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其頓方陣:亞歷山大大帝的勝利秘訣
2024-10-08 17:02:18
作者: 冷兵器研究所
亞歷山大大帝之所以能在東征戰場上一次次戰勝軍隊人數遠超於己的對手,拋開他本人驚才絕艷的軍事才能,其父腓力二世創建的馬其頓方陣功不可沒。然而,由於一些影視作品的影響,如今許多人在提及馬其頓方陣時,最常也是最先聯想到的往往是訓練有素的馬其頓長槍兵,以及披掛重甲、來去如風的夥伴騎兵。可事實上,除了這兩個主要兵種,馬其頓方陣里其實還有許多重要的配角,他們的存在雖然不如長槍兵、夥伴騎兵那樣光彩奪目,但馬其頓方陣能一次又一次戰勝強敵,與這些黃金配角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
01
雖然馬其頓方陣名為方陣,但和以前的希臘重步兵方陣不同,它並非只有重裝步兵一個兵種,而是由重裝步兵、輕盾兵、投射步兵、重騎兵、輕騎兵聯合組成的,其中最負盛名且最常擔當主力的,就是歸類於重裝步兵的馬其頓長槍兵。
早期的馬其頓重裝步兵受希臘重步兵的影響,穿著類似的胸甲、頭盔、脛甲,並以希臘式盾牌保護脆弱的軀幹。只是由這種重步兵組成的方陣雖然防護力較高,但成軍價格也很昂貴,且行動緩慢遲滯,在戰場上很難和其他部隊配合,達成戰術目的。因此,亞歷山大之父馬其頓國王腓力二世進行了改革,自此之後,馬其頓長槍兵們開始穿著脛甲和有金屬保護的亞麻甲,左肩用皮帶攜帶一面直徑在60~70厘米的小型盾牌。
之前,由於裝備上相近,希臘重步兵間的對決往往會演變成長矛刺擊與盾牌推擊並用的競賽,只有待一方體力不支、士氣不振時方能分出勝負。馬其頓長槍兵則不同,由於在防護裝備上削減開支,他們不再依賴重盾、堅甲,而是以密集長槍攢刺來殺傷敵人。為了使更多的士兵同時與敵人接戰,這一時期的馬其頓長槍兵們的武器開始增長,遠超原先的希臘同行們,這樣一來,後排士兵的長槍也能直指敵人。後來,馬其頓長槍兵所使用的長槍演變成一種名為「薩里沙」的長槍,長度在4.5~5.5米。
古希臘史學家波里比阿曾經記載過一種長度達14腕尺的薩里沙長槍,換算下來大概有6.93米長。當然,這種長槍已經異化,繼業者時期的君主們對於馬其頓方陣的狂熱催生出這種超長槍,但它的實際效用其實未必比得上之前的原版。
02
和馬其頓長槍兵配合最為密切的當數夥伴騎兵,這些身著金屬胸甲、頭戴波奧蒂亞式頭盔、身披馬其頓式紫色金邊斗篷的騎兵,在亞歷山大時代時常被部署在戰陣右側,承擔最艱難的攻堅任務。在馬其頓城邦早期,這是一支由騎術精湛的馬其頓貴族組成的精銳騎兵部隊,到腓力二世時期則開始由上層公民擔任。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夥伴騎兵與馬其頓國王的關係類似於中世紀時期的國王與領主——前者分封后者土地,而後者則宣布效忠,同時為其提供武力支持。
腓力二世改革前,馬其頓軍力不振,步兵尤為孱弱,唯一可堪一戰的就是騎兵部隊。事實上,直到亞歷山大時代,騎兵尤其是夥伴騎兵,一直是馬其頓方陣中最重要的核心,馬其頓長槍兵雖然同樣承擔著正面迎敵的任務,但在戰術上往往要配合騎兵。
雖然此時的騎兵還沒有馬鐙、馬鞍之類的配件,但憑藉著艱苦的馬術訓練和戰技訓練,他們的戰鬥力不可小覷。
請記住𝓫𝓪𝓷𝔁𝓲𝓪𝓫𝓪.𝓬𝓸𝓶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為了方便騎戰,這些騎兵所持的長槍經過專門設計,長度上比步兵用槍短上少許。作戰時,因為缺乏馬鞍、馬鐙的固定,為了防止反作用力將自己推下戰馬,他們並不會如中世紀騎士那樣將長槍夾在腋下,平端後進行騎士衝鋒,而是單手倒握騎槍,槍尖向下戳刺敵人,並在刺中的瞬間將騎槍丟棄。
這種戳刺技法,對於騎兵的騎術、武技都有著較高的要求,因此,這支精銳部隊的數量始終是一個問題。夥伴騎兵在腓力二世時期只有800人,隨著亞歷山大的軍事擴張,總編制數才膨脹到1800人。事實上,亞歷山大之所以能在東征過程中迅速將夥伴騎兵總數擴編一倍有餘,絕不是因為馬其頓貴族或是公民數量在短時間內暴增,更重要的是,他將原先一些並未被列至夥伴騎兵的馬其頓騎兵部隊納入夥伴騎兵編制內。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馬其頓方陣對於優質騎兵的迫切需求。
