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羊群效應」中的領頭羊
2024-10-13 04:12:13
作者: 李英
由於對信息的了解不夠充分,市場的未來又存在著很多不確定性,所以我們很難對將要進行的投資做出合理的預期,往往是通過觀察周圍人群的行為而獲取信息,在這種信息的不斷傳遞中,許多人的信息將大致相同且彼此強化,從而產生一種從眾的心理行為,從眾心理很容易導致盲從,而盲從往往會陷入騙局或遭到失敗。
這種從眾的心理效應,心理學上稱之為「羊群效應」。羊群,具有盲目性和不確定性,平時在一起左沖右撞毫無目的,可是,一旦有一隻頭羊動起來,其他的羊也會不假思索地一哄而上,這時,領頭羊的一舉一動都會被整個羊群不斷地模仿,領頭羊到哪裡去「吃草」,其他的羊也會跟去那裡,全然不顧前面可能有狼或者不遠處有更好的草。在現實生活中,我們通常用「羊群效應」來形容人的一種從眾跟風心理。
「羊群效應」就好比一隻無形的手,往往下意識地影響著每一位投資者。那麼,怎樣才能最大限度地減少「羊群效應」對投資的影響呢?哈佛的一位心理學家給了我們最好的建議,他認為,投資人可以結合自身的投資目標、風險承受能力、目前所處年齡階段、身體狀況、家庭經濟情況以及所處的市場環境加以綜合考慮。要想避免投資過程中被心理效應干擾,只有投資者更為全面地了解自身,才能實現最終的投資目標。
約翰的祖父和父親都是很成功的商人。靠自己的刻苦努力,再加上這種特殊的家庭氛圍與商業薰陶,約翰從年輕時就敢想敢幹,很富有金融投資和商業冒險精神,哈佛大學畢業之後,他就應聘到一家商行工作。
有一次,約翰受商行的指派到巴西採購貨物。當輪船在桑托斯港靠岸後,他信步下船,在充滿了異域風情的街道上獨自散步。正當他感到無聊難耐時,看到一位四十歲左右的男士不斷地和過路人搭訕。「這個人在幹什麼呢?」好奇心驅使約翰走了過去。
「先生,想買棉花嗎?」這位男士問道。
此人自報家門說是往來於巴西和美國之間的棉花貨船船長,受委託到巴西運回了一船特等棉花,誰知美國的買主因事故意外死亡,公司也破了產,只好自己推銷。為儘快出手,他願意將整船棉花半價出售。
約翰對此很感興趣,兩個人在酒館小酌後去看了貨,經過深思熟慮,他決定把棉花買下來。
於是,他請人把棉花樣品帶回美國,叫朋友幫忙打探一下市場行情。朋友很快回話說,價錢非常令人心動,有很大的利潤空間,但同時也勸他要謹慎行事,艙內的棉花是否與樣品一樣很難說。然而約翰憑藉自己的判斷力,覺得這位船長是個可以信任的人。
於是,他毅然買下了所有的棉花,並且電告商行。但是商行負責人在回電中卻指責他擅作主張,命令他馬上停止交易。
但是,定金已經交了,此時木已成舟,約翰只好向家人求援,約翰的父親毫不猶豫地支持了兒子的行動,用畢生的積蓄償還了約翰挪用商行的所有款項。得到父親的支持,約翰不僅買下了那位船長的棉花,還在船長的介紹下收購了其他船上的棉花。
事實證明約翰的判斷沒錯,他贏了,艙內全是上好的棉花。就在他買下這批貨不久,巴西的棉花因受寒減產,價格一下猛漲了3到4倍,約翰在當地出貨後,大賺了一筆!為此,父親對約翰也大加讚許。
其他人看到這樣的市場行情,也不假思索地做起了棉花生意,可是獲利甚微。有的人還出現了虧本的跡象。
此時,記者們聞訊後蜂擁而至,異口同聲地問約翰是怎樣確定投資目標的,如何成功的……
約翰平靜地回答說:「這要得益於哈佛對我的教育,在課堂上老師就告訴過我,要用正確的心態來對待他人提供的信息,不可全信也不可不信,凡事要有自己的判斷和立場,不可盲目跟風。所以,在別人害怕上當受騙時,我對棉花的收購很感興趣,在充分了解了市場信息,總結出自己的市場預期後才決定大力投資的。在此,我要感謝哈佛,它讓我一生受益匪淺。」
我們不難看出,在狂熱的市場氛圍下,獲利的只是約翰這隻領頭羊,其餘跟風的人大部分都成了犧牲者。所以,我們在投資中要儘量避免「羊群效應」。在確定投資項目時,會有很多人盲目屈服於常態而失去獨立判斷的能力。他們害怕成為出頭的椽子,所以將一生都埋沒於隨波逐流當中。
羊群效應體現了一種盲目性,這種盲目性主要是對自身判斷缺乏信心,大多數人覺得最穩妥的選擇就是隨大流,即使倒霉也不止一個,會有很多人陪著,這就最終導致了羊群效應的屢屢出現。但是,跟風需要理智,投資需要有正確的判斷。即使是要跟風也要擦亮眼睛,看清楚之後再做決定。
所以,知己知彼,避免跟風,賺自己該賺的錢才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