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件文化:穿越時空的溝通密碼
2024-10-08 16:36:46
作者: 唐島漁夫
有很多溝通,其實未必發生在會議場上。
面對面的會議,其實已經是一種十分理想的溝通模式,在很多時候,尤其是今天的通信手段這麼發達,大量的會議已經用不著一定要走到跟前才能講清楚、說明白。
如果說溝通載體,在華為內部比較經典的大概有三種:電子郵件,電話會議,Espace。
我們先來看看電子郵件。
電子郵件,應該是職場群眾比較喜聞樂見的一種現代通信工具,而且歷史也比較悠久。為了保證信息的絕對安全,早期的華為曾經長時間使用IBM的Nodes系統收發郵件,但因為Nodes的種種天然缺陷,後來又逐步轉為Office自帶的Outlook。當然,有很長一段時間華為的信息安全沒有如此嚴格的情況下,還曾經開放過Web郵箱登錄,後來被統一關停了。
和任何華為的子文化一樣,華為的郵件也要講技巧。
首先,一封郵件發出去,你想要的效果是什麼。究竟是通知大家知道,還是要求大家回復,還是希望能夠得到領導的同意或支持呢?這個問題想明白了,也就能夠保證郵件定位的準確性和高效性。比如你想要大家知道並且要所有人記住,那麼你的標題就不能平鋪直敘,要用狠辣驚悚的標題來吸引眼球,也可以用感嘆號或者「緊急」「重要」等字眼強調語氣。總之,你的郵件一定是服務於你的工作目的的,否則就事倍功半。
第二,無論你的郵件目的如何,並不影響你把郵件的內容寫好。當然,你可以說從小語文成績就不好,寫出來的作文從來就狗屁不通,但這並不妨礙你寫一封內容出彩的好郵件。郵件內容是整個郵件的核心,一定要層次突出,必要時可以將內容選擇性加黑加粗,如果有必要全篇標紅也不是不可以。此外,就像膠片一樣,多使用圖表,讓形式服務於自己的內容,這個也是一個好習慣。
第三,華為內部機構設置非常龐大,一封郵件的抄送名單可能涉及很多幕後人員。所以,要想清楚自己手一抖就發出去的利害關係。發送之前,要在腦子裡再斟酌十秒鐘。你的對象是外國人,你就需要用英文。如果是中國人夾雜外國人,重要郵件最好用雙語。此外,投訴的郵件不要點錯了,漁夫有一位老同事H君,洋洋灑灑寫了一封投訴信來向領導揭發Y君,結果這封郵件原封不動地發給了Y君。因為心裡想的誰,就把誰的名字放在了發送名單第一個了,後果可想而知。
第四,如果你已經做了華為領導,一定要注意甄別你的下屬是否在發郵件這件事情上做手腳。很多華為老員工,他們熟稔華為文化,就好像是今天的漁夫一樣。自然,這些人收發郵件也高度體現了華為文化,這是好事。但是有些人為了體現自己的艱苦奮鬥,經常將已經寫好的郵件放到晚上去發,體現加班時間。更有甚者,他們半夜睡覺起夜的時候,順便點擊發送郵件,甚至是定鬧鐘起床發郵件。這些人如此「用心良苦」,所以誰是真奮鬥,誰是假積極,做領導的一定要心中有數,眼睛雪亮。
第五,一旦坐在了領導位置上,你對郵件的反應一定要講究,比如很多人的郵件是要求批覆,你大筆一揮可能就OK了。但是你的一個OK,可能就會成為他們的備忘錄,很多事情就這麼執行下去了。此外,還有很多帶感情色彩的郵件,一般不要在這樣的郵件裡面循環往復討論問題,一是說不清楚,二是容易繞進跟工作無關的狀況中去。這個時候索性拿起電話,或者面對面解決問題,是最好的。
華為發展史上,郵件文化長盛不衰。
參透了郵件文化的精髓,哪怕對於華為以外的職場也大有裨益。郵件文化穿越時空,至今還在深深影響著華為的新時代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