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羅馬人的建築、文學、法律和社會生活
2024-10-08 17:49:39
作者: (美)菲利普·范·內斯·邁爾斯
第一節 建築工程
336.羅馬對建築學的貢獻
羅馬的建築主要是模仿希臘。但羅馬人可不是一味地照搬,他們不僅改變了希臘建築的形式,而且還大量使用希臘和東方人很少使用的拱頂,從而給予了這些巨大的建築以獨特的藝術風格。他們建造了寬闊的穹頂長廊和大廳,讓宏偉的高架渠穿過最深的山谷,在最寬闊的河流上搭建了最結實的橋樑,有一些經過了1800年歲月和洪流的侵蝕依然保存至今。拱頂的使用是羅馬建築師對建築科學和藝術的最大貢獻。
337.圓形競技場
羅馬人的劇院是從希臘人那裡學來的,然而他們的圓形競技場卻屬於獨創。弗拉維時代的圓形競技場多用作鬥獸場,我們之前就有所提及,它比任何古代遺址都更有力地向我們傳達了一種文明的精神。這座巨大建築的遺蹟保留到了今天,是「羅馬帝國權力和輝煌的象徵」。
義大利許多重要城市和省份都有與鬥獸場十分相似的圓形競技場,只是要小一些,但卡普亞的那座,幾乎與弗拉維時期的這座一樣大。
338.水渠
古羅馬的水渠是羅馬人最重要的實用建築之一。阿庇烏斯·克勞狄烏斯於公元前313年開始建設首都的用水系統,他修建了一條水渠,把水從薩賓山上引到城裡。共和國時期又建了4條,帝國時期水渠的數量達到14條(35)。最長的水渠有55英里。水渠一般在地表之下,但要穿過山谷時,人們就用拱門把它架起來,有些高達100多英尺(36)。今天,羅馬城外這些高大而殘破的拱門延綿不斷,是坎帕尼亞地區最引人注目的景物。
339.溫泉或浴池
對古羅馬人來說,洗浴是一種奢侈的藝術。共和國時代浴池的數量就不少,但帝國時代的浴池,或者應該叫溫泉,才是真正的宏偉壯觀。它們與共和國時代的浴池不同,屬於帝國建築中最精緻昂貴的。裡面包括冷浴、熱浴、游泳等各種房間;更衣室和健身房;博物館和圖書館;用來休息和交談的石柱廊;美麗的院子裡有雕像和其他用來增加豪華感和休閒感的裝飾品。為了顯示建造者的慷慨,這些地方免費向公眾開放。
第二節 文學、哲學和法律
340. 羅馬文學與希臘文學的關係;共和國詩人
拉丁文學基本上是模仿或借用希臘的模式,然而它卻是文明傳播的媒介,對希臘的文學寶藏在世界範圍內的傳播起了重要作用。
希臘戲劇是羅馬人首先學習並模仿的。從公元前240年到公元78年,戲劇是羅馬唯一發展起來的文學形式。這一時期出現了拉丁語民族能找到的所有偉大戲劇家。最有名的當屬普勞圖斯(Plautus,約前254—前184)和泰倫斯(Terence,約前185—前160),都是喜劇作家。他們的作品基於或者取材於希臘新喜劇。
共和國後期出現了兩位卓有成就的詩人,盧克萊修(Lucretius)和卡圖盧斯(Catullus)。盧克萊修(前95—前51)是個進化論者,我們可以在他偉大的詩篇《物性論》(On the Nature of Things)中提前看到現代科學家的很多結論。卡圖盧斯(約生於公元前87年)是一位抒情詩人。他被稱為羅馬的彭斯(Burns),因為他的生活如彭斯的一樣任性,詩歌如彭斯的一樣甜蜜。
341.奧古斯都時代的詩人
三位詩人——維吉爾(前70—前19)、賀拉斯(前65—前8)和奧維德(前43—18)——為奧古斯都的統治添上了一層永不褪色的光芒。這些作家讓他們所生活的時代輝煌而卓越,以至於後來人們用「奧古斯都時代」這一名詞來代指一個民族歷史上文學興盛的時期。
342.羅馬的雄辯術
