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邁爾斯教授講世界歷史:世界通史(上)> 第五十一章 民族國家的發展:國家政府與民族文學的形成 01

第五十一章 民族國家的發展:國家政府與民族文學的形成 01

2024-10-08 17:50:29 作者: (美)菲利普·范·內斯·邁爾斯

  483.導言

  中世紀後期最重要的政治運動就是一些歐洲國家、小封建公國、半獨立的城鎮和自治城市,融合成為擁有強大中央政府的民族國家。這一運動伴隨著,或者說是存在於,封建制度的瓦解、城鎮自由的喪失與國王權力的增長。

  然而,有一些國家的情況卻與集權趨勢相反,那麼這些國家便進入了沒有民族主義的近代社會。但在英格蘭、法蘭西和西班牙,情況似乎都趨於統一,並且到15世紀末,這些國家都建立了強大的君主專制制度。然而,即便那些沒有出現國家政府的民族中,通過民族語言和文學的形成、共同感情和願望的發展也取得了走向統一的進步,因此這些種族或民族顯然只是在等待國民生活成熟期到來的幸福時刻。

  君主制度的崛起和封建制度的衰亡,強大的中央集權政府取代了軟弱無常且相互衝突的封建貴族或其他地方政權統治,都極大地有利於法律和良好秩序的建立。在這些變化中,包括市民和貴族在內的所有階級的政治自由確實都被顛覆了。但失去了自由權,卻找到了民族性。而且相信人民可以贏回自由。

  第一節 英格蘭

  484.總述

  英格蘭人的起源已如前述,並追溯了其在撒克遜人、丹麥人和諾曼人統治下的發展。此處將簡述金雀花王朝直系及旁系統治下的命運,一直講述到1485年標誌著英格蘭近代史開端的都鐸王朝(Tudors)。

  這一時期主要的事件有英格蘭喪失其在法蘭西的領地、同約翰王鬥爭產生的《大憲章》(Magna Charta)、蘇格蘭戰爭、百年戰爭和玫瑰戰爭。

  485.英格蘭喪失其在法蘭西的領地(1202—1204)

  1066年的黑斯廷斯戰役後,諾曼第公爵威廉成為了英格蘭國王。但他還擁有法蘭西國王的封地,因此仍是他的封臣。除了某些短暫間隔外,這些歐洲大陸上的土地一直由英格蘭國王威廉的諾曼繼承者統治。此後,安茹伯爵亨利成為金雀花王朝的首位國王,大大地擴張了他在法蘭西的領地。亨利掌控著法蘭西西半部的領土,實際上這比他在英格蘭的領地還大;但是,因為他是法蘭西國王的封臣,所以,他理所當然地要效忠於法蘭西國王。

  本書首發𝒃𝒂𝒏𝒙𝒊𝒂𝒃𝒂.𝒄𝒐𝒎,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一種強烈的嫉妒感在兩位君主之間產生,很明顯是無法避免的。法蘭西國王曾經想找些藉口剝奪其對手在法蘭西的領地。1199年,當約翰繼獅心王理查成為英格蘭國王之後,機會終於來了。約翰,這位可惡的暴君兩次被法蘭西國王腓力二世·奧古斯都召見,要求他在法蘭西同僚面前澄清對他的指控,其中一項指控是謀殺了自己的侄子亞瑟。約翰拒絕傳喚。腓力內心對約翰極度反感,趁此機會剝奪了他除阿基坦南部以外的所有法蘭西領地。

  這些領地的損失卻是英格蘭的一大收穫,因為安茹的國王們已經推行了一項政策,如若取得成功,英格蘭將成為歐洲大陸國家的附屬國;此時危險解除了。

  486.《大憲章》(1215)

  《大憲章》被認為是英格蘭自由的神聖保障,是英格蘭貴族與神職人員同約翰王角力的工具,其中對人民的古老權利和特權進行了明確界定和保障。

  從約翰王所體現出的人物性格中不難得知,其在暴政和邪惡程度上遠超歷代國王。他的統治導致了國內貴族的公開叛亂,暴君無奈自食其果。最後,他不得不在離泰晤士河畔的溫莎(Windsor)不遠的平坦草地蘭尼米德(Runnymede)同貴族會談,並在其將要接受的憲章上蓋上了自己的印鑑。

