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鬥文化:華為沒有上限
2024-10-08 16:32:45
作者: 唐島漁夫
公司的異地化文化,必然使得華為市場一線銷售們同家人聚少離多。就華為日常的工作強度而言,即便你在代表處所在地安家了,也未必能夠經常和家庭團聚,至少不能光明正大地把家庭成員高調示人。這樣一來,一線核心團隊的華為人,就成了事實上的紮根邊疆、艱苦奮鬥的那群人。
艱苦奮鬥,是華為發展幾十年以來與眾不同的另外一個大殺器。
華為的艱苦奮鬥文化,其實早在你入職面試的那一刻,就如影隨形地出現在你的身邊了。還是拿漁夫本人舉例子,當時應屆畢業生面試華為,在入職填表的時候,華為人力下發的表格有一個精裝的封面。封面上赫然印著一道選擇題:請問你入職華為之後,希望被分配到哪裡?選項有四個,分別是:A國內大城市;B國內任何代表處;C國內外任何代表處;D國內外任何代表處(含艱苦、疾病和戰亂國家)。
其實,當時還是青澀少年的我們怎麼可能知道,華為校招的面試小組根本無法左右你接下來的分配方向?這道題說到底純粹就是為了測試你的勞動態度。如果你選擇D,至少證明你的入職動機是完全合格過關的。所以,當時很多實心眼兒的同學,往往就倒在了這道看上去無關緊要的封面選擇題上。當然,也有海量的心眼兒活絡的同學,不管不顧地勾選了D,從而也就繞開了人力部門的這個小陷阱。
後來我們才知道,這道題相當於在行使否決權,而且是一票否決。不管你的其他表現如何出色,只要這道題你沒有選擇D,你就出局了。華為要的,就是你立志艱苦奮鬥的一個態度。
當然,這裡必須補充一句。
即便這道選擇題本身,並不承載更多的關於部門分配的信息,但一旦你面試成功進入華為,你就走向了一條不歸路。尤其對於應屆畢業生而言,你在懵懵懂懂之中叩開了華為的大門,你也就來到了一個俄羅斯輪盤的賭桌之前。漁夫十分清楚地記得當年曾經在一營寒窗苦讀的一位同學,他也是應屆畢業生,只不過他當時選擇的大部門是海外營銷。這位同窗在培訓期間基本還是能夠輕鬆應對學業的,但他的壓力並非來自培訓本身,而是來自他經常掛在嘴邊上的一句話——
老子一覺醒來,不會就被弄到剛果金插隊了吧?
剛果金,代表了當時很多華為人的一道人生選擇題。
華為在2000年前後的時候,開始慢慢摸索並嘗試開拓海外市場。這樣的嘗試,在當時那個年代顯得彌足珍貴且荊棘叢生。當時的海外開拓基本沒有像樣的模板可以參考。具備高度和視野以及國際觀的職業經理人團隊,放眼當時的整個中國,都十分缺乏。更不用說外來的和尚不會念經。即便能念經,來了之後是否適應華為這座大廟的清規戒律,還是一個問題。
於是一不做二不休,華為只能從內部挖潛,大量國內市場精英被外派到各國。願意去最好,不想去也得去,這事基本是強制的,由不得你挑三揀四。而且,早期外派的地點基本都屬於第三世界國家,有的貧窮,有的戰亂,有的甚至還有瘟疫。所謂養兵千日,用兵一時,華為特有的軍隊式服從的企業文化,終於派上了用場,很多人都被隨機送到了各種各樣的國家。
所以,前面提到的剛果金,只是當時海外兄弟們的一個代號。這個代號的背後,可能是非洲,也可能是伊拉克。到達之後面對的可能是登革熱,也可能是AK47。很多人,當時都是十分懵懂而悲壯地走出國門的。
期間的很多軼事,後來被拍成了視頻,被演繹進了每年一期的華為大電影系列——《華為時代》。《華為時代》用工科生特有的搞笑和自嘲方式,展示著華為人身邊的日常工作與生活。其中關於早期出國的一段視頻,就有這麼一句台詞:來,幹了這杯疫苗,來世還做華為人。由此可見,當年那些被硬性指派送到疾病叢生的海外落後地區的華為人,心中究竟藏著多麼強大的視死如歸精神。
說視死如歸可能重了,但刀耕火種、篳路藍縷總是有的。
正因為華為人當年的拼搏,才為今天中國品牌組團出海的盛況打下了堅實基礎,同時也儲備了相當多國際化的職業經理人。關於這一段,後文還會重點講。
