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尤卡坦北部周邊地區的占領(公元455年—公元909年)
2024-10-08 17:37:11
作者: 西爾韋納斯·莫利
在開始描述新帝國之前,有必要介紹一下在古帝國時期瑪雅文明從古帝國中心向尤卡坦北部輸入的情況。尤其是尤卡坦北部在古帝國時期的瑪雅化全部受的是古帝國文化的影響,完全早於半島北部的新帝國的歷史。
儘管以瑪雅本地編年史的形式提供的文獻證據從現在可以幫助我們重建古代瑪雅的歷史,但在研究這些文獻來源前,讓我們總結一下瑪雅古帝國在半島北半部遷移安置人口的考古證據,如年代久遠的建築物和有紀念意義的石碑。
在尤卡坦的北部和中部、坎佩切和墨西哥的金塔納羅奧州,共有22處歷史悠久的古蹟和建築物,這些都已在表4中列出。
通過這張表,我們很容易就能看出,這裡代表著兩組主要的古老城市:一組是東海岸地區的五座城市,從南到北依次為德錫萬切、伊克帕頓、圖盧姆、科巴和奇琴伊察;另一組是西海岸地區的五座城市,從南到北依次為埃茲納、聖羅莎克斯坦帕克、霍拉克頓、傑納和奧克斯金特克。
表4的日期表明,這十個遺址(公元475年—公元909年)與古帝國後面的425年是同一時期的。也就是說,它們都是古帝國的偏遠定居點,遠離南部文化靈感的主中心,類似於公元1世紀和公元2世紀羅馬人在不列顛建立的城鎮。
還可以看出,半島北部的古蹟和建築物中,最早能確定的日期是刻在奧克斯金特克西北角門楣上的象形文字——瑪雅9.2.0.0.0年即公元475年。
古瑪雅人在紀念碑上用瑪雅長曆法,也就是文始曆日記法記載的確切日期可以提供精確的年代順序背景,然而最不幸的是,長曆法在中央核心地區的古帝國文化崩潰後都沒有在任何外圍地區長期繼續存在。然而,在北方新帝國時期,長曆法被縮寫形式取替——我們也許可以稱之為瑪雅短曆法。和之前的文始曆日記法相比,短曆法這種新形式既不那麼準確,也不容易理解。正因為如此,新帝國的歷史缺乏可靠的年代框架,而古帝國的紀念碑則提供了確信的年代記錄。
舉個例子,在我們的公元年表中,書寫日期時使用的常見縮寫形式導致了英國和美國用法之間的許多混淆。今年7月4日的完整寫法是「公元1946年7月4日星期四」,然而,大多數人用簡寫的形式,便是7/4/46,一共省略了三個部分:(1)星期的表述,星期四;(2)公元,表示我們公元後的年份;(3)從公元開始到現在,已經過去了1946年,只用「46年」來表示本世紀的當前年份。也許有人會為這種簡寫形式辯護,認為它對於所有現實需求來說都足夠準確,但嚴格地說這種縮寫並不準確。英語在書寫日期時幾乎也使用相同的縮寫形式,但有一個重要區別。美國人把月放在第一位(前面日期中的數字「7」表示7月),然後是日(在本例中是「4」),英國人把這兩個位置顛倒過來,把日寫在月的前面,因此美國人把「4/7/46」讀為1946年4月7日,但是英國人把它讀為1946年7月4日。這就造成了美式和英式書寫這種縮寫日期時的混淆。
瑪雅長曆法和短曆法之間的差異也存在類似情況。短曆法我們將在第十二章中看到,雖然短曆法以長曆法為基礎,並且實際上直接脫胎於長曆法,與在長曆法中表達任何一天的日期信息所必需的十個象形文字相比較,它更簡單,只需要兩個或三個象形文字來記錄任何給定的日期。此外,就像我們自己簡寫日期的方法一樣,短曆法沒有長曆法準確,這使得新帝國的年表相對來說更不可靠,它比古帝國的年表更難理解。
回到半島北部現在已知的十座確定了年代的城市,我們應該記住,這些城市在地理上分為兩組:一般而言,東部城市群在東海岸地區,西部城市群在西海岸地區。
