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邁爾斯教授講世界歷史:世界近代史> 第一階段 宗教改革時代 從1492年美洲大陸的發現到1648年《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的簽訂

第一階段 宗教改革時代 從1492年美洲大陸的發現到1648年《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的簽訂

2024-10-08 17:44:27 作者: (美)菲利普·范·內斯·邁爾斯

  第一章地理大發現與近代殖民的開始

  1.中世紀向近代的過渡

  1492年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經常被用來作為中世紀結束與近代社會開始的標誌,其對新大陸開發有著如此重大意義,我們應該根據其功績而給予這個熱那亞人以榮譽。然而我們必須牢記:人類歷史上沒有哪一單個事件或條件可以真正標誌著舊秩序的終結和新秩序的開始。新世界的發現並沒有開創新時代,而是新時代發現了新世界。哥倫布的創舉是商業進取精神與科學好奇心的自然結果。自十字軍東征後幾個世紀以來,正是這樣的進取精神和好奇心,一直不斷擴展著歐洲大陸商業活動的規模並拓寬了歐洲人的視野。而哥倫布海上航行之旅只不過是15世紀末與16世紀初歐洲人幾次偉大航海征程中比較幸運的一次而已。

  這個時期出現了重要的思想、政治和宗教運動,這些運動昭示著人類文明即將——或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在思想領域,正如我們所了解的那樣,這個時期見證了文藝復興,到處湧現了非同尋常的思想、喧囂和進取精神。(1)這場思想運動足以標誌著我們所謂新時代的開始,人類歷史上任何偉大紀元的開端和結束,無論是基督教蓬勃發展時期,還是宗教改革時期,抑或是政治大革命時期,都不是由外在世界的事件所決定,而是由人類精神層面的思想運動來決定。

  在政治領域,歐洲多個國家長期以來的中央集權傾向將一些小的封建建制集中起來形成君主制的、強大的、獨立的民族國家,這樣的趨勢在這個時期達到了頂峰。民族國家發端了。這場政治運動在歐洲歷史上有著無比重大的意義,而運動本身也往往被看作是兩個偉大時代的分界線。

  在宗教領域,到處充斥著不安、憤懣和抱怨,而這往往又是重大宗教運動的先兆。這樣的宗教運動註定會把16世紀寫入人類宗教歷史記錄之中而令人難忘。這場宗教運動也構成了人類歷史的某種分水嶺。

  與這些運動緊密相連的是三項偉大的發明,和當代的重大發明一樣,這些發明也是一個新時代的標誌,並且有力地推動了思想和社會領域的變革。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都受到了印刷術的極大促進和推動;君王同貴族階級的鬥爭在物質上得到了火藥的助推,火藥的出現使得曾經昂貴的盔甲和堅固的城堡變得不堪一擊,同時真正有戰鬥力的軍隊取代了封建貴族的軍隊,這些常規的戰鬥部隊成為了皇權的支撐與保障;而指南針的發明使得當時的偉大航海壯舉成為可能(2),其可靠的方向指引為這些航海家帶來了出海遠航的勇氣並踏上了之前從未涉足的海域。

  2.航海探索;海洋恐懼

  為了體會當時地理大發現的航海家和探索者的豐功偉績,我們需要牢記中世紀人們對地球未知區域一直擁有的恐懼。當時人們頭腦里慣有的想法就是這些人類從未涉足的地方到處都是各種妖魔鬼怪和能噴火的黑龍並且一直籠罩在濃霧和黑暗之中。而海上布滿可怕的漩渦和湍急的洋流,淺水區則是廣袤的沼澤之地。當時一個迷信的說法認為大西洋就是地獄的入口處,日落時太陽發出的紅色光芒即為明證。而在赤道以南,人們相信那裡是無法通過的火焰帶。這樣的想法根深蒂固地存在於人們的思想深處,直到航海家真正探索到赤道地區之後才逐漸打破了這樣的思想。