03
馬其頓方陣中另一支重要的騎兵部隊是色薩利騎兵。色薩利和下馬其頓一樣,在山地縱橫的希臘地區是少有的戰馬來源地。腓力二世在公元前352年被選為色薩利執政官,依靠這一身份,色薩利騎兵成了馬其頓軍的重要騎兵補充。
有意思的是,色薩利騎兵和夥伴騎兵在許多方面如同鏡像。夥伴騎兵以200人為一組,稱為騎兵中隊,色薩利騎兵則是225人為一中隊。兩支部隊在亞歷山大東征時期都長期保持8連隊的總數,同時,夥伴騎兵中最精銳者為「王伴騎兵中隊」,又稱「皇傢伙伴騎兵」,而色薩利騎兵則對應建立了一支「法薩莉亞中隊」,戰鬥力絲毫不遜色。
雙方的裝備也有許多有趣的趨同。色薩利騎兵同樣以頭盔、胸甲作為防護裝備,披風顏色一樣為紫色,只是並非金邊,而是以色薩利式的白邊加以區別。武器選擇上,兩支部隊都列裝了希臘風格的弧形砍刀,並配備騎槍進行衝鋒。只不過,夥伴騎兵使用的是緒斯同或薩里莎騎槍,色薩利騎兵的騎槍則以兩支6英尺(約1.8米)長的標槍「兼職」。雖然這種標槍在長度上不及專用騎槍,但由於可以投擲也可以近戰,色薩利騎兵的戰術更加多變。
憑藉著更加充足的兵源,色薩利騎兵部隊對於馬其頓軍隊的作用也絲毫不遜色於夥伴騎兵。公元前338年,在馬其頓一統希臘的喀羅尼亞戰役中,18歲的亞歷山大以馬其頓左翼指揮官的身份率領色薩利騎兵作戰。他利用砧錘戰術,從側翼襲擊了底比斯的300聖軍。正在與馬其頓長槍兵纏鬥的底比斯聖軍被奔襲而來的騎兵淹沒,曾經在留克特拉戰役中陣斬斯巴達國王、打破斯巴達不敗戰績的傳奇軍隊就此全軍覆滅。
不過,雖然色薩利騎兵的戰鬥力不輸於夥伴騎兵,但由於附庸身份的關係,在馬其頓軍中的地位要遠遠低於純粹由馬其頓人組成的夥伴騎兵。作戰時,夥伴騎兵一般被部署於右翼,而色薩利騎兵則列於左翼。這是從希臘時代流傳下來的一種習慣,精銳部隊部署在右側,左側則是戰力較弱的隊伍,雙方作戰時,往往要看哪一方能夠率先擊破敵人的弱勢翼。當然了,這種對於附庸部隊的隱隱歧視也並非毫無緣由。色薩利叛服無常,作為指揮官在部署戰場時自然要有所考慮。事實上,亞歷山大在東征期間,出於穩定考慮就一度遣散了色薩利騎兵隊,從後來的事態發展來看,他的這一舉動並非過于謹慎——亞歷山大死後,色薩利騎兵就迅速倒向了反馬其頓聯盟。
04
色薩利騎兵、夥伴騎兵均屬於衝擊騎兵,往往承擔著衝擊敵人的艱巨任務。除此之外,馬其頓還有一種騎兵,只是它的存在經常被人們遺忘,它就是作為斥候的偵察騎兵。
在一些喜歡冷兵器即時戰略遊戲的玩家看來,騎兵充當斥候是理所當然的事,然而在古希臘時期卻並非如此。古希臘城邦時代的軍隊是按照地位、財力區別兵種的,貴族們財力雄厚,會成為騎兵,富裕市民階層則充當重裝步兵,偵察這種任務往往被分配給地位低下又沒有財力給自己配備武器裝備的輕裝步兵。騎兵充當偵察兵的情況,在當時只能算是兼職。
腓力二世改革後的馬其頓軍隊就不一樣了。這是一支多兵種配合作戰的部隊,各兵種之間想要配合默契,就需要極高的反應速度,因此,馬其頓軍隊中準備了專門負責偵察、襲擾、探路的前哨騎兵部隊。與我們印象中的斥候騎兵不同,前哨騎兵雖然不裝備重甲,卻和夥伴騎兵一樣裝備衝鋒用的長槍。這使得他們在面對對面依靠刀劍作戰的輕騎兵時,往往能獲得作戰優勢。
值得注意的是,前哨騎兵同樣來源於下馬其頓地區,騎術精湛且戰馬優良。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他們其實可以算是夥伴騎兵的後備兵員,只是由於偵察任務的需要,他們不得不被另外分配到前哨騎兵中。亞歷山大東征後期,馬其頓開始招募亞洲地區的輕騎兵為自己服務,而原先在前哨騎兵中隊裡效命的馬其頓人,則被劃入夥伴騎兵的隊伍中。
05
馬其頓方陣並非一成不變的既定體系,亞歷山大東征期間,其組成就多次發生變動。總的來說,雖然馬其頓方陣得名於馬其頓長槍兵,但像隸屬於重騎兵序列的夥伴騎兵、色薩利騎兵,隸屬於輕騎兵系統的波多茉騎兵、色雷斯騎兵,以及其他如輕步兵、輕盾兵、戰象等方陣部隊,都是它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沒有這些配角的補充、配合,曾經橫掃西亞的馬其頓方陣也就很難成就它的傳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