在公元5世紀和公元6世紀,瑪雅文明從尤卡坦半島南部進入半島北部,應該是一波接一波沿著兩條主要的路線遷徙。根據對考古證據的分析,儘管最早的日期物證是在西部(奧克斯金特克的1號門楣,公元475年),但首先可能是沿著東海岸遷徙的,不久開始沿著西海岸遷徙。這點得到了古代瑪雅傳說的進一步證實,利扎納神父在《尤卡坦歷史》中談到了這個傳說:
最早在尤卡坦建立基督信仰的神父們知道此處的人(瑪雅人)有的來自西方,有的來自東方,所以在古代語言中,他們用一種與現在不同的方式來稱呼東方。今天他們稱東方為「利金」,意思是太陽升起的地方,就像我們一樣;稱西方為「奇金」,意思是太陽落山或者太陽隱藏起來的地方,也與我們一樣。在古代,他們稱東方為「塞尼亞爾」、西方為「諾亨尼亞爾」(6)。塞尼亞爾的意思是小群後裔,諾亨尼亞爾的意思是大群後裔。他們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從東方到尤卡坦北部的人很少,從西方到這裡的人很多。他們通過這兩個詞表達少和多、東和西,也代表少數人來自一個地方,多數人來自另一個地方。
從這段引文中可以看出,瑪雅人認為自己其中一些來自東部(實際上是東南部),但更多的來自西部(實際上是西南部),這與半島北部確定日期的歷史遺蹟證據非常吻合。既然如此,接下來讓我們把上述傳說與明確日期的歷史遺蹟、建築和文獻進行比較。
位於古帝國中央核心區的正北方,即佩滕及其北部文化延伸區(位於墨西哥坎佩切南部和金塔納羅奧州)的正北方,是一個建築亞區,被稱為切尼斯(Chenes),這是坎佩切南部和中部的一個地區,因為那裡有許多大型天然井而得名,瑪雅語中的chen,就是「井」的意思。
切尼斯地區的建築與古帝國有些不同。古帝國的建築很少依靠表面經過修飾和雕刻的石頭元素,非常精細的造型一般是用灰泥粉飾,以用來代替切割的石頭。另一方面,在切尼斯的建築中,雕刻的石頭元素廣泛應用於建築的外部裝飾,有時整個立面都是精心雕刻的。這一特點在某種程度上明顯區分了切尼斯與古帝國的建築。
尤卡坦北部另一個建築亞區被稱為普克(Puuc)。之所以被稱為「普克」,因為它是新帝國許多城市的典型建築風格,而這些城市位於尤卡坦中部地區北方被稱為「普克」的丘陵地區。它在切尼斯地區的西方和北方。普克風格將在第十三章得到更全面的描述,但這裡可以概括一下它的主要特徵:比切尼斯的建築少了更多精心雕刻的立面,更傾向於幾何形式,更普遍使用雕刻好的立面元素,而這些元素被築進裡面時已經雕刻完成。普遍使用平的、低的、圓的柱子,要麼是一塊石頭做成的整根柱子,要麼是鼓形的石頭壘成柱子,還附帶平的、方形的柱頭。
最後,至少還有一個新帝國的建築亞區必須注意,這是以尤卡坦東北部奇琴伊察的首府伊察為中心的一片地區,這裡的建築風格受到墨西哥中部高地(伊達爾戈州的圖拉)建築的極大影響。該地區的建築特徵是羽蛇柱、傾斜的立面基底和墨西哥中部高原建築特有的其他元素。
文明滲透到尤卡坦北部的路線是沿著東海岸地區行進的,風格上無限接近古帝國的建築傳統。科巴是尤卡坦半島東北部人口遷徙定居時期最大的古帝國中心,這裡大部分是典型古帝國式的建築。半島東北角的建築-雕塑的年代學證據表明,它與古帝國的核心地區有著密切的文化聯繫。這種建築與古帝國雕塑之間的密切關係在雅蘇那地區並不明顯。雅蘇那是一個中型遺址,位於科巴以西約60英里,在奇琴伊察西南僅12英里。
