澶淵之盟中蕭太后的心機
2024-10-08 16:58:26
作者: 冷兵器研究所
在前一篇中,我們從北宋的角度講述了澶淵之盟的始末,本篇我們更多地從大遼的角度來分析大宋為何會屈辱求和。
一般認為遼軍在南侵過程中死傷超過十萬,而「其眾猶二十萬」,那麼其兵力一開始當有三十多萬。但這可能是宋人誇大的結果。《宋史紀事本末》記載:「撻覽與契丹主及其母並眾攻定州,宋兵拒於唐河,擊其游騎。契丹遂駐兵陽城淀,號二十萬,每縱游騎剽掠,小不利輒引去,徜徉無鬥志。」從這條史料來看,攻打澶州之前,在陽城淀時的遼軍「號二十萬」,但其實際兵力不到二十萬,也就是說,侵宋遼軍兵力只有十餘萬。同期,張凝、田敏率軍攻入遼境,重創易州遼軍,山西方向也威脅著遼國的山後九州,顯然大遼本土也須留兵駐守,舉國出動的兵力不到二十萬,並不奇怪。
在國力上,大宋明顯還是占優的。遼軍具備的主要是騎兵的機動優勢,蕭太后一路長驅直入,除了攻克德清軍、通利軍之外,幾乎沒有攻克宋朝的大型城池,顯然,她的目的就是深入腹地,逼迫宋方簽訂對大遼有利的和議。而大宋方面,以宋真宗坐鎮澶州城為誘餌,吸引遼軍來攻,則是想要以澶州守軍與城外宋軍野戰軍包遼軍餃子。
蕭太后猛攻澶州,看起來是中了宋軍的計策,而在此期間,遼軍主帥——曾活捉楊業並在望都之戰大破宋軍的名將蕭撻凜意外被宋軍射殺,更是讓全軍士氣低落。此時大遼卻能逼迫大宋簽訂對遼有利的澶淵之盟,則是蕭太后利用了宋真宗的膽怯,有效運用了攻心戰術的結果。蕭太后令遼軍假裝士氣昂揚,做出要強攻城池的樣子。城中的宋真宗貪生怕死,看到遼軍雄壯威武的模樣,立刻心驚膽戰,並不知道遼軍已經是強弩之末,只是在虛張聲勢。
當然,手握十萬河北宋軍的鎮、定、高陽關三路都部署王超拖沓延挨,按兵不動,才是宋真宗認慫的關鍵。如果王超從遼軍背後趕到,則二十萬宋軍對十餘萬遼軍形成兵力優勢,且可以四面夾擊;但王超不到,澶州城內城外宋軍就只有十萬人,兵力不如遼軍。此前負責河北軍事重任的傅潛因為抗命畏戰,已經被削職流放。王超作為宋太宗時代深受信任的老將,對宋真宗又有翊戴之功。為什麼會繼續對宋真宗如此抗命呢?宋真宗不明就裡,甚至懷疑王超打算投降大遼。
不過,所謂王超暗通大遼之類的陰謀論,其實站不住腳。傅潛和王超都出身宋太宗潛邸舊臣,以能夠忠實執行太宗命令著稱,但他們卻缺乏指揮大兵團作戰的能力。宋真宗由二人翊戴而繼位,認為此二人可信,先後提拔,但這二人卻擔心,若與遼軍進行總決戰,萬一慘敗,自己將遭受抄家滅族之禍,所以過于謹慎,以至於畏怯。澶淵之盟簽訂後,王超同樣遭受了懲處,並沒有撈到什麼便宜。此前,王超雖然在唐河阻擋遼軍成功,不過按《續資治通鑑長編》的記載,他也吃了些小虧,「始,超之敗也,人心震搖,行營都監李允則勸超衰絰向師而哭,以解眾忿,復促超整師以進,上知之,賜允則詔書褒勵焉」。顯然,王超擔心移師過程中遭受遼軍突襲,所以畏敵如虎,遲遲不肯行動。宋真宗在恐懼下慌忙答應議和,所以我們也無從得知王超的真實想法了。
事實上,當時的北宋王朝,並非沒有能勝任河北方面之寄的能臣宿將。除了曾經兩次擊敗耶律休哥的國舅李繼隆之外,遂城羊山之戰的頭號功臣魏能,以「銳於追襲」著稱的李繼宣,甚至宦官將軍秦翰和在土墱寨之戰以少勝多擊破遼軍的統兵文官張齊賢,軍事能力都遠在傅潛、王超之上。
然而,缺乏安全感的宋真宗信任有冊立之功的傅潛、王超,先後導致了裴村之戰、望都之戰兩次大型軍事災難。真宗朝前期的宋遼戰爭中,雖然宋軍也有遂城羊山之戰的大勝,但總體上被遼軍所壓制,畏遼情緒的蔓延直接導致了澶州之役中縱深防禦、包圍反擊戰略的功虧一簣。
澶州之戰的局勢,其實與太宗朝第一次北伐中的幽州之戰頗有相似之處。幽州之戰,宋軍被韓德讓和耶律學古從城中殺出,中心開花。澶州城中的真宗皇帝畏敵如虎,頂多能讓士卒從城上射箭,不敢派兵從城內殺出,造成中心開花的效果,加上王超的延挨,膽小如鼠的宋真宗最終與大遼簽訂了喪權辱國的澶淵之盟。而蕭太后在此役中的沉著冷靜,對攻心戰術的成功運用,則是遼軍獲利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