眾所周知,「公共演講是政治自由的產物,且與之不可分割」。這句話是雅典共和國的真實寫照,同時也描述了羅馬的情況。羅馬所有的偉大演說家都出自共和國時期。其中,以荷滕西斯(Hortensius)和西塞羅最為著名。荷滕西斯(前114—前50)是著名的法學家,西塞羅(前106—前43)是毫無爭議的羅馬第一演說家——「羅慕路斯最雄辯的子孫」(37)。
343.拉丁歷史學家
古羅馬產生過四位名垂青史的歷史學家——愷撒、薩魯斯特(Sallust)、李維和塔西佗。
在前面的章節中,我們對愷撒及其作品《高盧戰記》有所了解。《高盧戰記》一直與色諾芬的《遠征記》相提並論,是敘述性寫作的典範。薩魯斯特(前86—前34)是愷撒的同時代人及摯友。《喀提林陰謀》(Conspiracy of Catiline)是他最主要的作品之一。
李維(前59—17)是奧古斯都時代一顆最為閃亮的明珠。他與古代的希羅多德,當代的麥考萊(Macaulay)並稱。他最偉大的著作是《羅馬自建城以來的歷史》(Annals),講述的是羅馬早期到公元前9年的歷史。不幸的是,這套總數達142卷的書籍,只保留下來35卷。(38) 很多人都對「李維佚失的書籍」表達了哀嘆。李維像希羅多德一樣喜歡講故事,也像這位希臘歷史學家一樣容易讓人相信,他敘述的口氣十分真誠,對當時關於羅馬早期歷史的神話和傳說沒有絲毫質疑。現代批評家表明,他歷史的第一部分是完全不可信的,不能當作真實的歷史事件來看待。但是,這套書記載了當時羅馬人對自己民族的起源、城市的創建、祖先的事跡和美德的看法,十分有趣。
塔西佗的代表作是《日耳曼尼亞志》(Germania),是關於日耳曼人風俗習慣的論述。在這本書中,塔西佗比較了未開化的日耳曼人的美德和文雅的羅馬人的罪惡。
344.科學、倫理和哲學
這一部分的人有塞涅卡、老普林尼、小普林尼、馬可·奧勒留和愛比克泰德(Epictetus)。
塞涅卡(約1—65),斯多葛學派的道德家和哲學家,我們已經知道他是尼祿的導師。他並不相信國人的宗教,對造物主的看法與蘇格拉底沒有什麼不同。
老普林尼(23—79)是唯一獲得自然學家聲譽的羅馬人。他留下的唯一著作是《自然史》(Natural History),該書是一部羅馬百科全書。
皇帝馬可·奧勒留和奴隸愛比克泰德在羅馬的倫理導師中占據首屈一指的地位。他們是斯多葛派哲學最後的傑出代表。
345.早期羅馬教會作家
前3個世紀的基督教作家,如《新約》的作者是用代表知識和文化的語言希臘語來寫作的。然而,當拉丁語在西方得到普及後,基督教作家便自然而然地使用拉丁語了。所以,在帝國後期,幾乎所有西部早期教父的作品都是以拉丁語寫成的。這一時期讓教會文學生色的諸多名字里,我們只選擇兩位——聖哲羅姆(St.Jerome)和聖奧古斯丁(St. Augustine)——加以特別提及。
哲羅姆(342?-420)出生於潘諾尼亞,在伯利恆過了多年的隱修生活。其為世人記住的主要成就是把聖經翻譯成了拉丁文,成為通用的拉丁文《聖經》版本,這一版本略經修改,到今天依舊為羅馬天主教會所使用。麥凱爾(Mackail)聲稱:「他對中世紀的歐洲來講,比荷馬對希臘還要重要。」
奧古斯丁(354—430)出生於非洲迦太基附近。他是羅馬後期基督教會最重要的作家。他的《上帝之城》(City of God)是一本非常好的書,對歷史學家有著獨特的價值。成書時,羅馬正遭受野蠻人的劫掠,異教徒認為,是因為人們拋棄對舊神的崇拜,轉而相信基督教,才招致了帝國的災難,奧古斯丁用這本書回答了他們的指控。
346.羅馬法與法律文獻
儘管我們已經討論了各個文學領域的拉丁作家所做的傑出貢獻,不過,羅馬在文學方面還是受到了希臘的引導,其作品以模仿為主。但是,在另一領域卻十分不同,那就是法律和政治。因為,羅馬人在這一領域不是學生,而是老師。每一個民族都有它們的使命,羅馬的使命就是給世界以法律。