  本章節來源於𝒃𝒂𝒏𝒙𝒊𝒂𝒃𝒂.𝒄𝒐𝒎

  3.葡萄牙人的海上探索與「航海者」亨利王子

  中世紀末期海上探索發現之旅有著眾多的刺激因素,而其中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要找到一條連通歐洲與印度的新的海上貿易之路。通過水路到達印度的首批嘗試者是那些沿著非洲大陸西海岸不斷探索的水手們。葡萄牙在大西洋海域有利的地理位置使得它成為海上探索的先驅。整個15世紀期間,葡萄牙水手年復一年慢慢地向神秘的熱帶海域不斷推進,併到達了非洲西海岸地區。而引領這些海上探索之旅的靈魂人物則是有「航海者」之稱的亨利王子(1394—1460)。

  1442年,葡萄牙航海者來到了幾內亞灣,並在這裡發現了非洲黑人的家園。這成為非洲奴隸貿易的開端,並註定形成了和美洲相關的幾百年的歷史。奴隸貿易甚至得到了當時最博愛的人士的肯定,原因就是,人們相信這些奴隸在自己主人的調教下會為失去的自由獲得補償。

  最終在1486年,航海家巴爾托洛梅烏·迪亞士(Bartholomew Dias)成功抵達非洲大陸的最南端,就此通過水路到達印度的構想成為現實,後來這裡被命名為「好望角」。但與此同時,非洲大陸能夠延伸到如此遠的區域的發現也令葡萄牙人感到有些失望。即使能夠通過水路達到印度,但其過程卻是如此的漫長和危險。這樣的看法刺激著人們開始去努力找尋一條到達印度的更為便捷的路線。

  4.哥倫布探索向西到達印度的路線的過程中發現新大陸(1492)

  克里斯多福·哥倫布(Christopher Columbus)出生於熱那亞,當時他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計劃,就是向西航行到達這個東方地區。當時很多真正的有識之士都已經接受地球是一個球體的思想。但是,這些人雖然朦朧地認可地球是圓形的觀點,內心裡仍然認為地球上可以居住的地方還是平的,而剩餘的地方則由廣闊的海洋所覆蓋。

  儘管學者們對地球的形狀為球形以及陸地和海洋的表面都是弧形的,都能達成一致的認識,但是對陸地和海洋在地球表面所占的比例還存在著分歧。比較普遍的看法是:地球表面海洋所占的面積更大。然而,一些人卻認為地球表面3/4的地方,甚至更多是由陸地組成,中間只有狹窄的海洋將西海岸的歐洲大陸和東海岸的亞洲大陸分開。哥倫布也贊同第二個觀點,並對地球的面積存在錯誤的認識,認為地球要比實際的面積小很多。因此,他確信向西航行三四千英里就可以到達印度。正是這些錯誤的想法,支撐著他的夢想並最終引導著他發現了新大陸(the New World)。

  哥倫布為航行所做的努力在最開始時遭受了反覆的拒絕和挫折,最後終於得到了卡斯蒂利亞王國伊莎貝拉女王的認可;只有三艘小船組成的艦隊開啟其航程,並最終發現或者更應該叫作重新發現了新大陸。

  哥倫布帶領船隊裝載著從新大陸帶回來的動物、蔬菜和幾個當地人——這對歐洲人而言是一個全新的種族——返回西班牙,這在各階層中間都引起了極大的震動。所有人都對哥倫布的航海之旅充滿無限的好奇。這樣的冒險精神在西班牙甦醒,並促進了隨後卡斯蒂利亞王國冒險家們的紛紛效仿,從而書寫了西班牙歷史上最令人震撼的篇章。

  哥倫布總共四次航行到達新大陸,但是直到去世,他仍然不知道自己發現的是一個嶄新大陸的事實。他一直以為自己發現的只是印度的一部分,直到現在,南北美洲之間的群島仍被稱作「西印度群島」(West Indies),而當地的居民則被稱為「印第安人」(Indians)。直到16世紀中葉,人們才普遍接受,這個被比大西洋還要廣闊的海洋與亞洲大陸分開的區域,原來是一片新的大陸。

  哥倫布為西班牙和全世界做出了無與倫比的貢獻,但活著的時候並沒有得到應得的榮譽。當時的人們對他充滿了嫉妒,在第三次航行的過程中,哥倫布戴著鐐銬被遣送回家。即使本應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新大陸,也被佛羅倫斯的航海家亞美利哥·韋斯普奇奪走了命名權,後者因寫下了第一份廣為流傳的關於新大陸的記載而獲此殊榮。