  《大憲章》的條款體現出了這一莊嚴文件的性質,以及人民藉機表現出的不滿,其重要條款如下:

  第12條 除非得全民議事會之許可,否則王國之內不得徵收免役稅(65)與貢金。例外有三:即贖回本人身體之時、王長子受封騎士之時、王長女頭婚出嫁之時,且以此為目的所收貢金數目應當合理;(66)……

  第39條 除受同等地位之人或依照國之法律合法判決以外,不得對任何自由人採取扣留、監禁、剝奪財產、剝奪公權、放逐或以任何方式剝奪其地位等措施,也不能對其使用武力或派人對其使用武力。

  《大憲章》並未創造新的權力和特權,其要點僅僅是重申和確認已有的慣例與法律。約翰很快就違反了其中的規定,且其許多繼任者也都對其置之不理;但是人民始終堅持把它作為自由的保證與守護,一次又一次地強迫暴君們重申和確認其條款,並莊嚴宣誓遵守所有的規定。

  《大憲章》保障了全世界所有講英語的民族繼承憲法賦予的自由,其深遠影響必定會一直被認為是熱愛自由的人民從專制君主一方得到的最重要的讓步。

  487.下議院的源起(1265)

  約翰的兒子兼繼任者亨利三世統治時期(1216—1272),見證了英格蘭憲政自由的第二個重要進程,就是下議院(House of Commons)的形成。當時的大議會(Great Council)由貴族和主教組成,又是君權的失當,導致了英格蘭國民議會形式的巨大變化。正如利伯(Lieber)所言,自由往往都源於昏庸的國王,不過無須對其表達感謝。

  亨利的殘暴與其父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他違背了遵守《大憲章》規定的誓言,在王室中安置外籍寵臣,其專橫統治激起所有階層的憤怒。用一位同時代人的話來說,英格蘭人「就像法老手下的以色列人一樣」備受壓迫。最後的結果是,貴族與人民一道發起了類似於約翰王統治時期的起義。國王與自己人民之間的戰爭很快就打響了。

  為了團結其所代表的各個階層,起義的領袖西蒙伯爵以國王的名義發布命令,召集除亨利國王追隨者以外的貴族、主教和修道院院長到議會開會;同時發出類似的命令,指示不同郡縣的行政司法長官「從其郡縣體制內派遣兩名騎士,再從其所轄的每個城鎮或區市各派兩名公民或市民」。這是首次無頭銜的普通市民同貴族、主教、騎士一起參加國民大會,共商國是。

  1265年的這次會議,可以認定為下議院誕生的日子。參會人員的構成為騎士、市民和起初軟弱而膽怯的普通群眾代表,這一群體對上議院議員們大為敬畏,但卻最終註定成長為不列顛議會(British Parliament)的掌權機構。

  488.蘇格蘭戰爭(1296—1328)

  13世紀時,英格蘭國王一直宣稱對蘇格蘭擁有宗主權。在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一世統治期間,蘇格蘭國王巴利奧爾(Balliol)中斷了與愛德華的封建附庸關係,轉而尋求與法蘭西國王結盟。在接下來的戰爭中,蘇格蘭被擊敗並於1296年作為被剝奪的封地再次回到愛德華手中。作為蘇格蘭王國走到了盡頭的標誌,愛德華把一塊象徵蘇格蘭王權的大石頭運回了倫敦——這塊石頭被稱為斯昆石(Stone of Scone),不知曾幾何時,蘇格蘭的國王們便在這塊石頭上加冕,傳說其為雅各(Jacob)在伯特利(Bethel)作枕頭的那塊石頭(67)。這塊神聖的「命運之石」被帶到威斯敏斯特教堂,並安放在一個莊嚴的寶座之下,時至今日,一直在英格蘭國王的加冕典禮中使用。

