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宋齊興亡 第一節 元兇弒逆
2024-10-08 17:19:18
作者: 呂思勉
文帝北伐,雖雲喪敗,然其時境域如故,使有大有為之君,吊死扶傷,厲兵秣馬,固未嘗不可徐圖恢復也。乃北伐未幾,身死逆子之手,兵端既啟,骨肉相屠,卒授異姓以篡奪之隙。喪亂弘多,自不暇於外攘,不惟河南不可復,即淮北亦不能守矣。哀哉!
宋世宗戚之禍,實始於義康之謀奪宗,而發於元兇之弒逆。文帝後袁氏,生子劭及東陽獻公主英娥。劭姊。上待後恩禮甚篤。後潘淑妃有寵,後憤恚成疾。元嘉十七年,崩。劭以元嘉六年三月,立為大子。
潘淑妃生浚。一說:浚為淑妃所養。封始興王。劭深疾潘氏及浚。浚慮將來受禍,曲意事劭。劭與之遂善。文帝務在本業,敦勸農桑,使宮內皆蠶,欲以風厲天下。有女巫嚴道育,本吳興人。自言通靈,能役使鬼物。夫為劫,坐沒入奚官。
東陽公主應(外門裡合)婢王鸚鵡白公主。主乃白上,托雲善蠶,求召入。見許。主及劭並信惑之。浚與劭並多過失,慮上知,使道育祈請,欲令過不上聞。後遂為巫蠱。初主有奴陳天興,鸚鵡養以為子,而與之淫通。鸚鵡、天興及寧州所獻黃門陳慶國,並預巫蠱事。劭以天興補隊主。
東陽主薨,鸚鵡應出嫁。劭慮言語難密,與浚謀之。時吳興沈懷遠,為浚府佐,見待異常。乃嫁鸚鵡與懷遠為妾。不以啟上。慮後事泄,因臨賀公主微言之。
上後知天興領隊,遣閹人奚承祖詰讓劭曰:「臨賀公主南第,先有一下人慾嫁,又聞此下人養他人奴為兒,而汝用為隊主,抽拔何乃速?汝間用主、副,並是奴邪?欲嫁置何處?」
劭懼,馳書告浚。並使告臨賀主:「上若問嫁處,當言未有定所。」
鸚鵡既適懷遠,慮與天興私通事泄,請劭殺之。劭密使人害天興。慶國謂宣傳往來,惟有二人,慮將見及,乃具以其事白上。上驚惋,即遣收鸚鵡,封籍其家。得劭、浚書數百紙,皆咒詛巫蠱之言。得所埋上形像於宮內。道育變服為尼,逃匿東宮。浚往京口,浚時為南徐州刺史。又載以自隨。或出止民張旿家。劭東宮置兵,本與羽林等。
本書首發𝙗𝙖𝙣𝙭𝙞𝙖𝙗𝙖.𝙘𝙤𝙢,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元嘉二十八年,彗星起畢昴,入大微,掃帝坐端門,滅翼軫。二十九年,熒惑逆行守氐。自十一月霖雨、連雪,大陽罕曜。三十年,正月,大風飛霰,且雷。上憂有竊發,輒加劭兵眾。東宮實甲萬人。車駕出行,劭入守,使將白直隊自隨。
其年,二月,浚自京口入朝,當鎮江陵,時改刺荊州。復載道育還東宮,欲將西上。有告上云:「京口民張旿家有一尼,服食、出入征北府內,似是嚴道育。」上初不信。試使掩錄,得其二婢。雲道育隨征北還都。上惆悵惋駭。乃欲廢劭,賜浚死。
而第三子武陵王駿不見寵,故累出外藩;第四子南平王鑠,第七子建平王宏,並為上所愛,鑠妃江湛妹,湛勸上立之,自壽陽征入朝,時為豫州刺史。
既至,又失旨;欲立宏,嫌其非次;是以議久不決。此據《徐湛之傳》。《王僧綽傳》云:隨王誕妃,湛之妹,湛之欲立之。案文帝諸子,孝武帝次三,南平王次四,帝既不欲立之,廬陵王紹次五,出後義真,次六即誕,湛之之欲立之,或亦未必盡出私意也。而以語潘淑妃。淑妃具以告浚。浚馳報劭。劭因有異謀。每夜輒饗將士,或親自行酒。王僧綽者,曇首子,即尚東陽獻公主者也。
元嘉二十八年,遷侍中,時年二十九。帝頗以後事為念,以其年少,欲大相付託,朝政小大,皆與參焉。劭於東宮夜饗將士,僧綽具以啟聞,勸上速斷。不聽。
劭乃使齋帥張超之等集素所蓄養兵士二千餘人。詐雲受敕有所收討。超之等數十人馳入,拔刀徑上合殿。時上與徐湛之屏人共言論,或連日累夕。每夜,常使湛之自秉燭繞壁檢行,慮有竊聽者。
劭入弒之旦,其夕,上與湛之屏人語,至曉,猶未滅燭。超之手行弒逆,二月甲子。並殺湛之。遣人殺江湛及其五子。又殺帝親信左右數十人。轉王僧綽為吏部尚書,委以事任。頃之,劭料檢帝巾箱及江湛等書疏,得僧綽所啟饗士並廢諸王事,乃收害焉。
案文帝猜忌大甚,而又多疑少決,此皆非君德,宜其及禍也。既知劭、浚逆謀,不能去劭之兵,仍謂荊州上流之重,宜有至親,而以浚居之。徐湛之再與逆謀,仍極親任,不過以甥舅故耳。《王僧綽傳》云:父曇首,與王華並為大祖所任。華子嗣,人才既劣,信遇亦輕。僧綽嘗謂中書侍郎蔡興宗曰:「弟名位應與新建等,超至今日,蓋以姻戚所致也。」此誠言,非謙辭也。此皆足徵文帝之偏私。新建,嗣之封。
