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軍事裡的中國史> 四任總兵戰死,遼東為何變大明心頭痛

四任總兵戰死,遼東為何變大明心頭痛

2024-10-08 16:59:53 作者: 冷兵器研究所

  明末的遼東,是明清大戰的主戰場,薩爾滸之戰就是在這裡打的,最著名的爭議性人物袁崇煥也是在這裡起家的。那麼,遼東地區對明朝到底有什麼重要作用?大明在遼東又是怎麼一步步被蒙古和女真打崩的呢?

  對中原王朝來說,遼東地區歷來就很重要。早在戰國時代,燕國就在此地置郡。到了漢代,為了斷匈奴左臂,漢武帝滅掉衛氏朝鮮,在遼東設置漢四郡。三國時代,公孫家族憑藉遼東割據數十載,之後的慕容氏也藉此爭雄天下。南北朝時期,高句麗趁中原王朝無暇東顧之際,逐漸占有遼東大部地區,至隋唐時期,已經對中原王朝構成了嚴重的威脅。隋唐花費近百年時間,終於重新奪回遼東。到了五代,契丹統合遼東,女真更是由此崛起,而蒙古也遵循「先取遼東,拔金人根本」的戰略,最終全取天下。由此可知,遼東的戰略地位是極其重要的。尤其在五代之後,政治中心從陝西遷移到華北地區,明清更是建都北京,遼東逐漸肩負起拱衛京師的重任,歷代朝廷都很重視遼東地區的建設,尤以軍事為主。

  到了明代,被驅逐出中原的蒙古「屢謀興復」,遼東正好處於防禦蒙古的右翼,所以戰略地位尤顯重要。明朝在遼東實行軍政分離的管理模式,設置遼東都司管理軍事,而行政監察等民事權則歸山東布政司管轄。之後又經歷過大將鎮守和親王鎮守等不同模式。建文帝時期,由於燕王朱棣起兵造反,鎮守遼東的遼王被召回南京,建文帝就恢復了大將鎮守制度,此時始有遼東總兵的稱呼。到永樂時期,遼東正式確立總兵鎮守體制,之後副總兵、參將以及游擊等屬官都一一被設置,總兵體制遂逐漸完善。

  有明一代,在大部分時間裡明朝最大的敵人就是蒙古。雖然最頻繁擾邊的是寬闊的北方防線,但遼東也逐漸受到騷擾。正統年間,兀良哈三衛被韃靼的也先逼迫,被迫離開自己的放牧故地,遷徙到廣寧等地放牧,遼東地區的蒙古入侵數量陡增。為了打擊其勢力,時任遼東總兵曹義多次率兵與兀良哈戰鬥,擒獲頭目孛台等人。此時明朝國力仍在,而蒙古進犯的主要攻擊目標還是在正北的宣大等地,所以遼東地區的明軍仍能不費力地彈壓蒙古。到了正德年間,朵顏衛開始強盛,他們與察哈爾的小王子結盟,開始有計劃地聯合進攻明朝。往往是小王子部進犯宣大地區,靠近遼東的朵顏部就同時攻擊遼東和薊鎮。此時的明軍仍能左右招架,遼東總兵韓璽就曾率兵擊敗數千朵顏部眾,「追斬甚眾,盡還所掠」。

  如果說此前明朝尚能勉力維持,那麼自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後,隨著察哈爾、內喀爾喀等部落相繼遷徙到遼東邊境,這些新來的蒙古人「剽掠無時,邊人不得耕牧」,明軍的邊防壓力陡增。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察哈爾部十餘萬人入侵遼東,深入廣寧等地。遼東總兵殷尚志率兵抵敵,失敗身死,明軍損失千餘人。這是明代第一個戰死沙場的遼東總兵,他的死標誌著遼東防線的崩潰開始了。殷尚志的死,仿佛打開了潘多拉魔盒,他死之後七年,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時任總兵楊照在出擊土蠻部時,遭遇伏擊身死。幾年之後的隆慶四年(1570年),蒙古土默特部大舉進犯錦州大勝堡,遼東總兵王治道輕敵出戰敗亡。短短十幾年間,三名遼東總兵戰死沙場,遼東地區的局勢之惡化,可見一斑。

  遼東的形勢在萬曆年間出現了好轉。李成梁成為遼東總兵後,屢次遠出搗巢,多次大敗察哈爾土蠻部,使得遼東的局勢暫時穩定了下來。繼任的董一元在萬曆二十二年(1594年)和二十三年(1595年),連續擊殺喀爾喀部的兩個重要首領,重挫喀爾喀部的氣焰。李如松擔任遼東總兵後,繼續對土蠻的打擊態勢。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土蠻卜言台周部進犯遼東,李如松「率輕騎遠出搗巢」,不想被叛徒走漏風聲,中伏而死。這樣,四十年間,已經有四位遼東總兵戰死沙場。

  

  不但正面戰場壓力驟增,連平常出去打個獵都提心弔膽。萬曆四十年(1612年),蒙古蟒金諸部近寧前,守將祖天壽抽空出去打獵,結果「被圍曹莊,將士死者二百三十人,被掠者六百餘人,天壽以數騎免」。這一下就損失八百多人,導致遼東駐軍終日膽戰心驚,遂無寧日。

  除了蒙古,遼東地區還要對付另一個強敵——女真。女真在明朝中前期還是比較順服的,直到成化年間,建州女真勾結蒙古諸部大肆侵犯遼東,所謂「一歲凡九十七,殺十餘萬人」,對遼東地區構成了嚴重威脅。明朝遂發兵攻打,此時明朝國力碾壓女真,打仗也是順風順水,打了幾個大勝仗,建州女真就衰落下去,遼東地區局勢也稍安。但到嘉靖末年,建州女真王杲和王兀堂異軍突起,又開始勾結蒙古,進犯遼東。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遼東副總兵黑春中伏戰死。幸虧此時的遼東總兵是李成梁,他率軍多次擊敗女真,連續擊殺王杲和王兀堂,並修建寬甸六堡,鞏固邊防。這邊建州女真的問題剛被解決,海西女真又開始內亂,李成梁被迫再次率軍平叛。到萬曆十一年(1583年),女真暫時失去了對明朝的威脅。但是因為李成梁的一些誤判,最終又導致努爾哈赤的崛起。

  遼東的壓力在於要同時面對蒙古與女真的強力挑戰,而這兩家只要想搞事情,必然會聯手攻擊。這在遼東歷年遭受的擾邊中體現得很明顯。等到了努爾哈赤的後金崛起之後,更是恩威並施,直接與蒙古結成了同盟。這就導致明朝遼東地區面臨的壓力陡增。而同時明朝自身也在走下坡路,國力大減,再加上用人不當,遼東的敗亡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後金崛起後,與明朝在遼東地區進行了三十年的拉鋸戰,雙方互有攻守之勢,有勝有負。在此期間,又有兩位遼東總兵——張承胤、劉渠戰死。至此,已經有六位遼東總兵死於抵抗蒙古與後金的前線。最終在崇禎十七年(1644年),最後一任遼東總兵吳三桂率兵入關,遼東至此全部落入後金手中。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