  雙方的統一併不長久。蘇格蘭人不願意屈服,很快,所有東南部的低地地區展開了堅決的反抗。1314年,在班諾克本戰役(Battle of Bannockburn),英格蘭軍隊幾乎全軍覆沒。這是自哈羅德在黑斯廷斯那次令人難以忘懷的戰敗之後,降臨在英格蘭軍隊之上的最可怕災難。

  蘇格蘭在班諾克本戰役之後所獲得的獨立持續了近3個世紀(儘管戰爭持續更長一段時間,但班諾克本戰役之後,蘇格蘭就已經取得了實質性的獨立),直到1603年,蘇格蘭的詹姆斯六世和平地成為英格蘭和蘇格蘭共同的國王,稱詹姆斯一世,締造了斯圖亞特王朝(Stuart Dynasty)。但在此300年的大部分時間裡,兩者一直是爭吵不休的鄰居。

  百年戰爭(1338—1453)

  489.戰爭的起因

  英格蘭和法蘭西之間漫長的消耗戰被稱為「百年戰爭」,是歷史上最為重大的事件之一,對兩國均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使之在中世紀末期占據了突出位置。

  英格蘭同蘇格蘭的戰爭是此次戰爭的導火索之一。在這場鬥爭中,法蘭西作為英格蘭的宿敵,一直在向蘇格蘭人提供援助和鼓勵。當時英格蘭在法蘭西的屬地成為雙方持續爭奪的焦點,因其表明英格蘭國王應效忠於法蘭西國王並尊其為最高領主。

  490.克雷西會戰(1346)

  百年戰爭中的第一場大戰是著名的克雷西會戰(Battle of Crecy)。此役中,英格蘭弓箭手重創法蘭西軍隊,被譽為「法蘭西騎士之花」的12000名騎士,加之數千步兵戰死。

  克雷西會戰之所以重要,主要是因為封建制度和騎士制度遭到了致命一擊。除此之外,還有以下幾個原因。格林寫道:「英格蘭在班諾克本得到的教訓,在克雷西會戰中教給了全世界。整個中世紀的社會和政治結構都依賴於軍事基礎,而此基礎被突然撤出。農民打垮了貴族;在無比艱難的戰鬥中,弓箭手是騎士無法匹敵的。從克雷西會戰之後,封建制度慢慢地、穩穩地走向了墳墓。」此後,世界上的戰役想要獲勝,就不能再依靠手持戰斧和長矛、身披鎧甲的騎士,而是靠手持弓箭與火槍的普通步兵了。(68)

  491.黑死病(1347—1349)

  就在此時,被稱為黑死病(Black Death)的可怕瘟疫降臨歐洲。瘟疫經由地中海的貿易路線從東部傳入歐洲,並在幾年時間裡從南方國家蔓延至整個大陸。擁擠的城鎮、不潔的衛生狀況和貧窮階層悲慘的生活方式,無疑大大地增強了它的致病性。在許多地方,幾乎所有的人都成為這場災禍的受害者。一些村莊空無一人;許多修道院也幾乎空置;人們看到空無一人的船隻在地中海和波羅的海上飄蕩。屍橫遍野卻無人收殮而腐于田間;牛羊無人看管而四處遊蕩。據估計,歐洲損失了1/3到1/2的人口。一位研究此次瘟疫的歷史學家海克爾(Hecker)估計,遇難者總人數在2500萬左右。這是人類遭受過的最可怕的災難。

  492.阿金庫爾戰役(1415)

  英格蘭的亨利五世統治期間,法蘭西卻不幸地出現了一位瘋子國王查理六世,法蘭西在此情況下自然陷入混亂。亨利藉機率一支裝備精良的大軍入侵,其中大多數為弓箭手。在阿金庫爾(Agincourt)戰場上,法蘭西經歷了最羞恥的一次慘敗,慘重的損失同克雷西會戰一樣,而其主要問題在於騎士制度。5年後,雙方簽訂一項條約(69),根據其條款,法蘭西國王查理六世去世後,王位將由英格蘭國王繼承。

