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人最後都去哪了?
2024-10-08 17:17:46
作者: 趙越
匈奴在秦漢時期曾一度為中國北方強大的政治軍事勢力,甚至逼迫漢朝納貢和親。漢武帝時期,國力強盛,便開始對匈奴發起進攻。從元朔二年(前127)至元狩四年(前119),先後派衛青和霍去病對匈奴進行三次大規模進攻,使匈奴在漠南漠北和河西地區的實力大減,無力對長城以內進行大規模的侵襲。漢宣帝甘露三年(前51),呼韓邪專程到長安向漢宣帝表示臣服,得到了漢朝軍隊的支持,擊敗了另一個競爭者郅支單于。郅支不得不向西撤去。公元前36年,陳湯和甘延壽進攻楚河畔康居人(西方稱索格底亞那人)的領地,殺死了郅支單于。呼韓邪單于占據漠北王庭。
東漢時期,匈奴再次分裂為南、北兩部。南匈奴人投降漢朝,入居內地,後來逐漸和漢民族融合。北匈奴則叛服不定,後來東漢派遣大將竇固、竇憲進攻北匈奴,北匈奴向西遁逃,不知所蹤。匈奴人究竟逃往哪裡,後來怎麼樣了?一直是歷史學家感興趣的問題。
大約過了300年,歐洲東部突然出現了一支強大的騎兵隊伍,自稱匈人。這些匈人在他們的首領巴拉米爾和「上帝之鞭」阿提拉的率領下,跨過頓河,占領整個匈牙利草原和整個巴爾幹半島。把西哥特人和東哥特人趕進了羅馬帝國的疆域。我們深知哥特人對羅馬帝國的摧毀,匈奴人更是以摧枯拉朽的力量,給衰落的羅馬帝國致命一擊。
這個匈人部落與匈奴到底是不是一個部落,還有很多的疑問,在史學界也沒有定論。歐洲人對他們的描述雖然和《史記》《漢書》等典籍中對匈奴人的長相描述幾乎一致:頭大,身壯,手長,腿短,深陷眼窩的雙眼,扁平的鼻子和骯髒的捲髮,形態近乎畸形。但仍然沒有確切的證據證明,這個震驚西方的匈人部落就是西逃的匈奴人殘餘勢力。
如果阿提拉率領的匈人部落就是郅支的後裔,那麼他們的西逃路線基本上就可以推定出來:向西到鹹海至俄羅斯南部的草原一直放牧,然後在羅馬帝國衰落時,驅趕和追隨大量的蠻族進入羅馬帝國。匈人之王阿提拉曾希望在西方建立一個大帝國,然而他突然暴斃,匈人部落則陷入了內戰,很快就從歷史舞台上消失了。
很多學者認為歐洲的匈人就是西逃的匈奴殘餘勢力的後裔,而匈牙利人就是匈人的後代。最早提出這一觀點的是法國學者德摟尼。後來,英國歷史學家吉本、學者伯克以及德國學者夏德都在自己的著作中引用了這一觀點。中國許多著名學者也贊同這一觀點,章太炎認為,「今之匈牙利即匈奴音轉」;學者何震亞認為,匈牙利的「匈」為種族名,「牙利」為地名,匈牙利即「匈人住地」。
後來的人們還從風俗習慣、文化藝術等方面進行了考察,發現歐洲匈人在祭祖天地鬼神、崇拜日月、獻血為盟、脫帽致謝等方面與匈奴人非常相似。1907年,匈牙利探險家斯坦因在中國新疆烏魯木齊以東50公里處發現了一處古墓群。最近,匈牙利的考古學家在重新分析研究這處古墓群的墓內陪葬品時,意外地發現這些陪葬品與9世紀至10世紀的匈牙利國內墓群的陪葬品十分相似。此外,他們還在古墓群附近發現了一個少數民族群體烏戈爾人。烏戈爾人與當地的維吾爾人截然不同,人數僅9000人,能歌善舞,他們的民歌中有73首與匈牙利的五聲音階完全合拍。
《最後一個匈奴》的作者高建群說:「匈牙利人吹嗩吶和剪紙的情形和中國陝北地區一樣,他們說話的尾音也與陝北口音很相似。匈牙利詩人裴多菲在一首詩中曾經這樣寫道:「我們那遙遠的祖先,你們是怎麼從亞洲走過漫長的道路,來到多瑙河邊建立起國家的?」很多匈牙利學者都認為這個國家與匈奴後裔有著密切的關係。
可以說,很多的證據表明現代匈牙利人與中國古代的匈奴人有淵源。不過,雖然這一觀點有很大的可能性,但史學界仍然未有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