  5.瓦斯科·達·伽馬的航行(1497—1498);葡萄牙人建立東方殖民帝國

  我們已經了解,葡萄牙航海家已於1486年在探索通往印度海上路線的航行中到達了非洲的最南端。不久,在哥倫布進行首次海上航行的6年之後,葡萄牙海軍上將瓦斯科·達·伽馬(Vasco da Gama)繞過好望角,穿越印度洋,最終在印度的馬拉巴爾(Malabar)海岸登陸。

  通往印度的海上路線的連續發現為世界貿易航線和交通帶來了巨大變化。里斯本港(Lisbon)成為東方貿易的補給站。威尼斯商人的貿易遭到了毀滅性打擊。亞歷山大港上的倉庫都空置起來。經紅海到印度具有悠久歷史的路線曾是遠東和地中海地區的交通幹線,這時變得無人問津,直到蘇伊士運河修建之後才重新開通。

  葡萄牙人的據點遍布非洲、亞洲海岸,以及太平洋群島中的摩鹿加群島(Moluccas)和其他島嶼。葡萄牙人修建了堡壘和工廠,並在這裡逐步建立了強大的商業帝國。葡萄牙人的冒險精神和野心給了他們強大的動力,並譜寫了葡萄牙歷史上最為輝煌壯麗的篇章。

  6.教皇分割線(Papal Line of Demarcation)

  哥倫布和達·伽馬的航行都是勇敢非凡而又舉世矚目的,但與葡萄牙人斐迪南·麥哲倫(Ferdinand Magellan)更為冒險的環球之旅相比則相形見絀了。為了使讀者更好地理解麥哲倫的探險之旅,我們有必要對教皇分割線稍加解釋。

  哥倫布航行成功歸來後,教皇亞歷山大六世為了調解西班牙和葡萄牙之間的爭端,頒布一道詔令,在亞速爾群島以西300海里從北極到南極經大西洋劃了一條分界線(後來又調整為向西810海里)(3),並將分割線以西不屬於基督教王公所有的土地劃歸西班牙所有,分隔線以東由葡萄牙航海家發現的異教徒土地及臣民歸葡萄牙所有(4)。根據協議和教皇的詔令——這是以當時的理論為基礎的,即海洋可以像陸地一樣被任何強國所支配,並對其進行絕對控制(5)——葡萄牙人不得航行到西班牙所屬的海域及不得到西班牙的領地進行貿易,反之,西班牙人也不得擅自進入葡萄牙所屬水域與陸地。

  這樣,西班牙人就被達·伽馬開通的經由好望角到達印度群島的航線拒之門外,從而不能分得一杯令人垂涎的香料貿易的羹,除非西班牙人能夠通過哥倫布發現的新大陸的一些新的入口進入這些香料產區。

  7.麥哲倫環球航行(1519—1522)

  當麥哲倫在委任哥倫布的伊莎貝拉女王的外孫——年輕的查理五世皇帝(Emperor Charles V)面前,提出他通過向西航行而到達摩鹿加群島或「香料群島」(Spice Islands)——他認為那位於西班牙水域(6)——的計劃時,當時的局勢大致如此。查理五世很贊同麥哲倫的航行計劃,將一支由五艘小船組成的艦隊置於麥哲倫的指揮之下。

  麥哲倫率領艦隊向西南方向橫渡大西洋,希望在哥倫布發現的新大陸的南方找到一個新的突破口。在南美洲的最南端,麥哲倫發現了後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一條狹長的海峽。經過這條海峽,勇敢的麥哲倫命令自己的艦隊繼續前進,並在西方發現了一片廣袤的海域。這片海域平靜安寧,與波濤洶湧的大西洋完全不同,麥哲倫將它命名為「太平洋」。

  到達這片新海域的來自舊大陸的航海者們的探險經歷了嚴峻的考驗,他們也表現出了無比的勇敢和堅毅。最終,1521年3月16日,麥哲倫到達了今天的菲律賓群島,並將這些群島命名為「菲律賓」,以此紀念查理五世的兒子及西班牙王位的繼承人腓力二世。