  493.聖女貞德

  但是法蘭西人民的愛國主義情懷並沒有完全消減。很多人認為《特魯瓦條約》的讓步不僅軟弱與可恥,而且對法蘭西王太子(Dauphin)查理不公,因為他因此而被剝奪了王位繼承權,所以拒絕履約。當可憐的瘋子國王去世後,該條約的條款不能被充分執行,於是硝煙再起。被法蘭西黨派支持的本國王子,被擁戴為查理七世,他最終被逼上了絕境。該國的大部分地區都掌握在英格蘭人手裡,他們於1428年將重鎮奧爾良(Orleans)圍得水泄不通。

  但這一切都是黎明前的黑暗,備受苦痛折磨的國家即將迎來美好的明天。一位不可思議的拯救者此時出現了,就是著名的聖女貞德(Joan of Arc)。這個年輕的鄉下女孩,想像著自己國家所承受的不公與苦難,似乎看到了幻象並聽到了聲音,命令她擔起拯救法蘭西的重任。於是她遵守了上天的旨意。

  少女被一些人拒絕,但卻被其大部分國人認作天國的信使,在這片國土上燃起了無人能敵的熱情之火。她賦予了頹廢的法蘭西士兵以新的勇氣,迫使英格蘭解除了對奧爾良的圍攻,因此功績而被譽為「奧爾良少女」(Maid of Orleans),並迅速促成查理於1429年在蘭斯(Rheims)加冕。不久之後,她落入了英格蘭人的手裡,被教會法官以巫術和異端審判,並被判處火刑。1431年,她在魯昂(Rouen)殉難。

  但聖女的精神已經注入了法蘭西民族。此後,儘管戰爭仍然漫長,但卻不斷地向有利於法蘭西的方向發展。英格蘭人一點一點地被趕出了其所征服的土地,也被從其南方的加斯科尼(Gascon)趕了出來,直到最後只剩下了加來這一片立足之地。因此,正是在君士坦丁堡被奧斯曼人攻陷的1453年,百年戰爭結束了。

  494.百年戰爭對英格蘭的影響

  百年戰爭對英格蘭來說最重要的影響就是議會下議院權力的增加與民族精神的覺醒。維持曠日持久的戰爭所需的高額人力與財力使得英格蘭國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依賴人民的代表,因為政府開支款項需要他們根據國王權力濫用的改正或對他們特權的確認而小心翼翼地批准。因此,此次戰爭使得國會下院在英格蘭政府中得以掌握實權。

  此外,所有階層都同樣參戰,因而平民和貴族都受此鼓舞並關注其結果,克雷西會戰以及其他戰役的勝利喚醒了民族自豪感,使得社會中的不同元素緊密地團結在一起。諾曼人和英格蘭人為相同的事業而奮戰,為相似的情感和悲憫而動容,被同一種愛國熱情融合成了一個民族。標誌著英格蘭真正民族生活的開始。

  495.玫瑰戰爭;博斯沃思戰役

  玫瑰戰爭是英格蘭王室的兩個敵對旁系約克家族和蘭開斯特家族之間漫長而可恥的私鬥。爭鬥以此為名是因為約克家族的徽章是一朵白玫瑰,而蘭開斯特家族的徽章則是一朵紅玫瑰。博斯沃思戰役(Battle of Bosworth Field,1485年)標誌著戰爭的結束。在這場戰役中,約克家族的最後一位國王理查三世被裡奇蒙伯爵(Earl of Richmond)亨利·都鐸斬於馬下,並用理查頭上掉落的王冠在戰場上直接加冕並被擁立為國王亨利七世。就此開啟了都鐸王朝。

  496.玫瑰戰爭的影響

  玫瑰戰爭的第一個重要結果是英格蘭貴族階級的覆滅。有一半貴族死於非命。那些倖存的也已破產,因其地產在鬥爭中已經荒蕪或是被迫充公。沒有一個大家族依然保留著昔日的財富與影響。玫瑰戰爭標誌著英格蘭封建制度的最終瓦解。

