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二次復辟後的法國(1815—1914)
2024-10-08 17:45:43
作者: (美)菲利普·范·內斯·邁爾斯
314.路易十八的統治[1815(1814)—1824]
「你們的國王,他的祖先統治你們的祖先長達8個世紀,現在,他回來把自己的餘生投入到保護和安慰你們中去。」這是路易十八在滑鐵盧戰役後再次回到法國對法國人民的演講。「百日王朝」的產生給了路易深刻的教訓並讓他學會了謙卑。正是由於這樣的經歷,路易在他後來的統治中儘可能理性地考慮法國革命帶來的改變。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和態度上的不夠堅決,他越來越對極端保皇派屈服讓步,保皇勢力有所抬頭,法國政府進入恢復過去統治秩序的軌道上來。
315.查理十世的統治(1824—1830);1830年革命
1824年,路易十八去世,查理十世即位,這種反動政策變得更加明顯。查理似乎根本沒有從過去的歷史經驗中吸取任何教訓,他盲目、固執的執政路線讓人們產生了這樣一種說法:「波旁的國王什麼也沒學到,什麼也沒有忘記。」
我們沒有必要詳細地敘述查理做到了什麼和沒有做到什麼。他的目的是消除大革命的影響,就像英格蘭的詹姆斯二世消除清教徒革命的影響的做法一樣。他漠視憲法,恢復教士的權力,重建嚴厲的出版審查制度,並通過王室公告來改變法律。他似乎執著於重新恢復法國君權神授的專制制度。他宣稱自己寧願伐木求生,也不願效仿英國國王的做法。
查理執政的結局應該可以預見。巴黎人民起而反抗,街道上布滿了路障,查理被護送到海邊,在那裡他乘船前往英國。
當時的法國並沒有想要建立共和,她傾向於進一步試驗君主立憲制度。奧爾良公爵路易·菲利普(Louis Philippe)代表波旁家族更年輕的一支,被推上了王位,並修訂了憲法。在路易十八批准通過的憲法中,他自稱「上帝恩典的法蘭西國王」。新憲法宣布路易·菲利普為「根據上帝恩典和國家意志當選的法蘭西人民的國王」。法國大革命的第一思想——人民主權——就這樣在國家的根本大法中體現了出來。
316.1830年的「七月革命」對歐洲的影響;比利時王國的起源
法國過去被稱作歐洲的恩克拉多斯(Enceladus)。這樣的比喻值得我們去回憶一下這段神話故事。在希臘神話中,恩克拉多斯是一個巨人,他同奧林匹亞的朱庇特作戰。在他們交戰的過程中,密涅瓦(Minerva)幫助朱庇特,將埃特納火山(Aetna)扔在恩克拉多斯的頭上,把他永遠壓在大地上。西西里島上的穩定受到了威脅,因為每當巨人疲憊地翻個身的時候,整個島嶼都為之震動。
法國,與君權神授的歐洲各國國王作戰,在戰爭中遭受重創,被頑固的保守主義壓在了大地上。每當巨人疲憊翻身時就會有火山噴發,整個歐洲大陸就像古代的西西里島,搖搖欲墜。
本書首發𝒷𝒶𝓃𝓍𝒾𝒶𝒷𝒶.𝒸ℴ𝓂,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巴黎的震動使得歐洲復辟的君主們不得安寧,梅特涅和其他維也納會議上的政治復辟主義者精心培護的絕對君主專制體系一度受到了威脅。(106)在尼德蘭,1815年人為建立的新秩序被完全破壞。比利時人奮起抗爭,宣布自己脫離荷蘭而獨立,採用了自由憲法,推選薩克斯-科堡(Saxe-Coburg)家族的利奧波德(Leopold)作他們的國王(1831)。獨立的比利時王國就這樣誕生了。歐洲所有大國承認了比利時在戰爭中保持獨立和中立的地位。
317.1848年革命和法蘭西第二共和國的建立