  在發現菲律賓群島之後的第二年,艦隊中僅存的破爛不堪的艦船「維多利亞號」搭載著200多名水手中倖存下來的18人駛入了西班牙塞維亞港。世界航海史上第一次實現了環球航行的壯舉。最為驚險的航海紀錄終於成功完成。德雷珀對此評價道:「這是人類歷史上最艱辛的創舉,沒有任何其他成就可以超越甚至媲美麥哲倫的環球航行。與之相比,哥倫布的航行都黯然失色。」

  同樣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麥哲倫的環球航行完全激發了那個時代的想像力。作家理察·伊頓(Richard Eden,約生於1521年)如此評價麥哲倫的航行:「毫無疑問,它是如此奇特和令人驚嘆,這樣的壯舉從未有過,未來似乎也不會再次發生。西班牙人的航行超越了伊阿宋和阿爾戈英雄們到達科爾基斯地區及之前所有的成就。」當時的另一位西班牙人宣布:「自從我們的始祖諾亞航行以來,航海史上再也沒有聽說過如此令世界矚目的壯舉。」

  麥哲倫環球航行的壯舉在思想界的影響超越了其對商業和政治領域造成的震撼。它變革了中世紀理論和思想的整個體系,讓過去狹隘的地理觀點靠邊站,對地球形狀和面積的爭論就此永遠終結。對地球「下邊」是否有人類存在的學術界的兩極論畫上了句號。當時人們對行星上是否有人居住的認識和今天別無二致。

  8.航海和地理發現進入新時代

  一些地理學家認為人類文明經歷了三個階段——河川時期(Potamic or River Stage)、內海時期(Thalassic or Inland Sea Stage)和海洋時期(Oceanic Stage)。以古埃及和古巴比倫為起點的人類文明,其發展階段和時期很好地界定或標記了文明發展的三個大的時期。

  河川時期的文明主要局限於河谷,如尼羅河流域、底格里斯河流域和幼發拉底河流域。這個時期的主要城市如古埃及的孟斐斯和底比斯,美索不達米亞的尼尼微和巴比倫等都誕生於這些大河兩岸。河流是這個時期的貿易通道。這時的船隻較小,而航海技術還幾乎不被人所知。

  內海時期,地中海是文明的主要舞台。這個時期是由第一批技術成熟的航海者腓尼基人開啟的。貿易和人口從河岸轉移到地中海附近,提爾、西頓、迦太基、以弗所、米利都、拜占庭、科林斯、雅典和羅馬等城市在內海時期你方唱罷我登場,演繹著各自的風流。這個時期的大部分事件都是以地中海為中心,因此,這裡也被稱為古代世界的主舞台。

  海洋時期由我們前文所談到的航海和地理發現所開啟。在這個時期,海洋已經不再是國家之間的壁壘,反而成為了世界交流和貿易的天然航道(7)。

  9.五大早期殖民帝國

  海洋時期早期的一個最為重要的事件就是,大西洋海岸五個歐洲國家的擴張,即葡萄牙、西班牙、法國、荷蘭和英格蘭在東西兩個半球發展殖民地和附屬國,從而都成為強大的帝國。歐洲擴張成為更大的歐洲,其在現代歷史上的地位,如同古代史上古希臘和古羅馬擴張成為更大的希臘和羅馬。

  殖民帝國之間的相互嫉妒和利益衝突,成為自16世紀宗教戰爭以來近現代世界大規模戰爭的主要動因。因此,儘管探究歐洲歷史發展的進程是我們的主要任務,但是我們也應當提醒讀者注意這些歐洲帝國在歐洲大陸之外的利益爭奪。接下來,我們就談一談西班牙的一系列征服行動和其在新大陸的殖民擴張。

  10.墨西哥征服(1519—1521)

  西班牙人探索和征服的歷史記載是由哥倫布的航海開啟,這比歷史上任何其他篇章更像一部傳奇。這些歷史記載講述了:這些探險者為了青春不老泉獵遍陌生的土地而逐漸老去;為搜尋黃金國而經年走遍陰森森的茂密森林;探索舊大陸人從來未曾想像過的高山大洋;走遍世人根本無從知曉的河川海洋;幾十名富有冒險精神的武士征服古老國度而積累了富可敵國的金銀財寶(8)。