公元527年,查士丁尼成為東羅馬帝國的皇帝。他立即組成了由大法學家特里波尼安(Tribonian)領導的委員會,系統地收集和整理浩如煙海的羅馬法律和法學家著作。這項事業就像是《十二銅表法》中的十人委員會,只是規模更大。委員會的最終成果就是《民法大全》(Corpus Juris Civilis),又稱「法律大全」(Body of the Civil Law)。它由三部分組成:《法典》(Code)、《法學彙編》(Pandects)和《法學概要》(Institutes)。(39)《法典》是自哈德良以來頒布的所有羅馬法律、對司法人員的指示告令等的修訂和壓縮。《法學彙編》是古羅馬偉大法學家的作品及觀點的節略和彙編。《法學概要》是《法學彙編》的縮減版,是給帝國法律學校的學生使用的初級教科書。
以這種方式保存並傳播的羅馬法律是拉丁文人對文明的最大貢獻。(40) 它對幾乎所有歐洲國家的法律體系都有著深遠的影響。從這種意義上講,這座台伯河上的小城市依舊統治著世界。猶太人的宗教、希臘人的藝術、羅馬人的法律,是現代文明里三種最真實、最強有力的因素。
第三節 社會生活
347.教育
共和國時期沒有公立學校,教育是私人的事情。帝國的早期流行一種混合的體系,既有公立的學校,也有私立的。後來,教育則完全處於國家監管之下,教師的工資通常由地方政府支付,有時也由帝國的金庫出錢。
比起希臘人,羅馬年輕人接受的教育更為實際一些。《十二銅表法》是要牢記的;特別注重修辭和演講,因為掌握公共演講的藝術是有政治雄心的羅馬公民一項不可或缺的技能。
征服希臘後,羅馬與希臘的關係更近了。羅馬年輕人學習希臘語,有時甚至忽略了自己的母語;我們聽見監察官加圖抱怨他那個年代的年輕人說母語前先學會了希臘語。名門出身的年輕人通常去希臘完成自己的學業,就像美國的畢業生經常去歐洲一樣。許多羅馬最有名的政治家,像西塞羅和愷撒,都深深受益於在希臘的學習。
在14-18歲的時候,男孩都會把他們紫色卷邊的托加袍換成羊毛的長袍,它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都是羅馬公民身份和羅馬平等的重要標誌。
348.婦女的社會地位
結婚之前,女人都是東方式的深居簡出。婚姻給了她們一定的自由。她們可以出席圓形競技場的比賽,去劇院看演出——這些都是婚前所不允許的。
羅馬早期,世風淳樸,妻子和母親在家庭中享有尊貴而穩定的地位,離婚十分鮮見;據說,到公元前231年之前,尚無先例。但是,到了後期,女子的地位開始下降,離婚變得普遍起來。丈夫有權因為微不足道的原因或沒有任何原因與妻子離婚。這種對家庭關係的枉顧絕對是羅馬墮落的原因之一。
349.公眾娛樂;劇院和競技
劇院的文娛演出、圓形競技場的賽事和露天競技場的格鬥是羅馬人的三種主要公共娛樂活動。總體而言,這些娛樂活動隨著自由的削弱而變得越來越多,各種娛樂場所的盛大節日慶典代替了共和國的政治集會。
悲劇在羅馬不受推崇;人們在競技場看了太多真實的悲劇,不喜歡舞台上演繹的悲傷故事了。劇院的娛樂形式一般是喜劇、鬧劇和啞劇。最後一種最受歡迎,因為劇場太大,不可能讓全部觀眾都聽見聲音,而且羅馬有那麼多民族,身勢語是唯一所有民族都懂的語言。幾乎從一開始,羅馬的戲劇就是粗野不道德的。它是摧毀羅馬原本淳樸道德風尚的主要媒介。
比劇院更受歡迎、更重要的另一種娛樂便是競技場上的各式各樣的賽事,尤其是戰車比賽。
350.角鬥士的搏殺
其致命魅力遠超其他公共娛樂活動的是圓形競技場上角鬥士的角斗。角斗表演起源於伊特魯里亞,然後流傳至羅馬。早期的伊特魯里亞人在戰士的墓前屠殺俘虜,認為這樣的鮮血獻祭會讓死者的亡靈高興。後來,俘虜被允許互相搏殺,這樣比直接的冷血殺戮更人道一些。