正是在東海岸地區的定居地,瑪雅人開始記載古瑪雅的歷史,這些文獻史料被稱為《奇蘭·巴蘭書》,是瑪雅人自己記載的編年史手稿。這些本地編年史將在第十二章中得到充分的介紹。我們在這裡簡單介紹一下,其中已知的只有五本:一本是來自馬尼的《奇蘭·巴蘭書》,三本是來自丘瑪耶爾的《奇蘭·巴蘭書》,還有一本來自蒂西明的《奇蘭·巴蘭書》。
在這五部編年史中,丘瑪耶爾的《奇蘭·巴蘭書》的第二部和第三部不如其他三部有價值。丘瑪耶爾手稿中第三部編年史只是卡頓4阿哈烏(7)至卡頓8阿哈烏的交錯序列,冗長而枯燥,不具有任何歷史意義上的連續性。它簡單地呈現了在這兩個卡頓之間發生的系列事件,而沒有提到在短曆法時代的其他11個卡頓期間的任何事件。丘瑪耶爾手稿中的第二部編年史與其他三部更有價值的編年史差異很大。不僅在年表上,而且在描述事件的性質時也有很大不同。其餘三部都提到了「小群後裔」,並在這一點上達成了實質性的統一。
馬尼手稿關於小群後裔的條目:
後來發現了齊揚卡恩省,即巴卡拉爾省。卡頓4阿哈烏,卡頓2阿哈烏,卡頓13阿哈烏,(非常確切的二十年期,)他們來到齊揚卡恩後統治達60年。在他們統治巴卡拉爾的這些年裡,奇琴伊察被發現了,60年。
丘瑪耶爾的《奇蘭·巴蘭書》的第一部編年史要簡短很多:
在卡頓6阿哈烏,發現了奇琴伊察。
上面最後一段引文中提到的卡頓6阿哈烏可能是瑪雅長日曆9.1.0.0.0年的6阿哈烏13雅克因,也就是從公元435年到公元455年的20年。巴卡拉爾省目前是墨西哥金塔納羅奧州的東南角周圍的巴卡拉爾湖地區。馬尼的編年史提到,巴卡拉爾省是在公元435年至公元455年被發現的,古瑪雅人在巴卡拉爾接下來三個卡頓,也就是公元455年至公元514年間發現了奇琴伊察。此外,丘瑪耶爾手稿中的第一部編年史記載奇琴伊察是在公元455年至公元514年間被發現的。很明顯,這兩個史料來源在發現這座城市的日期上達成了一致。
蒂西明的編年史中這樣敘述了這一事件:
在卡頓8阿哈烏,有人聽說了奇琴伊察,發現了齊揚卡恩省。
這部編年史記載了古瑪雅人第一次聽說奇琴伊察,並在公元416年至公元435年發現了齊揚卡恩省,關於這個新帝國歷史上最早的重要事件的日期,這裡的史料再次與另外兩部有價值的編年史保持高度一致。
結合這些史料的記載,再考慮到下面這幾個因素:(1)東海岸地區的遺蹟鏈;(2)科巴與雅蘇那(僅在西邊60英里)通過石堤相連,雅蘇那位於奇琴伊察西南12英里;(3)在奇琴伊察發現了一個可以清楚辨認的瑪雅長曆法日期:10.2.9.1.9年(公元878年)——所有這些共同為利扎納神父談到的瑪雅傳統提供了廣泛的考古證據。關於小群後裔有如此之多的證據表明,「從東部來到這片土地(進入半島北部)的人寥寥無幾」。
接下來讓我們來研究一下西海岸地區的考古背景,看看是否能找到大群後裔的證據。從先前定義的半島北部三個建築亞區的研究看來,切尼斯建築比普克建築更古老,而普克建築又比奇琴伊察的最後建築階段即墨西哥建築階段要早。
此外,我們剛剛看到,東海岸地區最早的石頭建築(科巴和雅蘇那)風格總體上接近於古帝國。西海岸地區也是如此,那裡最早的石頭建築類型是在奧克斯金特克發現的,那裡也有半島北部已知最早的碑文(公元475年)。在公元5世紀下半葉,古瑪雅人的遷徙首次將瑪雅文明帶到尤卡坦半島的西北角,這也應該被稱為大群後裔的第一次遷徙浪潮。利扎納神父說,「許多人」來自西方。
在切尼斯建築的繁榮地區中,在緊鄰古帝國的那一部分,即瓦哈克通、序頓和沙曼屯發現了古帝國最新的遺蹟,距離切尼斯南部邊緣僅25~75英里。