劭之將弒逆也,召前中庶子右軍長史蕭斌斌父摹之,源之之從父弟,源之,思話父也。及左衛率袁淑等告之。淑不從,被殺。斌初亦諫,後為所脅,與之同載。劭遣人謂魯秀曰:「徐湛之常欲相危,我已為卿除之矣。」湛之父為魯軌所殺。爽、秀歸順。湛之以為廟算遠圖,特所獎納,不敢苟申私怨,乞屏居田裡,不許。使秀與屯騎校尉龐秀之對掌軍隊。
秀之,斌故吏也,甚加信委。時武陵王駿刺江州,文帝使步兵校尉沈慶之等伐緣江蠻,使駿總統諸軍,方次西陽之五洲,五洲,在今湖北蘄水縣西。即率眾入討。
荊州刺史南譙王義宣,雍州刺史臧質,並舉義兵。劭分浙江東為會州,以會稽大守隨王誕為刺史。誕將受命,其參軍沈正說司馬顧琛,俱入說誕。誕猶豫未決。會武陵王駿使至,乃起兵。豫州刺史劉遵考亦起義。遵考,武帝族弟。劭以蕭思話為徐、兗二州刺史,思話還彭城,亦起義。武陵王駿以柳元景為前鋒。浚及蕭斌勸劭勒水軍自上決戰;不爾,則保據梁山。在今安徽當塗、和縣間。
江夏王義恭慮義兵倉卒,船舫陋小,不宜水戰,乃進策曰:「賊駿年小,未習軍旅,遠來疲弊,宜以逸待之。今遠出梁山,則京都空弱,東軍乘虛,或能為患。若分力兩赴,則兵散勢離。不如養銳待期,坐而觀釁。」
劭善其議。蕭斌厲色爭之,不納。劭疑朝廷舊臣,悉不為己用,厚接王羅漢、魯秀,悉以兵事委之。羅漢先為南平王鑠右軍參軍,劭以為有將用,故以心膂委焉。
或勸劭保石頭城。劭曰:「昔人所以固石頭,俟諸侯勤王耳。我若守此,誰當見救?惟應力戰決之,不然不克。」時義軍船率小陋,慮水戰不敵。至蕪湖,柳元景大喜,倍道兼行。聞石頭出戰艦,乃於江寧步上。晉分秣陵置臨江縣,更名江寧,在今首都西南。潛至新亭,依山建壘。
時四月也。劭使蕭斌、魯秀、王羅漢等精兵萬人攻壘。將士懷劭重賞,皆為力戰。元景蓄力以待其衰,擊破之。劭又率腹心,自來攻壘。元景又破之。蕭斌、王羅漢皆降。斌於軍門伏誅。羅漢後亦死。斌弟簡,為南海大守,世祖使討之,經時乃克。斌、簡諸子並誅滅。龐秀之、魯秀等亦各南奔。義軍遂克京城。劭、浚皆伏誅。時五月也。武陵王駿至新亭,即位。是為世祖孝武皇帝。
元兇之變,《宋書》謂「自赫胥以降,未聞斯禍。惟荊、莒二國,棄夏即戎;武靈胡服,亦背華典;然後有之。生民得無左衽,亦為幸矣」。
其實世祿之家,爭奪相殺,乃其恆事,宋史之論,殊不免於拘墟也。劭之殺潘淑妃也,謂浚曰:「潘淑妃遂為亂兵所害。」浚曰:「此是下情,由來所願。」
按《宋書·文九王傳》,以浚為淑妃所生,《南史·文帝諸子傳》總敘處亦同,而《劭傳》又云:浚母卒,使潘淑妃養之,《宋書·二凶傳》無此語。蓋李延壽兼采異說。
浚果淑妃所生,二凶雖悖,其言或未必如是。延壽所采異說蓋是。然淑妃即浚阿保,出此語亦悖矣。劭又與文帝第四女海鹽公主私通。見《宋書·趙倫之傳》。其無倫理如此。
劭之攻新亭壘而敗也,以輦迎蔣侯神像於宮內,稽顙乞恩。拜為大司馬;封鐘山郡王,食邑萬戶;加節鉞。蘇侯為驃騎將軍。其無知識又如此:紈袴子弟,又曷可教哉?
劭之行弒逆也,出坐東堂,呼中書舍人顧瑕問曰:「共欲見廢,何不早啟?」未及答,斬之。徐湛之子聿之,及江夏王義恭子十二人皆見殺。龐秀之南奔,子弟為劭所殺者,亦將十人。見《南史·蕭思話傳》。
又以宿恨殺長沙悼王瑾,景王之孫。臨川王曄,武帝少弟臨川烈武王道規無子,以長沙景王弟二子義慶嗣。是為康王。曄康王子。桂陽侯覬,景王子義融之子。新渝侯玠。義慶弟子。
又欲殺三鎮士庶家口,義恭及何尚之說之,乃止。其好殺如此。而義軍之慘酷,亦未嘗末減。劭、浚及劭四子,浚三子,並梟首大航。暴屍於市。又投劭、浚屍首於江。
劭妻殷氏,賜死廷尉。浚妻褚氏,丹陽尹湛之女,湛之南奔,即見離絕,故免於誅。其餘子女、妾媵,並於獄賜死。張超之為亂兵所殺,割腸刳心,臠剖其肉,諸將生啖之,焚其頭骨。嚴道育、王鸚鵡並都街鞭殺,於石頭四望山下焚其屍,揚灰於江。四望山,在今首都西南。
殺機一啟,而後來者益變本加厲不可止矣,哀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