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教養力:給女孩溫暖教育> 父母溫柔優雅地說,才會讓女孩更親近

父母溫柔優雅地說,才會讓女孩更親近

2024-10-08 16:55:06 作者: 曉丹

  在現實的生活中,常常會聽到父母關於女孩越長大越難溝通的抱怨。他們不明白的是,為什麼原本活潑開朗、無話不說的女孩到了一定階段後就把自己封閉起來了,不願意再和他們交流,也不願意再親近他們,即便是當他們偶爾問到女孩的一切情況時,女孩也總是習慣性地遮遮掩掩。而他們和女孩之間的關係,也正變得越來越陌生。

  

  事實上,當父母有了這樣的煩惱和疑問時,首先應該反思的便是自己與女孩之間的交流方式和說話方式是否出現了問題。事實上,有百分之八十的親子關係變得越來越陌生、越來越疏離的原因,都要追溯到父母對女孩錯誤的說話方式上。

  那麼,在和女孩的溝通過程中,父母通常會採用哪些錯誤的溝通方式呢?教訓、命令、責備、呵斥,在現實的生活中,父母是否也曾這樣和女孩溝通過?事實上,作為獨立的個體,女孩們往往並不喜歡這樣的溝通方式,如果父母在和她們的溝通中,總是採用這樣的方式,那麼,她們便會因為厭惡和排斥而漸漸封鎖自己的心靈,變得不願再和父母溝通,甚至對父母產生敵意。

  具體來說,當父母在和女孩進行溝通時,以下的錯誤方式都是應該引起重視的。

  第一,指責埋怨型溝通。如:

  「為什麼你這麼貪玩,怪不得學習成績這麼差!」

  「你看看你,一天到晚只會讓我操心,我怎麼生了你這樣的孩子!」

  「你看看你的屋子,亂得和豬窩似的,這麼大的人了,就不知道自己收拾一下嗎?」

  「說了多少次了,回家先寫作業,你是沒記性,還是就喜歡和我作對啊!」

  ……

  上面的情景,是不是覺得很熟悉?相信在現實的生活中,許多父母都曾用這樣的口氣和女孩說過話。而他們所不知道的是,這種指責、埋怨的說話方式,恰恰是女孩最反感、最排斥的溝通方式,一方面,它會嚴重損害父母在女孩們心中的形象;另一方面,它也會無情地傷害女孩脆弱的自尊。

  第二,遷就討好型溝通。如:

  「只要你好好吃飯,爸爸什麼都買給你。」

  「快寫作業,寫完了你想做什麼都可以。」

  「不就一個布娃娃嗎?媽媽明天一定給你買!」

  「只要你聽話,你想要什么爸爸都滿足你。」

  ……

  以上提到的溝通方式,其實就是一種典型的遷就討好型溝通。這種溝通方式出現的根源就在於父母過分溺愛女孩。

  眾所周知,愛女孩是父母的天性,在父母眼中,自己的女孩都是獨一無二的寶貝,都值得被珍視。然而,珍視並不等同於溺愛,如果在現實的生活中,父母對女孩總是百依百順、一味遷就,那麼,女孩就容易養成自私霸道、任性專橫的性格。而一旦某一天父母無法再滿足女孩的願望時,女孩就會不依不饒。

  第三,面面俱到型溝通。如:

  女孩:「媽媽,下周我們學校組織秋遊,你說我帶些什麼東西好呢?」

  媽媽:「行了,媽媽知道了,明天我會給你準備好的。」

  女孩:「好吧,媽媽,我們班今天新轉來了一個男同學,老師安排他坐我旁邊。」

  媽媽:「什麼新同學老同學的,你作業做了嗎?快去做,不然晚上又要熬夜。」

  ……

  正如上面的情景再現提到的那樣,喜歡採用面面俱到型溝通方式的父母就像女孩的管家一樣,他們只知道照顧女孩的生活起居。在他們的理解中,所謂的教養女孩,就是照顧好女孩的衣食住行就好了,而常常會忽略女孩究竟關心什麼、喜歡什麼、想要什麼。

  在面面俱到型溝通中長大的女孩,往往會覺得父母不重視自己、不了解自己,並且感覺到和父母之間沒有共同語言,從而從心底產生一種對父母的疏離感,不願再親近父母。

  第四,嘮叨型溝通。如:

  「早點睡覺,明天早點起床,要不然會遲到的!」

  「作業本都拿上,紅領巾不要忘記了,盒飯帶了嗎?」

  「今天天氣不好,要多穿件衣服。要是感冒了,你會很難受的。」

  「晚上早點回來,不要到同學家玩,要不然回來的時候沒車,你就得走回來了!」

  有人曾將嘮叨比喻成家庭生活的殺手。的確,不管是對於夫妻關係,還是親子關係,嘮叨都具有巨大的破壞力。在嘮叨型溝通中長大的女孩,往往會對父母的話產生一種本能的抗拒和牴觸,甚至產生一種厭煩的感覺,從而威脅到親子關係的和諧。