從即位到1848年,路易·菲利普的統治並不平靜,但是也沒有什麼太大的擾動。但是,在此期間革命思想在法國民眾中間傳播,民主黨派不斷地積攢力量。最終,人民提出擴大選舉權的主張。這時,法國只有20萬選民,擁有一定的財產是獲得選舉資格的基本要求。政府始終如一地拒絕所有的選舉改革。法國國王的首相基佐(Guizot)宣布「這個世界上根本不存在所謂的普選權」。
恩克拉多斯再次發威,法國出現了像1830年一樣的震動。動盪的中心當然是巴黎。路易·菲利普大為震驚,逃往英國。菲利普逃離法國後,巴黎暴動者將國王的寶座拖出杜伊勒里宮,一把火燒掉。
法蘭西第二共和國建立。新憲法確立了普選權。人民開始大選,拿破崙的侄子路易·拿破崙·波拿巴(Louis Napoleon Bonaparte)當選為新共和國的總統(1848)。
巴黎的「二月革命」(February Revolution)點燃了歐洲的自由之火。「毫不誇張地說,在1848年3月,每一天都有新憲法通過。」法國又一次對歐洲國家進行了難以抵擋的入侵——「思想入侵」。
318.第二帝國(1852—1870)
第二共和國只維持了3年。與他叔叔登上帝國皇位的步驟幾乎完全一樣,路易·拿破崙現在也獲得稱帝的尊榮,他的崛起把共和國碾得粉碎。
共和國總統和國民大會之間暗中較量,總統開始謀劃政變——第二次霧月政變(Eighteenth Brumaire)。路易下令乘夜逮捕議會中一些反對他最有力的代表,隨後解散了議會。他呼籲法國民眾同意他的做法,得到了人民的異乎尋常的響應。700萬人中的大多數投票贊同總統發動的政變,甚至為了獎勵他的做法將他的任期延長到10年。這實際上就是1799年督政府的恢復。第二年,路易就變成了法蘭西皇帝(1852),稱號拿破崙三世(Napoleon III)。
路易·拿破崙的政變之所以能夠成功,部分原因在於人們害怕再出現1793年那樣的恐怖統治,另一部分原因就是他是拿破崙的侄子。恰恰這個時候,拿破崙這個名字在法國具有神奇的魔力,到處都在流傳拿破崙的傳奇經歷。時間已經將第一帝國的創立者理想化了。
法蘭西第二和第三共和國只是第一共和國的恢復和延續,同樣,第二帝國也只是第一帝國的恢復和延續。它在起源、思想和政策上幾乎和第一帝國完全相同。
路易·拿破崙宣布帝國意味著和平。但是事實卻與此相反,這段歷史時期充滿著各種戰爭。其中法蘭西第二帝國參加了三場重要的戰爭:克里米亞戰爭(Crimean War,1853—1856)、奧撒戰爭(Austro-Sardinian War,1859)和普法戰爭(1870—1871)。前兩場戰爭,我們會在後邊涉及俄國和義大利的事務時專門講述(107),這裡我們需要說的就是,這兩場戰爭,每次都讓路易·拿破崙在歐洲的威望獲得極大的提升。
關於第三場戰爭——普魯士和法國之間的戰爭,我們需要結合德國作為帝國力量的崛起來談談戰爭的起因;因此,這裡我們只涉及與戰爭有關的主要事件。
戰爭一開始,三支龐大的德國軍隊就攻入法國。一支法國大軍在著名的格拉沃洛特戰役(Battle of Gravelotte)中被擊敗,在梅斯(Metz)被敵軍團團圍住。隨後,法軍在色當(Sedan)投降,連皇帝在內的83000名法國官兵成為俘虜。(108)
德國軍隊向巴黎進發,開始全力圍攻這座城市(1879年9月19日)。成功守衛巴黎的希望很快就隨著在梅斯的巴贊元帥率法軍向德軍投降而告破滅。173000名士兵和6000名軍官成為俘虜,這是軍事史上最大的全軍被俘虜的戰例。巴黎還在頑強抵抗,在嚴寒和飢餓的雙重折磨下,又堅持了3個月之久;隨著所有試圖衝破包圍努力的失敗,巴黎終告失守,宣布投降。
319.《法蘭克福條約》(1871)