以上講到的,基本是有形的艱苦奮鬥。
事實上,很多華為人的艱苦奮鬥,是植根於心中的。就拿國內市場部來講,各個代表處的銷售人員當年其實被賦予了非常大的自主權力。所以說遠離父母妻兒只是一種精神上的孤寂,在物質上,這些人並不缺乏。
當年的深圳總部也是如此。
員工平時經常加班,但真正到了休息的日子,總能看到他們出入於高檔酒店和商場。至於那些在香港「千金一擲」掃貨的主兒,很多人也在兜里揣著華為工卡呢。
毫無疑問,華為人辛苦,但華為人的待遇也在業內數一數二。
如何讓華為人不被金錢腐蝕,時時刻刻保持一顆艱苦奮鬥之心呢?公司文化的口口相傳,這只是一種無形的力量。
2010年的時候,華為終於把早期艱苦奮鬥文化歸納成了有形的東西——華為奮鬥者宣言。
華為奮鬥者宣言,是華為全體員工都需要簽署的一份宣誓型文件。同時,華為的人力部門同時也會告訴你,你同樣有不簽署宣言的自由,這事完全出於自願。當然,這個問題的設置,跟當年在你面試時的那道著名的選擇題性質一樣。簽了未必有立竿見影的好處,但如果不簽,往事並不如煙。這樣一來,簽署奮鬥者宣言也就成了華為的全員行為。
奮鬥者宣言一般都是手寫,以體現自己的奮鬥者精神。當然也有不解風情的主兒,用A4紙列印出來,簽名了事。
奮鬥者宣言的基本內容,可以分成標準部分與自選部分,但自選部分其實並不重要。這個宣言的精華,都在標準部分這裡。標準部分的模板,內容大概如下:我自願申請加入公司的奮鬥者,自願放棄所有帶薪年休假,自願進行非指令性加班,自願放棄產假(陪產假)和婚假。
很多年過去了,華為奮鬥者宣言的內容有所調整。但只有最初版本的奮鬥者宣言,才代表著這份宣言想要表達的初心。
看到這裡,很多人會發出同樣的疑問:如此宣言,難道不是壓抑人性,屈打成招嗎?
其實,很多人並不理解這份宣言真正想要表達的東西。即便你簽署了奮鬥者宣言,在絕大部分情況下,華為的人力部門也不會剝奪屬於你休假的權利。
玄機,又在哪裡呢?
華為奮鬥者宣言,真正想要表達的意思有兩個:第一,藉由這份宣言,製造一種艱苦奮鬥的輿論氛圍,並且長久地保持並傳承這個氛圍;第二,藉由這份宣言,製造一種華為職業經理人的從業標準。這個標準很高,遠遠高於同行業以及其他兄弟行業的業界標準。雷鋒、董存瑞這樣的人,在其他公司可能屬於先進典型。但在華為,像他們一樣的行為只是基本要求。
如此一來就真相大白了。
奮鬥者宣言中宣誓的內容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通過這份宣言,你將擁有一個更加高標準的華為職場從業要求,進而人人奮勇、個個爭先,形成一個更加波瀾壯闊的華為職場從業環境。
如此雄心,用宣誓這種簡單粗暴的方式就能實現嗎?答案是,確實實現了,而且還超額實現了。
訣竅也很簡單。
華為在高速增長期有一句耳熟能詳的口號:以客戶為中心。但在奮鬥者宣言出台之後,華為內部的文宣材料,口號又被重新改動了一下,變成了「以客戶為中心,以奮鬥者為本」。
這樣一來,明里暗裡華為都在告訴大家,不管是加薪升職,還是獎金補貼,所有的華為內部激勵政策都優先考慮奮鬥者。華為同事們之間也因為這個奮鬥者宣言的感染,形成了互相用「奮鬥者」三個字自嘲打趣的熱潮,平時動不動就互相問候:「你是不是奮鬥者?」「這是奮鬥者才該有的待遇。」凡此種種。任正非早期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不讓雷鋒吃虧。那麼「以奮鬥者為本」這句話,也就成了任老闆那句話的廣義版本和官方口徑。
不僅僅是口徑,實際上也是如此落實的。