  鬥爭的第二個結果衍生自第一個,就是貴族的覆滅給英格蘭的自由帶來了巨大威脅。迫使約翰王簽署了《大憲章》以及約束他和他的繼任者不會進行絕對的君主專制統治的主要力量來源於貴族。貴族階層的覆滅建立了君主專制,直到17世紀人民發起革命推翻了斯圖亞特王朝,才恢復了所失去的自由。

  英語語言文學的發展

  497.語言

  從諾曼征服到14世紀中葉,英格蘭有三種語言在使用:諾曼法語(Norman French),一種完全不同於純正巴黎法語(Parisian French)的方言,是征服者的語言與純文學用語;撒克遜語,或古英語(Old English),是被征服人民的語言;而拉丁語則是法律條文、審判記錄、教會禮拜和學術著作的語言。

  近代英語(Modern English)是一種經過使用而損益與改進的古撒克遜語,並注入大量諾曼法語與少量拉丁語和其他語言的詞彙而豐富起來。14世紀中葉的1362年,近代英語在法庭文書方面取代了諾曼法語。

  498.諾曼征服對英語文學的影響

  黑斯廷斯戰役打擊了哈羅德國王及其英勇的領主們,使得英語文學的聲音沉默了一個世紀之久。征服者的語言成為宮廷、貴族和神職人員用語;而被鄙視的英格蘭人的語言就像他們自己一樣,被從各個榮譽之地排擠出來。但是,幾代人之後,被蹂躪的民族開始重申自己的權利。英格蘭文學從默默無聞到嶄露頭角,用語有了某種改變,但毋庸置疑仍是同一種語言,重新開始了一度中斷了的早晚讀經課與詩歌。

  499.喬叟(1340?—1400)

  傑弗雷·喬叟的地位比其他任何早期英格蘭作家都要高,居使用英語的民族的偉大詩人之首,或許才華僅次於莎士比亞(Shakespeare),且被虔誠地稱為「英國詩歌之父」。

  喬叟最偉大也是最重要的作品是《坎特伯雷故事集》。詩人將自己描繪為去坎特伯雷大教堂的托馬斯·貝克特墓朝聖的一行人中的一位。32人分別代表了英格蘭社會中產階級的幾乎各個職位與身份。序言是作品中最有價值的部分。它就像一個畫廊,忠實地展示了14世紀英國人的肖像。

  500.威廉·蘭格倫

  和藹的喬叟向人們展示了英格蘭社會和生活中令人愉快、迷人的一面;同時期的另一位作家威廉·蘭格倫(William Langland),在一首名為《農夫皮爾斯》(Vision of Piers the Plowman,1362)的詩中,卻揭示了貧苦、壓迫的世界。這首詩同情飢餓、勞苦的農民,註定終日疲憊而絕望地生活,被高傲的貴族鄙視,被無恥的教士掠奪。與法蘭西的長期戰爭已經使國家士氣低落;黑死病毀了這些缺吃少穿、身居寒舍的窮人的收穫。對既得利益階層偶爾爆發出的憤怒便是山雨欲來風滿樓,世俗世界中迸發為農民起義的怒火,(70) 在後來的宗教世界裡轉化為宗教改革的劇變。

  501.約翰·威克里夫(1324—1384)

  這個時期首屈一指的改革者兼宗教作家是約翰·威克里夫(John Wycliffe),他被稱為「宗教改革的晨星」。這位大膽的改革者首先抨擊了教會的很多做法,之後又批評某些教義。他首次將足本《聖經》用英語翻譯給英格蘭人,以手抄本的形式廣為流傳與閱讀。其影響巨大,且該版本《聖經》的面世可以視為英格蘭宗教改革的開端。

  第二節 法蘭西

  502.法蘭西王國的開端

  法蘭西單獨的歷史可以從公元843年《凡爾登條約》三分查理大帝的帝國開始,由加洛林家族(詳見第四十一章)行使王權。在10世紀末的公元987年,卡佩家族得到了王位。首位卡佩王朝的國王與自己的封臣諸公爵、伯爵沒有太多的不同,不過是在名號上更尊貴一點而已;他的勢力幾乎不比那些效忠於他的領主大多少。但在中世紀結束前,法蘭西已經成為歐洲最強固有力的王國之一了。以犧牲大封君和教會的勢力為代價,各種各樣的事件和形勢共同打造了國王的權力。