根據巴黎投降後簽訂的條約,法國需要向德國賠償50億法郎(10億美元)(109),並將萊茵流域的阿爾薩斯和洛林的一部分割讓給德國。這些地區的割讓是對民族原則的踐踏,因為這些被割讓地區的人民儘管不全是法國血統,他們在情感上和歸屬感上都偏向於法國一方。他們成為了「醜惡的濫用武力」可憐的犧牲品。他們在波爾多(Bordeaux)的議會代表從大會席位上撤出時,發表了如下鄭重而又具有預言性的抗議:「歐洲不能允許或批准將阿爾薩斯和洛林放棄。文明國家,作為正義和民族權力的守衛者,不能對遭受戰火痛苦的鄰居的悲慘命運保持冷漠和麻木。現代歐洲不能允許人民像牲畜一樣被隨意捕殺;她不能再繼續對受到威脅的民族的抗議充耳不聞。我們鄭重宣布:這樣的沒有經過我們允許的條約完全無效。此時此刻,我們從議會大廳撤出,我們內心深處最崇高的想法就是對自己的土地遭受暴力表達我們的關切。我們在阿爾薩斯和洛林的兄弟此時從大家庭中暫時離開,但是我們會心系法國,我們相信總有一天我們會再次回到這個位置上來。」(110)
320.第三共和國
取代了第二帝國的政府實行共和制。(111)從政府成立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的局勢有些動盪不安。總統和內閣經常變動,黨派紛爭經常上演。儘管面臨這麼多的棘手問題,共和政府還是穩步前進,與此同時,君主政體和帝王統治卻在節節後退。像英國的斯圖亞特王朝一樣,波旁王朝和波拿巴王朝的君主們都流亡在外,再也沒有回來。
第三共和國所面對的麻煩和問題都是君主專制和帝國時期的遺留問題。戰爭摧毀了法蘭西第二帝國,遺留下來的最棘手問題就是阿爾薩斯-洛林問題。對德國分割法國的深深的憤恨和對德國軍隊進一步入侵的擔心,迫使法國在1891年與俄國結盟,後來,這個同盟連同它所引發的重大結果而被遺棄。(112)
第二個遺留問題是君主專制主義者和帝國者留下來的實力強大的黨派一直試圖破壞共和的聲譽,等待時機重新建立君主制或帝國統治。這些黨派的陰謀在1886年導致共和國政府將所有波旁王朝和拿破崙帝國的王位繼承人們統統逐出法國。
第三個遺留問題就是教育問題——因為人民的教育是共和政府的必然結果。在法國大革命之前,法國的教育主要是掌握在教會手中。大革命取締了這些教會團體,將教育世俗化。君主專制的復辟帶來了教會的恢復。此時的教育體系是一種混合體系,部分世俗化,部分教會化。自由民主人士強烈要求壓制教會學校,實行完全的世俗化教育。反抗教會對教育和民事問題影響的最終結果是1895年政教的完全分離。這意味著羅馬天主教會(新教和猶太教同樣如此)與政府編制的脫離以及拿破崙與教皇1802年簽訂的《宗教事務協約》的解除。(113)
共和國還面臨著與舊制度的遺留毫不相關的麻煩。1889—1892年期間,整個法國都被斐迪南·德·雷賽布(Ferdinand de Lesseps)組建的公司的管理不善和失敗造成的巨大醜聞所動搖。雷賽布曾經因成功地修建蘇伊士運河而名聲大震,他準備在巴拿馬地峽(Isthmus of Panama)挖一條類似的運河。在花了2.6億美金的巨款後,由於工作進展的不佳,該公司宣布破產。隨後,公司在出資人的推動下採取了大規模的行賄和腐敗手段。隨後,他們被起訴。包括雷賽布本人在內的很多人遭受了嚴厲的懲罰。此時的雷賽布已經是年老體衰、行將就木,他每日惴惴不安。他輝煌一生到頭來卻經歷如此令人唏噓的結局,這一事件也成為法國近代史上最為著名的事件之一。(114)
至於法國在這個時期的工業發展和殖民活動,尤其是在非洲大陸的文明開化過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我們將有專門章節進行講述。(115)隨著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開始,法國歷史開始與整個歐洲和世界的歷史融合在一起。(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