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侄文稿》:天下第二行書背後的安史之亂
2024-10-08 17:01:28
作者: 冷兵器研究所
顏真卿的《祭侄文稿》被稱為「天下第二行書」。很多人都知道,《祭侄文稿》的背景是安史之亂,但很少有人知道,這篇文章所涉及的人物顏真卿、顏季明和顏杲卿在改變大唐命運中的安史之亂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本書首發ʙᴀɴxɪᴀʙᴀ.ᴄᴏᴍ,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祭侄文稿》的全名是《祭侄贈贊善大夫季明文》,其標題中顏真卿的侄子贊善大夫,便是顏季明。不過提及這位贊善大夫,則需要說一下他的父親,也就是顏真卿的堂兄顏杲卿。與顏真卿依靠科舉入仕不同的是,顏杲卿是「以蔭受官」,但其為官才幹上與顏真卿相比卻也毫不遜色,因此在天寶十四年(755年),受任常山太守。這裡正是今天河北省省會石家莊的前身。雖然在唐玄宗時期,在常山為官不用像那些在邊境地區為官的同僚那樣,整天為擔憂外敵叩邊而提心弔膽,但非常不幸的是,顏杲卿的上司正是河北、河東採訪使安祿山。
同年十一月,安祿山在范陽起兵,安史之亂正式爆發。初到任上毫無準備的顏杲卿與河北許多官員一樣,在安祿山的裹脅下,不得不參與到叛亂之中。
與顏杲卿的尷尬處境不同的是,顏真卿在更早之前被任命為平原太守,在其任職前,有關安祿山即將謀反的消息已經甚囂塵上,因此顏真卿以連綿大雨為由,開始修整城牆,挖掘護城河,同時暗中集結丁壯,充實府庫,為即將到來的戰爭做準備。與此同時,為了避免當時朝廷以及安祿山對自己的懷疑,他又時常和文人雅士一起在護城河內泛舟享樂,並且不斷向安祿山進獻諂媚之言,終於讓這位大老粗完全將自己當作了一個不足為懼的書生。
顏真卿的一系列準備,成功地讓平原城成為在安祿山大軍橫掃的河朔地區中唯一尚未被攻克的城市。這一成就深深打動了唐玄宗,使其感慨道:「朕不識顏真卿形狀何如,所為得如此!」內心仍然忠於唐朝的顏杲卿也因此大受觸動,他擔心在十二月已經攻陷洛陽的安祿山會繼續西進,攻破潼關,直取長安,於是與長史袁履謙、前真定令賈深、前內丘丞張通幽等暗中串聯,意欲奪取華北平原通往晉秦的必經之路——土門。
顯然,安祿山對自己身後這些唐朝大臣們有些疏於防範,他只是派遣手下蔣欽湊、高邈兩人率領五千兵馬守衛這樣的戰略重地,而這兩個人可謂酒囊飯袋。先是高邈被蔣欽湊派往幽州,然後蔣欽湊自己受到顏杲卿的邀請,前往常山「議事」。稍有常識的人大概都能看出來,顏杲卿有同族在唐朝為官,因此有著很大的可能性會反正,但遺憾的是蔣欽湊卻顯然並沒有這種想法。他傻乎乎地到了常山,開始大吃大喝,等到爛醉如泥時,被袁履謙等一眾常山官員砍掉了腦袋。
之後,顏杲卿又用幾乎同樣的方式,抓獲了從幽州返回的高邈,並伏擊捕獲了從洛陽抵達河北的叛將何千年。之後顏杲卿將兩人送往長安,雖然中途發生了其他官員冒領軍功之事,但最終顏杲卿得到了唐玄宗「加衛尉卿、兼御史大夫」的封賞。之後,顏杲卿更是以常山為核心招兵買馬,一時間原本因安祿山淫威而屈服的十五個郡縣立即起兵響應,加上常山以及平原兩郡,共計十七郡起兵復唐,並一起推舉之前抵禦安祿山軍隊有功的顏真卿為帥,統十七郡兵馬二十萬。
十七郡起兵復唐令安祿山感到鋒芒在背,他不得不放緩西進的腳步,派出得力幹將史思明、蔡希德會兵河北。雖然河北義軍聲勢浩大,但是起義各郡位置和兵力分散,且只是仰仗顏氏兄弟威望,他們實際上不過是一團散沙,因此史思明將目標直接鎖定在了顏杲卿所在的常山。雖然顏杲卿並非沒有準備,但是蔡希德所率軍隊的行軍速度只能以「可怕」來形容,他僅用短短几天的時間,就從潼關回師常山,並於天寶十五年(756年)正月初開始圍攻常山。
對於蔡希德這驚世駭俗的行軍速度,顏杲卿實在是始料未及,常山城的準備嚴重不足。在困守八天後,常山守軍守城器械便全部用盡,也因此被破城,顏杲卿等一眾官員被蔡希德俘獲,送往安祿山大營。當然,對常山的爭奪並未就此結束,之後史思明率領的大部隊與蔡希德會合,而接受唐玄宗之命統領河北諸郡的李光弼也緊隨其後,帶兵經過土門奪回常山。自此,常山也成了雙方反覆爭奪的慘烈戰場。
常山失守之後,河北再次被史思明率領的軍隊控制,這場復唐起義以失敗告終。顏真卿本人率領的軍隊雖然也取得過斬首萬餘級的戰果,但是在史思明的大軍進攻下,還是不得不放棄平原郡,向南渡河前往今天湖北一帶,與唐朝主力會合。
但是相對於顏真卿,被俘的顏杲卿就沒那麼幸運。安祿山對於顏杲卿的「反叛」恨之入骨,因此將他和他的兒子一起斷足「割臠」致死。戰後,顏真卿尋覓顏杲卿的血親時,終於得知堂兄一家男丁盡數遇害,只找到了自己侄子的顱骨,在此重大打擊之下,才有了天下第二行書——《祭侄文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