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女孩遇到問題,請還她自主解決的能力
2024-10-08 16:55:16
作者: 曉丹
5歲時,父母覺得女孩的童年就該無憂無慮,於是包辦了孩子的一切事情;
8歲時,父母覺得女孩笨手笨腳,什麼事情都做不好,懶得跟在屁股後面收拾「殘局」,於是大包大攬了;
本書首發𝒷𝒶𝓃𝓍𝒾𝒶𝒷𝒶.𝒸ℴ𝓂,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12歲時,父母覺得不能讓其他雜事打擾女孩的學習,以免其分心,於是將女孩的大事小事全部變成了自己的頭等大事;可是,女孩一旦離開父母的庇護,就成了一隻斷了線的風箏,漫無目的地隨風飄蕩,不知自己該去向何方。父母對女孩的過度寵愛和保護,使得孩子在前行的道路上慢慢喪失了獨立自主的機會,遇事不知如何解決。
父母要知道,孩子總有一天會長大,會去過自己的生活,就如電影《少年派》中的那句台詞:「人生就是不斷地放下,但最遺憾的是,我們來不及好好告別。」面對人生中紛至沓來的離別,父母不僅自己要學會成熟,更要教孩子學會成長。
世間萬物都有其成長規律,春天播種,秋天收穫;春天開花,秋天結果;而孩子到了青春期,也應該開始學會獨立,試著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樣她才能更加茁壯地成長,不懼怕任何暴風雨的洗禮。
可惜的是,父母沒有意識到過度保護對女孩造成的危害,以至於孩子長期生活在父母的庇護下,變成了以下樣子:
第一,做事優柔寡斷,膽小怕事;
第二,不知事有輕重緩急,不知該從何做起;
第三,缺少與外界接觸的機會,導致性格孤僻、不合群。
這樣的結果,是父母希望看到的嗎?我想,任何父母都不願自己的孩子踏入社會,變成一個唯唯諾諾、任人宰割的羔羊。既然如此,還請父母對女孩多一些信任,少一些包辦,多一些鼓勵,少一些嘮叨,試著讓孩子自己去解決問題,你會發現,她並沒有你想像中的那般柔弱。
看完下面這個故事,或許可以給父母一些啟示。
小穎學校組織了一場主題為森林探險的活動,活動目的地在離小穎學校10千米外的一座小鎮上。小穎媽媽為了培養女兒的獨立能力,給小穎提供了一輛自行車和地圖,並講解了一些小鎮特殊的地理風貌後,便讓小穎自己騎著自行車去與同學們會合。
讓13歲的小穎單獨一個人去這麼遠的地方,媽媽內心還是有些擔心的,所以她一路開著車偷偷地跟在女兒後面。到了交叉路口,小穎拿不準方向,於是拿著地圖左看右看,還主動向過路的叔叔問路。看著女兒的舉動,媽媽內心焦急卻也忍住不去打擾,只在身後遠遠地跟著。
後來,眼見著小穎騎過了與老師同學約定的集合點,媽媽還是沒有主動提醒。好在小穎繞了一圈後又成功繞回來了,最終順利與大部隊集合,雖然比約定的時間晚到了15分鐘,但她卻是所在班級中唯一一個自行前往集合點的學生。
活動結束後,小穎回家向父母抱怨說:「別的同學都是父母陪著去的,一家人有說有笑的,只有我是一個人去的。」
「是嗎?那你有沒有覺得特別有成就感呀,一個人獨立完成了一件看似不可能的事。」一旁的媽媽笑著說道。
「真的是這樣,去之前我也以為自己不可能完成,中途也想過要放棄,但最後還是堅持下來了。」被媽媽一語點醒的小穎,心中充滿了自豪感,高興地沖媽媽說道,「原來獨立完成一件事的感覺是這麼美妙,以後我要讓這種美妙每天都縈繞在我的周圍。」
案例中小穎媽媽的做法,可謂明智之舉,不僅鍛鍊了小穎獨立自主的能力,還進一步激發了她的自信心,讓獨立自主的意識在她心底埋下了種子。我相信,不管是在以後的生活中還是學習中,小穎都能快速成長為一個獨立自主的女孩,有自己的想法與主見。
當女孩遇到問題,請還她自主解決的能力。那麼,父母應該如何做才能讓女孩擁有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呢?相信下面的方法能夠幫助到你:
(1)認識和了解青春期女孩的特質。
孩子在不同的成長階段,所具備的年齡特點也各不相同。作為父母,理應認識和了解青春期女孩的特質,並根據她們的特質去調整自己的教育方式,鼓勵和引導女孩去做自己感興趣的事,而不是用「我覺得」「我認為」之類的話來限制孩子的發展。
(2)給予女孩自由活動的時間。
父母要給予女孩自由活動的時間,放手讓女孩走出去,踴躍參與社會實踐,在此過程中培養孩子獨立思考和自主解決的能力。
(3)讓女孩學會自己安排。
為了更好地培養女孩自主解決的能力,父母可以從日常小事做起,讓女孩學會自己安排生活。比如,外出旅遊前,讓女孩自己收拾行李,哪怕重要的東西忘記帶了,也不要隨意發脾氣斥責;制訂假期安排時,讓女孩自己計劃安排,即便她的做法欠缺妥當,也不要否決,應試著幫她分析利弊。
總之,父母要從身邊的小事開始,讓女孩學會自己安排生活,哪怕在此過程中犯了錯,也要勇於承擔錯誤,從錯誤中吸取經驗教訓,才能便於下次做出更周密、更詳細的計劃安排。
想讓女孩擁有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父母還要注重和女孩的心靈溝通。要給予孩子足夠的信任與安全感,做好女孩的避風港,讓女孩覺得即使自己做得不夠完美,但在自己背後依然有人在默默地鼓勵和支持著自己,這樣,女孩才能儘快地獨立成長起來,堅定地去追尋自己夢想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