羅馬第一次角斗表演發生在公元前264年兩個兒子給他們的父親舉辦的葬禮上。這次表演是在廣場上舉行的,因為當時還沒有用於角斗的露天競技場。從那以後,人們對這種娛樂活動的愛好與日俱增,帝國初期的時候則變成了一種迷戀。現在要滿足的不是死人的靈魂,而是活人的精神需求了。一開始,角鬥士是奴隸、俘虜或者判了死刑的囚犯;但到最後,騎士、元老、甚至女人只要願意都可以下場。在羅馬、卡普亞、拉韋納等地還有專門的訓練學校。自由民賣身給這些學校的所有者,各階層混不下去的人們以及花光了家產的貴族敗家子,都群起效仿。奴隸和罪犯被鼓勵精通這門技藝,因為如果他們數年後能在角斗場上活下來,就可以獲得自由。
通常,受傷角鬥士的命運掌握在觀眾的手裡。他可以伸出食指表示乞求憐憫,如果觀眾揮舞手帕或者大拇指朝上,則表示這個角鬥士可以活下去;不過,如果他們大拇指朝下,就是讓勝利者給失敗者致命一擊。
共和國後期,具有野心的領導人之間的競爭無疑會增加角鬥士表演的次數,因為這是取得民心的保證。當然,特大規模的表演只能由皇帝來舉行。提圖斯為了慶祝弗拉維圓形競技場的建成,舉行了長達100多天的表演,大多數是角鬥士的格鬥。圖拉真凱旋式上的表演時間更長,1萬多名角鬥士在競技場上搏殺。
351.奢靡
我們用奢靡一詞指代羅馬人奢侈放縱的生活。這個惡習在羅馬早期幾乎是見不到的。早期羅馬人有勤儉節約的習慣,像馬尼烏斯·庫里烏斯·登塔圖斯一樣,他們滿足於貧困的生活,視富貴如浮雲。然而,共和國後期,隨著對東方的征服以及共和國後期腐敗的行省制度的發展,羅馬社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統治階級以不正當手段迅速積累了巨大的財富,羅馬進入了一個奢靡生活的時代,其奢侈程度在世界上其他的首都都是聞所未聞的。這種奢侈在共和國的最後一個世紀和帝國的第一個世紀裡達到頂峰。財富從未像這一時期的羅馬一樣被濫用。人們普遍暴飲暴食、沉迷賭桌。
352.國家分發糧食
國家分發糧食是羅馬生活的重要特點。這一有害的做法源於蓋約·格拉古(第275條)。帝國建立前夕,有30萬羅馬公民領受了這一國家福利。在安敦尼時代,這一數字得到繼續擴大。糧食的來源主要是非洲和其他產糧行省的進貢。到了3世紀,除了糧食,國家還分髮油、酒和豬肉。
這種國家賑濟是錯誤的,它的惡果不可低估。人們整日無所事事,衍生出許多其他的罪惡,我們有足夠的理由認為,這種福利是導致羅馬社會道德敗壞的主要原因。
353.奴隸制
共和國後期和帝國早期,羅馬的奴隸數目都非常龐大,據估計和自由民的數量一樣多。有些大財主擁有的奴隸達到2萬人之多。富有的羅馬人極愛排場,這導致家庭內部服務部門繁複,奴僕眾多,每個奴隸負責不同的工作。一種稱為「鞋奴」,專門負責打理主人的拖鞋;還有「記名者」,其唯一的職責就是記住別人的名字,然後跟著主人出門時提醒主人。奴隸的價格從幾美元到1萬或2萬美元不等——當然,後者是很少見的。希臘奴隸最昂貴,因為他們有學識,可以做一些需要有一定才能的工作。擅長醫術或有其他專業技能的奴隸可以出租或放歸自由,只要他們把收入的一部分上交前主人即可。
就像當年希臘一樣,奴隸來自戰爭或綁架。亞洲或非洲的一些偏遠地區,幾乎被奴隸販子弄得人口荒蕪。無錢交稅的人被賣作奴隸,有時,窮人將自己賣掉。
瓦羅(Varro)曾把奴隸比作「會說話的農業生產工具」,監察官加圖也建議奴隸主把年老的奴隸賣掉,以節省供養他們的支出。很多時候,奴隸都是戴著鐐銬勞作,睡在地下的監牢內。殘酷的虐待帶來的是入骨的仇恨,就像一句有名的諺語所說:「有多少個奴隸,就有多少個敵人。」共和國時期的奴隸起義也證明了這一點。
