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派資源池文化:徘徊在游泳與上岸之間
2024-10-08 16:34:35
作者: 唐島漁夫
華為人奔赴海外,雖然是正向流動,但並不意味著可以免試入學。
早期的華為人派駐海外,是無條件的,那個時候只要是國內華為人報名,基本上馬上就給你辦簽證、訂機票。但隨著華為早期本地化探索的告一段落,大量的華為海外子公司也紛紛成立起來,華為人的外派開始漸漸嚴格起來。所以,才有了外派資源池的說法。
為什麼會有這個機構呢?
因為當時的海外代表處雖然大量缺人,國內代表處也有大量青年才俊具備報效祖國、報效公司的雄心壯志,但直接讓這些人出國,無論對海外組織,還是對願意奔赴海外的個人而言,都是不負責任的。所以,在正式外派之前,就要把所有有志於奔赴海外的華為人集中起來搞培訓。培訓表現合格的,才可以派往海外代表處。
培訓的作用,還在於遴選,第一是對動機的遴選,第二是對能力的遴選。
早期華為人外派,那都是死活不肯出去的,尤其是國內市場人員。畢竟他們在國內待得太舒服了。這個舒服不是物質與精神上的舒服,而是這些人完全就生活在自己的「舒適區」。讓國內市場的人離開自己的固有客戶群體,離開自己熟悉的語言環境,簡直比殺了他還難受。所以,那時候外派太缺人了,對動機就並不怎麼甄別。
但是,隨著後續年輕人越來越多,海外的早期市場環境越來越好,很多年輕人都希望到海外多掙點錢。尤其是外派到艱苦地區、戰亂地區,還有額外的津貼可拿,更是刺激了一代又一代年輕人勇於奔赴海外。
所以,就動機而言,兄弟你告訴我,你去海外是為了賺錢還是賺經驗呢?
標準的答案是,我是為了響應公司號召,繼續到海外艱苦奮鬥。
雖然我們知道,你小子去海外,就是為了多掙幾年錢,然後就撤了。但是沒關係,這個程序是必須要履行的。
再說能力問題。
在早期的華為人到海外的過程中,基本上跟抓壯丁沒什麼區別,哪裡還有人管你的能力問題,有人能去海外開「鹽鹼地」就不錯了。當時,海外的空白市場很多,真的難保哪個市場真的就三年顆粒無收,就這個悲壯,還真管你的能力問題?
尤其是英語,早期很多華為老一輩人不懂英語。
漁夫有位老領導,他的英語漁夫基本聽不懂。別說他的英語了,他老人家的普通話,漁夫都半懂不懂。所以,在海外開會的時候,他身邊經常有一位中方的銷售管理,時不時把他的方言英語翻譯成正常英語,視情況而定。
所以,外派資源池培訓,基本內容會在兩周之內結束,但最難的一關,還是英語。此前的考試,無論專業知識還是駐外文化禮儀,都沒有那麼困難,唯獨英語這一關,不簡單。
說這一關不簡單,並不是題目本身很難。關鍵是,英語考試分成卷面和口語兩個部分。
卷面又分成筆試與聽力,其實就卷面考試來講,對於大多數參加過高考的華為人來說並不是什麼新鮮事。關鍵是,這些年的國內工作生涯是不是讓你把英文給扔了,尤其是聽力。當然,對於大多數人包括漁夫在內,最難的環節是口語。口語之難,在於面試老師往往不是老外,而是華為從第三方聘請的專業英語從業的中國人。
老外對中國人說英語很寬容,只要你表現得從容自信,即便你胡說八道,文不對題,可能還是會跟你說Good、Perfect、Great。但中國人對中國人的英語,就要死摳字眼了。因為不這麼玩,就沒法證明他英語的權威性。
所以,難點在這裡,很多人也就倒在了英語考試上。然而,在很多情況下,很多兄弟都是跟國內代表處的領導撕破臉,才為自己贏得了奔赴海外的權利的。所以,他們的退路已然斷掉了。即便英語考試不過,也沒有臉面再回原代表處了,只能硬著頭皮出國去海外代表處。
在這種情況下,外派資源池管理單位往往也網開一面,你可以「戴罪立功」,背著英語掛科的成績先去海外接觸業務。三個月之後,外派資源池再給你組織一次補考,還不過就再接著考,反正每三個月就給你一次機會。但是,在這個期間的駐外補貼是暫緩發放的,直到你有一天英語過關為止。
因此,華為人的外派雖然是正向流動,但確實機會來之不易。真正拿到外派資格的那一天,還是值得驕傲嘚瑟一時半刻的。
當然,除了外派人員的正向流動,外派資源池還有個功能:收容那些不想在海外繼續常駐,或者被海外代表處末位淘汰的員工。很顯然這些人都是「逆向流動」,而且往往這些人一時之間沒有辦法在國內找到正式職位,只能在外派資源池裡面待著等待機會。等待資源池回流人員的,往往就是三天一大考,五天一小考,在此期間,帶班老師會經常給你送來國內不同崗位不同部門的內部職位需求,供你選擇。
這樣,如果你能夠從池子裡面成功上岸,也算是一條好漢。
反過來講,如果不能成功上岸,華為也不可能無限期養著你這麼一個只吃飯不幹活的閒人。考試的力度越來越大,考試不過可能就要受到懲罰,時間久了不出池子,可能就要降薪。直到最後,你的信心耗光,主動退出為止。
這樣一來,我們也就理解了為什麼有「外派資源池」這個叫法,而不是叫作外派培訓班。因為資源池的說法本身就是所有人都要跳進池子裡游泳,有本事的就上岸,沒本事就等著窒息。這事是雙向的,是公平的。
外派資源池文化,又是華為的獨特文化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