事實上,在南部豎立紀念碑的活動停止後,也許在公元889年到公元987年之間,古帝國的瑪雅人從瓦哈克通、序頓、拉洪拉德斯、沙曼屯、奧克斯佩穆爾、卡拉克穆爾和佩滕地區中北部其他地方向北推進,切尼斯地區可能變成了他們的定居地。這可能被認為是第二次西方遷徙浪潮,它將瑪雅文明帶到了尤卡坦西北部。隨著第二次浪潮的到來,新帝國的遷移安置人口的活動結束了。
到了公元10世紀中葉,我相信古帝國的城市即使未被完全遺棄,也已經在很大程度上被遺棄了。新帝國(來自古帝國)的遷移安置人口的活動已經結束,瑪雅文明沿著兩條主要的傳播線路被引入半島的北半部:(1)人口較少,可能更早(公元416年—公元623年)開始遷徙的小群後裔,他們來自佩滕東北部的古帝國城市;(2)更多的移民,也就是大群後裔,本身由幾個不同的遷徙浪潮組成,其中第一次早在公元475年就從西南方向遷入,第二次則再往東遷徙,大約2~5個世紀後(公元652年—公元987年),沿著整個西海岸地區滲透。這兩次遷徙都直接起源於佩滕中北部的古帝國中心,也可能來自烏蘇馬辛塔河流域。
前者很明顯是利扎納神父所說的從東方遷徙來的小群後裔,後者同樣明顯是從西方遷徙來的大群後裔。至此,遷徙者在半島北部建立了他們的聚居地,古帝國時期對半島北部的移民(公元416年—公元987年)結束了。
在結束關於古帝國歷史的章節之前,還應該提到尤卡坦北部古帝國時代的另一個重大事件,即奇琴伊察於公元692年被遺棄。
瑪雅編年史並沒有告訴我們為什麼這座城市被遺棄,只是簡單地說明了這樣一個事實:自公元495年以來,他們在那裡安家200年後,在卡頓8阿哈烏(瑪雅9.13.0.0.0年即公元692年),離開了奇琴伊察開始向西南穿過尤卡坦半島,在今天的城鎮坎佩切以南的西南海岸重新建立了自己的家園。或者正如瑪雅編年史中非常簡潔的記載那樣:「然後他們去察坎普頓建立自己的家園。伊察人在那裡有屬於自己真正的家。」
公元692年左右,瑪雅帝國占領了西南海岸地區,這一點被考古證據充分證實。我們在表4中看到,這一地區有幾座城市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652年至公元751年。這也正是公元692年伊察人從奇琴伊察離開的時間段。
在公元7世紀下半葉和公元8世紀上半葉,古帝國的瑪雅人(一些來自奇琴伊察,可能還有一些來自南部古帝國)在這一地區定居,結束了瑪雅文明從古帝國傳入尤卡坦北部的過程。公元10世紀,一個新的種族占據了歷史舞台,另一個時代,也就是新帝國開始了。
(1) 舊大陸是指在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之前,歐洲人認識的世界。 ——編者注
(2) 瑪雅8.14.0.0.0年至瑪雅9.10.0.0.0年(公元317年—公元633年)。——原注
(3) 瑪雅9.10.0.0.0年至瑪雅9.15.0.0.0年(公元633年—公元731年)。——原注
(4) 瑪雅9.15.0.0.0年至瑪雅10.8.0.0.0年(公元731年—公元987年)。——原注
(5) 1碼≈0.9144米。——編者注
(6) 利扎納神父在拼寫這兩個瑪雅語單詞時有點錯誤。前者應該寫為dzemal,後者應該寫為nohemal。dze的意思是「尺寸小」或「數量少」,emal的意思是「後裔」——「小群後裔」;noh的意思是「大」,emal的意思是「後裔」——「大群後裔」。——原注
(7) 由於瑪雅曆法是循環的,本書中卡頓8阿哈烏、卡頓4阿哈烏等表示的是不同白克頓或者更長時間段的一種稱呼。後文此類情況不再單獨做注釋。——編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