帝國時代,奴隸的境遇稍好一點——這要歸功於斯多葛學派和基督教。從帝國的第一個世紀開始,對奴隸的人道主義情感明顯上升。帝國不允許主人殺死奴隸或賣作角鬥士,甚至也不能虐待奴隸。基督教的牧師鼓勵釋放奴隸,宣稱這是主人的善行。
除了哲學和宗教,其他社會經濟因素也對奴隸境遇的改善起了作用,逐漸把殘酷的奴隸制度變成了更柔和一些的農奴制度。農奴制是整個中世紀社會生活的特徵。這場偉大的變革比任何改變都能夠代表古代世界向中世紀的轉變,它宣告了西歐歷史上新的歷史時期的開始。
(1) 中世紀時,這個名字被轉變成半島的腳趾,它構成了今天的卡拉布里亞。
(2) 早期,他們在北義大利和坎帕尼亞建有定居點。
(3) 這件有趣的伊特魯里亞文物由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以4.8萬美元購得。它在1901年被發現於一座古伊特魯里亞人墓地。幾乎戰車的每一個部件,包括車輪,都為青銅所覆蓋。遺蹟大概可以上溯至公元前7世紀。
(4) 庫里亞大會。
(5) 馬爾斯的英文名Mars,與3月的英文名March很相似。
(6) 雅努斯的英文名Janus,與1月的英文名January很相似。
(7) 軍事組織單位是百人隊(Centuria),正如名字所示,在早期一個軍事組織單位可能包含100個人。
(8) 軛門由兩根長矛插在地上,然後在離地幾英尺的地方放上第三根。作為投降的象徵,戰俘被迫從軛門下通過。
(9) 即著名的沒有選舉權的公民,因為他們無法在羅馬的大會上進行投票。
(10) 弗蘭克,《羅馬帝國主義》(1914),第40頁。
(11) 羅馬人和拉丁人都參與了這些早期拉丁殖民地的創建,羅馬殖民者放棄了他們的羅馬公民身份,僅具有拉丁人身份。
(12) 普布利烏斯·科爾內利烏斯·西庇阿·埃米利安努斯,漢尼拔的征服者西庇阿·阿非利加努斯收養的孫子。他征服迦太基後,就以小阿非利加努斯著稱。
(13) 《伊利亞特》,第6章,第448節。
(14) 戰爭結束後,那些到現在為拉丁城鎮享有的權利被授予了所有位于波河和阿爾卑斯山之間的城市。
(15) 公元前70年的人口普查顯示,當時的公民人數是90萬,遠遠多於戰爭前的39.4336萬人。
(16) 這種曆法以舊有的埃及曆法為基礎,在歐洲得到了普遍使用,直到1582年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對其進行了改革,改革後的曆法就是著名的格里高利曆。除了希臘教會(俄羅斯等)這些繼續使用羅馬儒略曆的國家外,新曆法在所有的基督教國家都得到了採用。
(17) 公共廣場講演者的講台。之所以這樣稱之,是因為它飾有俘獲的敵艦艦首。
(18) 腓利比之戰後,安東尼進入亞洲,旨在解決那裡的行省和附屬國的事務。在奇里乞亞的塔爾蘇斯,他遇上了著名的埃及女王克利奧帕特拉。就像此前的愷撒大帝一樣,安東尼完全被「尼羅河之蛇」的魅力給迷惑住了。他在她的陪伴下,受她魅力的役使和才華的誘惑,忘記了其他一切——抱負、榮譽和國家。
(19) 屋大維一直追趕安東尼到埃及,在那裡,安東尼被自己的軍隊拋棄,再加上奸詐的女王派一位信使告知他她已經死了,安東尼便自殺了。克利奧帕特拉接著便試圖運用自己的魅力來征服屋大維,但是失敗了,由於意識到他會把她帶到羅馬,去為他的勝利錦上添花,她也自殺了,時年38歲。隨著克利奧帕特拉的死亡,著名的托勒密(Ptolemies)王朝也畫上了句號,埃及從此成為羅馬的一個行省。
(20) 執政官通常由奧古斯都提名,為了使他大量的朋友和親信會覺得有尊嚴,任期被大大縮短。後來,保民官的任期被縮短至2到3個月。
(21) 從現在起,我們應該用這個榮譽姓氏來稱呼屋大維。
