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 問問社會,它需要孩子做什麼

問問社會,它需要孩子做什麼

2024-10-13 04:13:59 作者: 馬利琴

  家庭是孩子走向社會之前最早的「演練場」,媽媽就是孩子進入社會的引路人。所以,家庭教育的成功與否,還要由社會實踐來做檢驗和評判。媽媽對社會發展和變遷不了解,對政治經濟的發展變革置若罔聞,對社會提出的人才素質要求一概不理,這就等於「閉門造車」,即使為孩子做了人生規劃,將來孩子出門也很難「合轍」。曾有媒體報導:

  

  黃某畢業於中國政法大學,本打算回福建找工作,不料出門時太過匆忙,遺忘了自己的手機,情急之下又買錯了火車票,隻身來到南昌。到達南昌後,身上只剩幾十元錢的黃某,為了生存,四處找工作,可是因為不懂與他人如何交際和溝通,始終沒能找到工作。

  很快,黃某就斷了生活來源,只能在南昌街頭流浪。因為天氣炎熱,他一頭栽倒在南昌街頭,被好心的路人發現,及時報警,將其送往醫院治療,才保住了一條命。

  這些人很難擔負「振興中華」的責任,能管好自己已經很不錯了。

  或許,你會覺得他們也是人才,即使如此,也絕不是社會中需要的人才。一個會做科學實驗的人,如果連最起碼的生活能力都沒有,如何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需求?

  如今,不少大學生都缺乏生活能力,有些甚至需要媽媽在大學城的周邊租房子陪讀,以便料理生活;有些大學生,開學才一個星期就退學了,原因竟是無法適應沒有媽媽的日子;還有的學生更誇張,連帶殼的雞蛋都不會剝,因為在家只吃媽媽剝好的,面對這種「硬雞蛋」無從下口,著實可悲。

  孩子都要成長為社會人,不可能脫離社會獨立存在,更不可能脫離社會獨自發展。因此,在為孩子做規劃時,媽媽還要考慮社會需要什麼樣的人才。只有將各方因素都考慮進去,才能為孩子做出科學、合理的人生規劃。孩子的一生不僅要符合個人發展志向,更要符合社會發展需要,如此才能設計出對未來有益處的發展之路。

  ▲摒棄「考試成績好,就能進世界頂尖大學」的思想

  雖然說今天的教育觀念已經有了很大提升,但很多媽媽依然認為,成績才是孩子進入大學的唯一標準,才是孩子成才的最佳證明。於是乎,鼓勵孩子努力學習,卻忽視了孩子的興趣愛好;督促孩子考高分,卻忽視了孩子應該勞逸結合……鼓勵孩子考好成績沒有錯,但不能唯成績是用,不能將成績當作衡量孩子的唯一標準。

  生活中,這樣的媽媽有很多:

  孩子考了好成績,就滿臉笑容,比孩子還高興,又是許願旅遊,又是許願買東西,孩子說什麼就是什麼;要是孩子成績不好,就一臉沮喪,比孩子更難受,好像地球末日已經來臨,飯也吃不下,覺也睡不好;有的媽媽甚之又甚,孩子成績不好,不是罵就是打,孩子忍受不了媽媽的折磨,自暴自棄,甚至走上極端。

  由此,家庭教育中,媽媽不要只看孩子的成績。只看成績,就會忽略孩子的學習狀態和心理成長,對孩子的成長非常不利,更會破壞母子間的關係。

  經常會聽到媽媽抱怨:「我的孩子數學不好」「他英語不行」……根據成績給孩子定性,會對孩子造成負面的心理暗示,那就是:「我學不好數學了」「我沒語言天分,學不了英語」,如此就會限制了孩子的進步。

  任何人都不可能脫離社會而存在,媽媽給孩子做人生規劃、提高其素質的同時,必然要符合時代要求。當今社會,我們需要面對兩個挑戰:一是新意識形態的更新,二是新經濟技術的革命,這兩方面決定著社會需要哪些人才,也決定著孩子能力的培養方向。要想讓孩子成為具有適應未來社會發展能力的人才,就要從長遠的戰略高度出發,為孩子制定出正確、科學的人生規劃。

  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媽媽應摒棄「考試成績好,就能進世界頂尖大學」的思想,千萬不能讓孩子把全部精力都花在應付考試、上補習班上,所有世界頂尖的大學都喜歡具備領導力、創造力、協作精神和博愛之心的人。誠然,進入世界頂尖大學也需要考試成績,但這只是一部分要求,與此同時,應該更重視培養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質。

  首先,可以鼓勵孩子擔任班長、小組長、課代表,提高他的領導力。

  其次,可以為孩子創造更多的機會,提高他們的動手操作能力,比如,讓孩子自己做手工、造模型等。

  再次,鼓勵孩子多參加集體活動,提高溝通能力,培養協作精神,提高親和力。

  此外,讓孩子為需要幫助的人提供幫助,培養他們的博愛之心。

  ▲看看名人都是如何滿足社會需要的

  想要讓孩子進入世界名校,首先應該鼓勵孩子確立一個遠大的理想,多給孩子講講名人故事,讓他們看看名人傳記和演講,多給他們買一些科普讀物,帶他們參觀著名大學、研究所、博物館、航天館等。媽媽要調動一切資源,為孩子創造條件。另外,要督促孩子運用科學的學習方法,加上自己的勤奮刻苦,創造性地提高學習效果。

  一次,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迎來了一批中國青少年。他們是來這裡參加夏令營的,美國學校安排一位中國留學生接待他們。之所以讓該中國留學生接待,主要原因是:此留學生為了給非洲肯亞的窮人建造現代化廁所,與香港大學聯合組織過一項社會募捐,留學生這項行為所產生的社會影響力在學校被評為年級第一。

  頂級的美國大學,幾乎都是這樣的標準:第一,學生有很強的領導力,才能組織起大規模的跨國活動;第二,具有非凡的創造力;第三,社會活動能力很強,能真正募集到資金;第四,能配合團隊,組建起一支龐大的隊伍;第五,有愛心,促使他產生幫助弱勢群體的想法。

  如今,中國發展需要更多政、商、學界的傑出人才,在培養人才的過程中,媽媽一定要為孩子從小樹立遠大的志向,引導他們培養高尚情操、道德品質,鍛鍊他們具備不屈不撓的精神意志;教導他們掌握高效學習的方法,提高綜合能力;讓他們學會如何跟同領域中的傑出人士學習,不斷提高自身與人交往、溝通的能力;培養他們具備創業、籌款、理財的意識,促進商業頭腦意識的發展;重視他們創造力的開發……

  最後,為了幫孩子立志,還可以引導孩子看人物傳記或相關電影,比如:商業領域的,如李嘉誠、比爾·蓋茨、賈伯斯等的人物傳記或紀錄片;藝術領域的,如凡·高、達·文西等的電影;科學界的,如愛因斯坦、霍金等的電影。讓孩子們在觀影的過程中,感受這些名人的成長曆程,學習他們的人格魅力。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