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夢想和社會需求聯繫在一起
2024-10-13 04:13:26
作者: 馬利琴
任何夢想都不能脫離實際,都不能脫離社會需求,否則很難實現。即使實現了,也無所用處,也無法將個人的價值充分發揮出來。如果孩子說,我的夢想是未來能夠站在玻璃球上、我的夢想是成為英雄奧特曼……對於兩三歲的孩子來說,這樣說還覺得有意思、挺好玩,可是一旦孩子不再年幼,他們說出這樣的理想,媽媽就要做出引導了,一定要告訴孩子:不管你的夢想多麼偉大,都要跟社會需求聯繫起來。
球球是個可愛的小男孩,他想像力異常豐富,經常語出驚人。不是今天說一句「我是世界上最高的人」,就是明天說一句「我要成為中國最棒的護旗手」……每每聽到這些,大人們都會呵呵一笑。
這天,球球跟媽媽到小河邊玩。看著潺潺的流水,他突然說:「我長大後要讓河水倒流。」如此宏偉的夢想,讓媽媽心中一陣激動。可是,轉念又一想:太不符合實際了,誰能讓河水倒流?
沒想到,從那以後,球球就像著了魔一般,只要一有時間,就從水龍頭上打水,來回擺弄。只要一到小溪或小河邊,就會用長木棍來回捅……媽媽跟他說,這個夢想不切實際,可是球球不服氣,說自己一定能辦到。
如果球球是你的孩子,你會如何想?如何引導?想必,多半會又愛又恨吧。愛的是,孩子有夢想,有追求;恨的是,夢想不切實際,孩子卻整天在屋裡拿水去實踐。
任何夢想的確立,都需要跟社會需求聯繫在一起。不切實際,脫離了社會現實和需求,這樣的夢想是無法實現的,也沒有任何意義。
人生來都有理想,它如同一粒種子、一棵幼苗,會在每個人的心中生根發芽。雖然理想是個人需求和欲望的表現,但不是所有需求和欲望都是正確的,因此理想也有積極和消極之分。個人理想不僅要滿足自己的欲望,還應有利於他人,有利於社會。
在我們身邊,很多媽媽都擔心孩子的夢想不切實際。其實,很多孩子的夢想之所以不切實際,主要原因是沒有做好人生規劃。在幫助孩子做生涯規劃時,必須努力發掘孩子心中更大的夢想,引導他們將自己的夢想跟社會需求聯繫在一起,讓他們的夢想更實際、更有跡可循。
幻想、夢想、理想、現實,這四個階段會隨著孩子心理的發展和成長不斷變化:幼兒時,孩子們幻想會多一些,少年時,會擁有自己的夢想,接著就會轉化成理想;經過一番努力奮鬥後,理想就會變成現實。其實,這一過程也是孩子不斷進行社會化的過程。
▲以孩子一生的發展為出發點
就像面對應試教育,很多媽媽都覺得「考上好大學」就是孩子最大的理想。其實,這是片面而短視的,這樣的想法很容易忽視了孩子今後的發展。既然要做人生規劃,就要以孩子一生的發展作為出發點。
1910年,12歲的周恩來跟著伯父到了瀋陽,在奉天省官立東關模範兩等小學校讀書。
新學期開始後,為了測驗學生的學習目的,魏校長課堂上給學生提出了一個嚴肅的問題:「你們讀書是為了什麼?」
有的同學回答:「為了懂得道理。」
有的回答:「為了做官。」
家境貧困的學生回答說:「為了掙錢,為了吃飯,為了不受欺侮……」
有個鞋店老闆的兒子說:「為了父親而讀書。」
……
聽了孩子們的回答,校長似乎不太滿意,臉色沉下來。他走到周恩來座位旁邊,問:「周恩來,你為什麼要讀書?」
周恩來站起來,莊重地回答:「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這異乎尋常的回答,讓魏校長為之一振,教室里頓時鴉雀無聲。魏校長根本就沒有想到,年幼的周恩來竟有如此遠大的抱負。他高興得連連點頭稱讚:「好!為中華之崛起,你們都應該向周恩來學習。」
正是因為從小就有明確的學習目的和遠大理想,周恩來成了倍受世界人民景仰的時代偉人。
孩子年齡小,無法形成對理想的正確認知,多半會聽從父母的想法。父母要去除自己的功利心理,多一點寧靜淡定,少一些急功近利,要以孩子的一生發展為出發點來引導孩子樹立理想。
▲在關鍵時期引導孩子樹立理想
理想,看不見,摸不著,有時則來自思想碰撞的靈光一現,媽媽一定要把握生活中的每個契機,引導孩子確立正確理想。例如,孩子剛看完一本書、一部影片,深有感觸或產生思想矛盾時,要果斷地抓住機會,跟孩子進行深入交流,之後幫孩子找到正確的人生目標和理想。
有個美國黑人,他的兒子很崇拜安徒生,於是出海時他帶上兒子去參觀安徒生的故居。
兒子來到一幢鄉間小屋前,疑惑地問:「爸爸,安徒生不是應該生活在宮殿裡的嗎?」
黑人父親回答說:「安徒生是鞋匠的兒子,從小就生活在這幢小木屋裡。」
這個黑人小孩叫伊爾·布拉格,長大後成了一名記者,還是美國歷史上第一位榮獲普利茲新聞獎的黑人記者。
他回憶童年時說:「小時候我們家很窮,媽媽靠苦力養活一家人。當時我一直覺得,我們這樣的黑人出身卑微,是很難有什麼作為的。但參觀過安徒生的故居後,我知道,上帝從沒有這樣說過。」
伊爾·布拉格的父親只用了兩個方法就為孩子培養出一個崇高的理想:一是帶他參觀偶像故居,了解他們的生活經歷;二是教導他,出身不能決定人的一生,誰都可以擁有理想。由此可見,要想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理想,就要引導他們多讀一些名人傳記,讓他們深刻地認識偉人的生活、經歷,從中汲取積極向上的精神力量。
有理想的人有很多,但能實現的卻很少,有些人是因為中途放棄;有些人則是將理想存在腦袋裡,沒有付諸行動,當然也就不會有什麼成就了。空有理想不行動,跟沒有理想是一樣的。當孩子遭遇挫折、困難時,媽媽一定要及時為孩子提供支持,鼓勵他們用實際行動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