《劍橋中世紀史》,第2卷,第1、2章。

  塞紐博斯,《中世紀及近代文明史》,第3章。

  第四十章 伊斯蘭教的興起

  《古蘭經》,帕爾默譯(最好的英譯本)。

  繆爾,《穆罕默德生平》《伊斯蘭興衰史》。(這些作品均以一種不友好且冷漠的態度寫成)。

  史密斯,《穆罕默德和伊斯蘭教》(附有簡要的參考文獻)。

  施普倫格,《穆罕默德傳》。

  歐文,《穆罕默德及其繼承者》。

  吉本,《羅馬帝國衰亡史》,第50—52章。

  馬戈柳思,《穆罕默德與伊斯蘭教的崛起》。

  弗里曼,《薩拉森人的歷史與征服》(大師概敘之作)。

  阿里,《伊斯蘭教之精神:穆罕默德生平與學說》。

  普爾,《清真寺研究》。

  《不列顛百科全書》,第11版,查閱「「穆罕默德」「穆斯林制度」「穆斯林法令」和「穆斯林宗教」條目下的文章。

  《劍橋中世紀史》,第2卷,第10—12章。

  第四十一章 查理大帝與西部帝國復興

  艾因哈德著,威廉·格萊斯特譯,《查理大帝傳》(艾因哈德是查理的密友兼秘書)。

  霍奇金,《查理大帝》(最好的英文短篇傳記)。

  姆伯特,《查理大帝史》。

  布萊斯,《神聖羅馬帝國》,第4、5章(清晰地表述了帝國復興的重大意義)。

  埃默頓,《中世紀導論》,第12—14章。

  韋斯特,《阿爾昆與基督教學校的興起》。

  穆林傑,《查理大帝的學校》。

  亞當斯,《中世紀文明史》,第7章。

  《劍橋中世紀史》,第18、19、21章。

  戴維斯,《查理大帝》。

  第四十二章 北歐人:維京人的到來

  基爾里,《西部基督教世界的維京人》。

  保利,《阿爾弗雷德大帝傳》(偉大國王的最佳傳記)。

  格林,《征服英格蘭》,除第10、11章以外的各章。

  迪謝呂,《維京時代》,2卷本(反映出古代北歐人的生活理想、風俗習慣)。

  麥克菲迪恩,《西撒克遜人阿爾弗雷德》。

  第四十三章 封建制度與騎士制度

  埃默頓,《中世紀導論》,第15章;《中世紀歐洲》,第14章和第15章第一部分。

  亞當斯,《中世紀文明史》,第9章。

  塞紐博斯,《封建政權》。

  西伯姆,《英國村社共同體》。

  切尼,《英格蘭工業和社會史導讀》,第2章「鄉村生活及組織」。

  芒羅、塞勒里,《中世紀文明》,第159—211頁與第240—247頁。

  詹姆斯,《騎士制度史》。

  科尼什,《騎士制度》。

  第四十四章 諾曼人征服英格蘭

  哈斯金斯,《歐洲史上的諾曼人》。

  弗里曼,《諾曼征服史》(這是將諾曼征服的早期六卷本以「舊事新述」的方式呈現)。

  詹森,《歐洲的諾曼人》《征服者威廉》。

  克雷西,《改變世界歷史的十五大戰役》,第7章。

  第四十五章 神權與君權

  布萊斯,《神聖羅馬帝國》(本書已為經典)。

  亞當斯,《中世紀文明史》,第10章。

  埃默頓,《中世紀歐洲》,第7、8章。

  阿爾佐格,《普世教會史手冊》,第2卷,第253—336頁,第481—510頁。

  陶特,《君權與神權》。

  文森特,《希爾德布蘭德時代》,前幾個章節。

  史蒂芬斯,《希爾德布蘭德及其時代》。

  第四十六章 十字軍東征

  布爾,《公元1000年和十字軍東征的前提》(《美國歷史評論》載,展現出「千年恐怖」傳說的非歷史特徵)。

  阿切爾、金斯福德,《十字軍東征》。

  柯克斯,《十字軍東征》。

  埃默頓,《中世紀歐洲》,第11章。

  亞當斯,《中世紀文明史》,第11章。

  米肖,《十字軍史》,3卷本(非常有趣,但因對於十字軍東征的新研究使得其中部分內容難以令人信服)。

  皮爾斯,《君士坦丁堡的陷落》(對第四次十字軍東征的最佳記述)。

  格雷,《兒童十字軍東征》。

  雷恩·普爾,《薩拉丁及耶路撒冷王國的滅亡》。

  第四十七章 神權巔峰及其世俗權力的衰落

  布萊斯,《神聖羅馬帝國》,第11、13章。

  帕斯托爾,《教皇史》,第1卷。

  埃默頓,《中世紀歐洲》,第9、10章的部分。

  巴里,《教皇君主制》。

  巴爾扎尼,《教皇與霍亨斯陶芬家族》。

  陶特,《君權與神權》,第11、14、16、21章。

  薩巴蒂爾,《阿西西的聖方濟各傳》(該書具有真實的屬靈洞見)。

  薩巴蒂爾編,《完美之鏡》(這是由聖方濟各的好友兼學生所寫的傳記,簡單而親切地講述了其生平)。

  克雷頓,《教宗史》,第1卷,大分裂;康斯坦茨會議。

  傑索普,《托缽修會的緣起》。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