  也許這個勇敢浪漫的時期里最為壯麗的探索之旅就是西班牙騎士發起的征服墨西哥的壯舉。強大而又富有的「帝國」在西方大陸的傳說不斷在西班牙殖民者中間傳播,在發現新大陸之後,西班牙殖民者很快就在墨西哥海灣定居下來。這些傳奇故事點燃了西班牙殖民者的冒險精神和想像力,以埃爾南·科爾特斯(Hernando Cortes)為首的五六百名步兵和16名騎兵的遠征軍向墨西哥進發,企圖讓這個荒蠻之國徹底「皈依」。這次征戰大獲成功,西班牙人成為墨西哥大部分國土的主人。

  西班牙征服者們摧毀的並不是當代西班牙編年史作家口中的「帝國」,而是一個由三個印第安部落組成的類似於北美洲易洛魁族聯盟(Iroquois Confederacy)的聯邦(9)。其中阿茲特克人(Aztecs)的部落是聯邦的首領,因此得名阿茲特克聯邦。而聯邦首領或酋長名叫蒙特祖瑪(Montezuma)。

  美洲大陸被發現時,阿茲特克人發展到了所謂的「野蠻時代的中期」,而這相當於地中海各種族在公元前2000年達到和經歷的文化階段。他們採用的是圖形文字系統,宗教是太陽崇拜。阿茲特克人是食人族,祭祀時就拿俘虜作為祭品。他們除了狗之外,對馬、牛或其他有用的馴養動物都一無所知(10)。糧食作物中,他們培育玉米,但不種植小麥、燕麥或大麥。他們土地公有,群居在大到足夠容納10到100個家庭的房子裡。西班牙作家們都將這些大型的房屋稱為「宮殿」和「公共大廈」。毫無疑問,這些建築與今天美國西南部的普韋布洛印第安人的建造理念完全相同。

  11.秘魯征服(1532—1536)

  征服墨西哥的印第安人不久後,對秘魯印第安人的征服也開始了。秘魯印第安人的文明程度要高於墨西哥印第安人。秘魯文明中有幾個要素都被拿來與古老的亞述文明相比較。不僅帝國的大城市裡到處都有輝煌的廟宇和宮殿,整個國家到處都可以見到雄偉的公用設施,如公路、橋樑和溝渠。印加的政府,皇室或統治階層,施行的是一種溫和的父權專制。

  關於印加帝國的巨大財富,宮殿裡隨處可見黃金物品——據稱是純金的——熱情洋溢的傳說,通過達連地峽傳到西班牙人的耳朵里。不久之後,一支不足200人的遠征軍被組織起來,去征服這個國家。其領導者就是殘忍無知、鐵石心腸的冒險家弗朗西斯科·皮薩羅(Francisco Pizarro)。

  由於叛徒的出賣,印加國王阿塔瓦爾帕(Atahualpa)被皮薩羅俘虜。阿塔瓦爾帕提出用填滿他能夠摸到頂的用於囚禁他的囚室的黃金器皿作為釋放自己的贖金。皮薩羅接受了這個條件,整個印加帝國的宮殿和廟宇里的金器都被洗掠一空,那個囚室塞滿了珍貴的文物。據估計,這些金銀財寶的價值超過了1500萬美金。當這筆巨大的財富落入西班牙人手中之後,西班牙人卻背信棄義地處死了國王(1533)。隨著阿塔瓦爾帕的死去,印加王朝的統治也永遠地瓦解了。

  12.西班牙在新世界殖民的開始

  直到哥倫布發現西半球的100多年後,英國人才在現在的美國範圍內建立了自己的唯一一個永久居住點,但是在西班牙探索和征服的新世界土地上,開始湧現出大量的找尋財富和功名的西班牙冒險家和殖民者。在西印度群島、墨西哥、中美洲,沿著安第斯山脈朝向太平洋的一面高原地帶,那些曾經組成印加王國中心地帶的陡峭的、宜人的高原土地,作為礦業、農業和商貿中心的城市如雨後春筍般崛起。像墨西哥城、基多和庫斯科等,這些新城市不過是被征服土著城鎮的翻新和重建。

  就這樣,一個更強大的西班牙帝國在新世界崛起了。在16世紀結束前,西班牙在新世界建立的這些領地組成其強大帝國的一部分,而那裡的金銀礦則成為西班牙王室的主要財源。正是因為來自這些新領地的財富,使得西班牙在發現美洲大陸的隨後百年歐洲事務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11)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