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2 提高自我認知,讓孩子從自己做起 讓孩子問問自己:我是誰
2024-10-13 04:13:03
作者: 馬利琴
讓孩子為自己確立人生規劃,首先就要讓孩子知道:我是誰?連自己都不認識,無法正確認識自己,即使做出了人生規劃,也可能是不切實際的。只有了解、認識自己的孩子,做出的人生規劃才是最好的、最適應他們自身發展的。
在我們小區有個叫嘟嘟的小朋友,典型的缺乏自我認知。因為家裡還有個弟弟,當他發現媽媽對自己的關注少於弟弟後,內心發生了變化,主要表現在行為上,不好好吃飯、不好好睡覺,每次吃飯都要花至少一個小時,每天直到深夜才會上床睡覺。因為飲食和睡眠都不太好,導致身體發育不良,與同齡的孩子相比,各方面發展都比較遲緩。
後來,他媽媽找到我,讓我對孩子做一番引導。之後,我對嘟嘟進行了強化自我意識的輔導:先讓他看幾幅圖片,經過跟弟弟的對比,告訴嘟嘟他是不同於弟弟的。第一,告訴他,他是哥哥,應該一個人睡覺;第二,讓嘟嘟明白,弟弟不需要上幼兒園,但他需要,這點也是他和弟弟的不同;第三,告訴嘟嘟,他作為哥哥,應該在餐桌旁吃飯,而弟弟小,必須坐在椅子上吃飯。
通過語言強化的交流方式,嘟嘟從潛意識裡逐漸改變了自我認知,認識到了自己與弟弟的不同之處,並慢慢地進入了「哥哥」這一角色,主動幫助媽媽照顧弟弟。
不斷地進行語言強化,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獨特之處以及自己與他人的不同,可以讓孩子正確地認識自己,打下良好的基礎。
對自我的認知不夠正確,人生必將非常迷茫,未來的生活也很難幸福。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渴望什麼、需要什麼,終究只能迷茫地度過一生,生活也會很無趣。所以,想要讓孩子將來幸福地生活,就要在他們兒時,培養好這種自我認知能力。
孩子雖小,卻已經產生了自我意識。科學家曾做過這樣一個試驗:他們在孩子熟睡時,悄悄地把他們的鼻子塗成紅色,孩子醒來後,讓他們去照鏡子。結果,在各個年齡層的孩子中,僅15個月大的孩子在照鏡子時都會好奇地摸摸自己的鼻子。也就是說,15個月大的孩子就已經具備自我意識,知道自己的鼻子發生了變化,變得與往常不一樣了。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自我評價的這種意識也會變得越來越強烈。
孩子長到3歲左右時,他們的自我意識就會由生理層面轉向社會層面,開始根據外貌、性格、人際交往等來認識和評價自己。所以,在為孩子規劃人生之前,必須先培養好孩子的自我認知能力。那麼,如何教育孩子,幫助他們提升自我認知呢?