  雖然從某種角度來說,父母之所以會嘮叨,正是因為他們「關心」女孩。但父母不知道的是,他們所嘮叨的那些事,其實女孩只要經歷過,都會懂得。正如英國教育家斯賓塞所說的那樣:「女孩有意見得不到及時交流,主要責任在於父母沒有給予應有的重視或掌握不好溝通的火候,甚至有的父母認為對女孩嘮叨一頓就是溝通,結果自然是適得其反。」

  第五,過分管束型溝通。如:

  女孩:「媽媽,我想去小軍家玩。」

  媽媽:「昨天不是剛去玩過嗎?今天不能去!」

  女孩:「昨天我們是自己組織玩的,今天老師布置了個實驗,我想與小軍一起做。」

  媽媽:「不行,你不能老是去人家家裡,人家父母會嫌麻煩的。」

  女孩:「不會的,他父母不在家。」

  媽媽:「難道你就不會自己做嗎?小女孩要學會獨立思考,不要老是麻煩人家!」

  女孩:……

  在現實的生活中,過分管束型溝通也是不可取的。雖然,父母管束女孩是職責所在,在要注意的是,管束也要講究方法,一旦父母的管束超越了一定的界限,一味地要求女孩這不能做,那不能做,那麼,這種管束就會變成一種讓女孩感覺受到束縛的負面能量。而一旦女孩有了這樣的感覺,她們自然就不再願意和父母進行溝通了。

  以上為大家列舉了幾種常見的父母對女孩的錯誤溝通方式,可以肯定的是,無論是上述的哪種溝通方式,其實都是沒有充分考慮女孩感受,會造成親子關係破裂的。而要想避免或修補這種破裂,改善並加固親密關係,達到更有效的親子溝通效果,就要求父母必須轉變自己的溝通方式。

  具體來說,父母在和女孩溝通時,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使用女孩喜歡的溝通方式。

  當父母在與女孩溝通的時候,首先要遵守的原則就是使用女孩喜歡的溝通方式。比如,有的女孩可能喜歡聊天的溝通方式,那麼,父母就可以在聊天的時候把想告訴女孩的道理融入進去;有的女孩可能喜歡聽故事,那麼,父母就可以通過把道理融入故事中的方式去教育女孩。

  總之,使用女孩喜歡的溝通方式去與女孩進行溝通是最簡單直接也最能看到效果的溝通方式,要遠遠比一味地說教、命令、強迫等有用得多。

  (2)使用女孩能夠理解的語言。

  溝通是一個雙向互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如果任意一方無法理解另一方的話語,那麼,溝通就失敗了。所以,當父母在和女孩進行溝通的時候,除了要用女孩喜歡的溝通方式外,還要注意實用女孩能夠聽懂並理解的語言。

  在現實的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看到這樣一種情景,父母在一旁一廂情願地喋喋不休,女孩卻充耳不聞,沒有任何的反應。這其實就是一種典型的父母自說自話、沒有注意用女孩能夠理解的語言進行溝通的現象。

  (3)使用女孩願意接受的語言。

  在生活中,相信大家都有過這樣的感受,同樣的意思,用不同的語言說出來,所起到的效果也會不同。在和女孩溝通的時候,也是一樣的道理。

  比如,當女孩放學後要在外面玩耍而不願意回家的時候,有的父母可能會命令女孩:「放學後不准在外面玩,立即給我回家!」而有的父母則會轉變一種方式,使用另一種女孩更願意接受的語言:「如果放學後你不按時回家,媽媽/爸爸會擔心你的。」

  從這兩種方式的對比中,我們可以明顯看出,前一種方式帶有明顯的限制性,往往會讓女孩非常反感;而後一種方式則能夠讓女孩感受到父母的一種關心,往往也更能被女孩接受。這也就告訴了我們,當父母在與女孩進行溝通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使用女孩最願意接受的語言。

  (4)多注意女孩的感受。

  當父母在與女孩進行溝通的時候,還應該多關注女孩的感受。具體來說,就是要從女孩的語言中判斷出女孩的情緒,然後再根據女孩的情緒去調整和女孩的溝通方式。

  比如,當父母交代女孩一件事後,如果女孩爽快地說「行」,那麼就意味著女孩對這件事以及父母交代這件事的方式並不反感;反之,如果女孩做出了「我知道了,你別再說了」的反應時候,就說明女孩對這個話題是不喜歡的,甚至是反感的。此時,明智的父母就應該停止這一話題,或者採用另一種更委婉的、女孩更願意接受的方式去闡述自己的想法。

  (5)要注意女孩的非語言反應。

  當然,在與女孩進行溝通的時候,父母除了要關注女孩的語言反應外,還必須多關注女孩的非語言反應,尤其是父母在與年幼的女孩溝通時,這一點尤為重要。因為相對於年長的女孩,年幼的女孩可能還沒有學會用語言來拒絕父母,而只會通過下意識的動作或表情來表示。

  具體來說,在溝通的過程中,父母應該主要關注女孩有沒有出現注意力不集中、左顧右盼,或者是通過吐舌頭、皺眉的方式來表示自己厭煩情緒的情況。一旦女孩出現了上述反應,那麼父母就應該停止溝通或者轉換話題了。

  總之,說話是父母和女孩之間最主要的溝通形式。作為父母,我們要想和女孩之間保持愉快而暢通的溝通,建立良好、親密的親子關係,那麼,父母首先就要學會使用正確的說話方式。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