  503.吞併英格蘭在法蘭西的領地

  在英格蘭發展進程的概述中,講到早期的安茹國王在法蘭西的廣闊領地,也講述了因約翰王的不當行為而失去了大部分的封地,而被他的封君法蘭西國王腓力·奧古斯都所沒收充公(第309條)。法蘭西國王吞併了這些繁榮的大省,大大增強了自己的權勢,從而輕而易舉超過了任何大封臣。

  504.法蘭西與十字軍東征

  卡佩王朝統治時代就是十字軍東征的時代。三位卡佩王朝的國王,路易七世、腓力·奧古斯都和路易九世,都是東征十字軍的領袖。因為說法語的人在第一次十字軍東征時占據主導地位,東部諸民族便稱所有的十字軍為法蘭克人。東征大大地削弱了封建貴族的勢力和影響,相應地加強了國王的權力與尊嚴;同時剷除了阿爾比派異端,擴展了新的領地。

  505.第三等級躋身國民大會(1302)

  卡佩王朝時期最重要的政治事件是城鎮代表躋身於國民大會。腓力為了與教皇爭奪法蘭西教會的管理權與收入(第461條),爭取全國各階層人民的支持,於1302年召開了國民大會,並邀請市民或城鎮居民代表參加。該大會此前一直由貴族和神職人員兩個階層構成,此時增加了所謂的「第三等級」。此後,國民大會便被稱為三級會議。

  506.百年戰爭對法蘭西的影響

  已經在講述英格蘭相關事件時講述了該場戰爭的誘因及相關事件,此處只論述戰爭對法蘭西王國及人民的影響。其中最值得關注的是法蘭西封建貴族的徹底瓦解、國王權力的增加以及民族意識的覺醒。總體來講,戰爭結束之時,法蘭西的封建制度已經終結,而且很大程度上是由於這場戰爭,法蘭西不僅成為了一個強大的君主國,也成為了一個偉大的民族國家。

  法語的形成與法蘭西文學的開端

  507.南方的吟遊詩人

  古拉丁語與日耳曼入侵者的語言接觸之後,給高盧帶來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方言,實際上,將這兩種方言視為不同的語言並不為過。這兩種方言,一種是在法蘭西南部及其與西班牙和義大利毗鄰地區使用的歐西坦語(Langue d』Oc),或普羅旺斯語;另一種是在法蘭西北部地區使用的奧依語(Langue d』Oil),或標準法語(French proper)。(71)

  大約在12世紀初,當普羅旺斯語已經定型並在某種程度上變得精煉之時,法蘭西文學首次以南方吟遊詩人的詩歌形式出現了。吟遊詩人的詩句唱遍每一片土地,幾乎激發了所有歐洲人的早期詩歌。

  508.北方的吟遊詩人

  北方的吟遊詩人用奧依語或古法語(Old French)進行創作。在12和13世紀裡大放異彩。正如南方的詩歌有土魯斯伯爵這樣的贊助人,北方的詩歌也同樣有諾曼第公爵這樣的鼓勵者。北方詩人的詩歌主要是史詩或敘事詩,被稱為傳奇。這些作品大都集中刻畫三個人物:查理大帝、亞瑟王和亞歷山大大帝,從而形成了特定的查理曼、亞瑟王和亞歷山大組歌。(72)

  這些法蘭西傳奇對歐洲文學的興起卻是極大的鼓舞與助益,而且其影響仍在繼續。因此,英格蘭的文學作品中,不僅喬叟、斯賓塞(Spenser)和所有早期不列顛詩人都從這些歐洲大陸詩歌中獲得靈感,而且後來丁尼生(Tennyson)的《國王敘事詩》(Idyls of the King)也表明了古吟遊詩人的亞瑟王組歌所具有的想像力。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