▲教會孩子進行自我認識
人與人之間有什麼區別?不管你是有很大影響力的知名人物,還是默默無聞的平頭百姓;是家財豐盈,還是家徒四壁;是位高權重,還是低人一等……這些都是表面上的區別,並不是本質所在,真正的區別則在於能否正確認識自我。
師傅教小和尚學習書法:「你先練習一個『我』字。」
小和尚信心滿滿,每天一大早就開始臨摹各路名家的字帖,學寫風格迥異的「我」字。幾天後,他認為自己已經寫得很好了,選了幾個自己滿意的字,跑去找師傅點評。師傅看過,卻搖著頭說:「繼續練習。」
小和尚潛心修習,一練就是大半年,直到他寫的「我」字和字帖上的有九分相像了,又拿去給師傅看。師傅端詳那字好半天,點了點頭說:「的確有進步,但還需繼續練習。」
小和尚繼續刻苦練習。不知不覺一個寒暑過去,他也將很多名家的書法精要爛熟於心。這天,他習慣性地拿起筆,隨手寫了一個「我」字,這個字里融入了諸家所長,自成一派,他覺得很滿意,把這個字拿給師傅看。師傅看後意味深長地說:「你終於會寫『我』字了。」
書法中的「我」,不僅是一個字,更重要的是要融入對自我的認識和堅持。小和尚不斷重複練習寫「我」字,也是在不斷地認識自我,最終明白了人生的真諦——認真刻苦、堅持不懈,無怨無悔……他享受到了其中的快樂,獲得精妙的書法成就也就水到渠成了。
只有做到認識自我這一點,孩子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能做什麼;才能了解自己需要具備怎樣的能力,要如何去學習這些技能。為了讓孩子認識自己,媽媽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引導:
1.鼓勵孩子通過自我判斷找到力所能及的事,了解自己的價值所在。有了明確的目標,行動才能有方向和動力,這些都需要從認識自我開始。首先認識自我才能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少走彎路。
2.要引導孩子將自己的現狀和實現目標所需的條件、能力相對比,找出自己已經具備的,認識自己還需培養的。之後,根據理想與現實的差距,不斷努力完善自己,逐漸向目標前進。
3.要引導孩子不斷磨鍊自己的意志,不輕易退縮;鍛鍊自己的耐力,不心浮氣躁、急功近利;增強動手能力,不要只會表決心,而沒行動。
4.目標和方法不是一成不變的,要不斷完善,引導孩子合理規劃每一步的行為和方法,有條不紊地持續實踐計劃。前期定下的目標,或許會提前實現,或許難度偏大,或許目標有新的能力要求等,這就要求孩子不斷提升自己,努力實現自我超越。
▲幫孩子了解自己的心理感受
當孩子完成某件事情後,媽媽不要急著評價,要試著引導孩子說出自己覺得哪裡做得不好,聽聽他對這件事情的看法。重點在於讓孩子表達出對自己和所做事情的看法。引導孩子認識自己的心理感受,他們才能真正認識自己。
按照周女士的想法,在孩子3歲時,就要給她報輔導班。可是當她在培訓中心門口看到一張張苦瓜臉的時候,她突然意識到,給孩子報輔導班、規劃孩子的人生也需要了解一下孩子的感受。
這天,周女士帶著女兒到培訓中心諮詢,為了尊重孩子的選擇,她先後讓孩子看了舞蹈班、圍棋班、跆拳道班等,讓孩子自己選擇。結果,女兒給出的答覆是都不喜歡。
看到跟女兒同齡的孩子都在教室里上課,周女士耐心地問女兒:「你喜歡什麼?」女兒說:「沙畫。」
聽了女兒的話,周女士知道,女兒肯定是看到其他孩子玩沙子好玩。可是,既然孩子願意,那就給她報這個。
結果,孩子上了沙畫班後,每天回來都會跟周女士分享自己在班上的開心事。為了滿足女兒的興趣,周女士甚至還專門給女兒找了一些細沙子,讓她玩。女兒小小的手小心翼翼地擺弄著沙子,玩得不亦樂乎。
再看看其他孩子,有的學音樂,結果學了一學期就不學了;有的孩子學跆拳道,沒學多長時間就停課了。不僅浪費了金錢,還浪費了時間。
如今,周女士的女兒已經學沙畫兩年多,可以說是小有成就。
要想提高孩子的自我認知,媽媽在跟孩子聊天時,要多聊聊孩子喜歡什麼、討厭什麼,讓他說說哪些事讓他開心、哪些事令他煩惱。當孩子從電視、電腦上看到一些信息後,也讓他談談自己的感受,鼓勵孩子表達出自己的真實感受。同時,我們也可以在一旁幫他歸納和總結,協助他更好地了解自己。
比如,在孩子睡覺前,引導他回憶這一天的活動,看看自己哪裡做得好,哪裡做得不好,教導孩子對不滿意的地方進行反省。在這個過程中,媽媽同樣要反省自己,比如:「我們也許應該用另一種方式來解決這件事情」,如此,可以幫助孩子儘早學會自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