華為的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關鍵績效指標)考核是非常奇特的一個存在。在大部分公司或者單位中,一般在季度末,或者半年度,年度績效回顧,主管都會和員工溝通前一個考核階段的工作表現,這種表現往往會用PBC(個人業務承諾,Personal Business Commitment)來表達。但是,華為在PBC之外,還會單獨設置一個勞動態度考核。不管是PBC還是勞動態度的表現,都會用A/B+/B/C/D來衡量。
這樣,每一個考核周期,每個華為人都會擁有兩項KPI考核結果。一個是業務表現,一個是勞動態度。即便業務表現馬馬虎虎,如果勞動態度上佳,主管依然會對你另眼相看。
換個角度,華為並不希望出現包打天下的超級英雄,卻致力於打造一個奮鬥者群像。我們平時互相調侃用的一句玩笑話「哥們兒沒有功勞也有苦勞,沒有苦勞也有疲勞」,在華為成了活生生的現實,而且,是現在進行時。
不得不承認,華為的管理確實是一門出人意料的哲學。解讀人性、把握人性,將人性為我所用,最終成就的就是華為。
因此,在奮鬥者文化的感召之下,整個華為都在奮鬥。
於是,大家比著加班,你到晚上十點,我就到十一點;你到十一點,我就到後半夜。總之,你不走我就不走,即便業務上稍微差一點,我勞動態度也一定要完勝你。當然人性是複雜的,也總有啼笑皆非的事情發生。比如漁夫的一位故人,就經常在加班的時候寫郵件,尤其是那種抄送給主管看的郵件,但是寫完郵件並不立刻發送,定鬧鐘半夜三點起床,點擊發送,然後順便上個廁所。
如此奮鬥雖然不堪,但也算摸到了奮鬥者的精髓。
當然,與此遙相呼應的,還有曬苦賣慘文化。
比如,在客戶機房挑燈夜戰,拍張自拍發朋友圈,配文:科比說過,你看到過凌晨四點的洛杉磯嗎?又比如,加班到深夜開始吃泡麵,拍泡麵並配文:每天晚上和我親密接觸的,總是你。
當然,「比慘」的大門一開,也就剎不住了。比如在華為心聲論壇(後面會專門講),有人說,自己十幾年在國外,就沒有跟父母過過一個春節,但是我奮鬥,我驕傲,我為公司發喜報;有人說,自己總是泡在客戶機房,老婆生了頭胎生二胎,不管哪一胎自己都沒有趕上看孩子第一眼;有人說,自己為客戶的基站做路測,跋山涉水,翻山越嶺,曾經遇到前面的公交車滾下山崖,鮮血淋漓,殘肢橫飛……諸如此類,已經成了很多華為人茶餘飯後的一些掌故。
這樣的工作氛圍一旦形成,你很難想像這個群體將會迸發出怎樣的力量。
說白了,哪怕是作秀,時間久了也是一種勵志的自我修煉。跟著一群奮鬥者同吃同住同勞動,不是奮鬥者也被奮鬥了。在華為的集體氛圍中,如此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打磨,哪怕你是個酒肉穿腸過的花和尚,不讓你去西天取經,不讓你去東渡日本,就讓你做最簡單的事情——靜坐,堅持面壁九年之後,你也能趕上始祖達摩。華為文化中大道至簡的妙處,在這裡也就體現無遺了。
當然,大部分的奮鬥是自發的,也不排除有強制的。
比如2008年汶川地震,災民是往外走,華為人是往裡闖,第一時間搶修通信設備;又比如2011年日本海嘯,眼看福島的核泄漏新聞已經搶占了全球各國頭條,華為人硬是挺著不撤離日本。當時,有兩位中方員工難以忍受巨大的心理壓力和潛在的身體損傷,買了當天的機票飛回國內,第二天就被公司重新送回了日本。
在自身安危和以客戶為中心面前,很顯然華為奮鬥者文化更是被賦予了別樣的意義。
行文至此,再想一想前文的奮鬥者宣言內容,還會有人嘲笑其文字之直白粗鄙,其內容之無情殘酷嗎?華為的小宣言、大格局,其實也都濃縮在這直抒胸臆的文字中了。
關鍵是,這段文字只是設置了奮鬥者的下限,而並沒有設置上限。下限是放棄休假,自願加班,那麼上限呢?
可能是保護環境、愛護動物,也可能是拯救地球、阻擊外星人。
不給奮鬥者標準設置上限,只要華為一直存在,誰又能夠阻止這群帶著信念的奮鬥者群體,去創造一個又一個奇蹟呢?
奮鬥者無上限,同樣,華為也沒有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