(22) 這些數字或許包含著羅馬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也就是說,逐漸承認外國人享有城市的所有權利,直到文明世界的每一個自由人都成為羅馬公民。
(23) 這是由奧古斯都創建的一支精銳部隊,本意是為皇帝提供貼身保護。它的編制為1萬人左右,且在城門邊沿城牆有永久的營地。很快,禁衛軍就成了帝國一股強大的力量,能夠左右皇帝的廢立。
(24) 19世紀大規模的考古,挖掘出了龐貝城的大部分,展現了這座古老城市的街道、房子、劇院、澡堂、商店、神殿及各種紀念碑——形象地向我們展示了一幅1800年前羅馬帝國時代的畫卷。
(25) 羅馬尼亞及鄰近地區說羅曼語的人大概有1000萬。看起來,中世紀有大量說拉丁語的移民從多瑙河南部來到這一地區。
(26) 關於城牆,最好的作品是由J. C.布魯斯撰寫的《羅馬城牆》(倫敦,1851),《羅馬城牆手冊》由同一個作者撰寫,是前者的縮減版。從泰恩河畔的紐卡斯爾和卡萊爾之間的霍特惠斯爾火車站,你便能輕易看到保存最好的一段城牆。旅行者不應該錯過這些有趣的羅馬占領英國時的紀念性建築。
(27) 佃農(種地的人)本是自由民,他們耕種帝國的或大地主的土地,支付一定的租金或實物。到公元3世紀,他們中的許多人由於債務或者其他原因淪為半奴隸狀態,被拴在他們耕種的土地上。這種地位由於文中提及的原因成為合法的階級地位。這就是中世紀農奴制度的開端。
(28) 這種社會轉變在戴克里先之前就已經開始了。為了加強帝國對產業的控制,行業協會已經變成了職業世襲的制度。
(29) 拉丁語 In hoc signo vince。
(30) 《劍橋中世紀史》,第1卷,第5頁。伽列里烏斯曾頒布過一個赦令,給予基督徒崇敬上帝的自由,但並沒有確認普遍的寬容原則。
(31) 《地獄》,第19卷,第115—117節。
(32) 阿里烏斯派以埃及亞歷山大城一位主教阿里烏斯為首。亞他那修也是這座城市的副主教和後來的主教,是東正教和天主教三位一體觀的倡導者。
(33) 瓦倫斯(364—378)是東部皇帝。西部皇帝瓦倫提尼斯(364—375)已死,由格拉提安(375—383)繼任。
(34) 金燭台被運往非洲,100年後重現於君士坦丁堡,查士丁尼因為迷信的原因又把它放回了耶路撒冷。從此,歷史上再沒有關於它的記載——梅里維爾。
(35) 很多今天仍在使用。
(36) 羅馬建造巨大的磚石拱門來穿越窪地和山谷,不是因為他們不知道水往低處流,而是他們無法造出足夠大、又足夠堅固的管子來承受壓力。
(37) 比起演講和散文,他寫的書信得到了更高的讚譽。他寫給朋友阿提庫斯的信——有近300封保留了下來——是書信體寫作最有魅力的範本。
(38) 我們要注意一點,古代意義上的一本書只是一卷手稿或羊皮紙,其包含的內容無法與現在出版物的一卷相比。因此,愷撒在當時的8卷本《高盧戰記》,在今天只能算上一本中等篇幅的單卷本的作品。
(39) 後來又有一部名為《新律》的法令,包括查士丁尼於《法典》完成之後頒布的法律。
(40) 儘管羅馬人有豐富的政治經驗,也有十分複雜的不成文憲法,但是,除了市政管理體系,他們對政府管理藝術和憲法並無永久性的貢獻。是英國人,在沒有羅馬先例的情況下,制定出了現代國家憲法。羅馬人的集會對立法沒有起到指導作用。後世政治家也並不贊同共和國的二人執政官制度。羅馬共和國元老制中唯一一個值得讚揚的特點,即在元老院中為前執政官留席位,也沒有為現代憲法制定者所採納,儘管詹姆斯·布萊斯在評價美國聯邦體制時說,他們本來是打算這樣做的,以促進立法體系中上議院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