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招 能聽得進去孩子的批評
2024-10-08 14:55:31
作者: 陳瓊
陋習點評
當人們相處的時候,衝突是不可避免的。如果父母總是正確的,孩子總是錯的,這對孩子有什麼好處?
「我的父母認為他們說的一切都是對的,即使不對,因為他們是父母,所以一定是對的,我真的無法忍受。」一名用戶在知乎上寫道。
在這樣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往往顯得不自信,因為他們總是被否定,他們甚至不敢在公共場合表達自己的觀點。
有些孩子走到了另一個極端。他們生活的目的和意義是向父母證明自己,並努力按照父母的想法生活。這樣的生活是不自由的,因為他總想取得別人的認可並深受別人意見的影響。
教法隨想
適當地示弱,告訴孩子:你讓我受傷了。一些家長認為在孩子面前示弱會失去他們的權威,影響他在孩子心中的形象。我不同意這一點,我認為在孩子面前示弱是用實際行動告訴他們,沒有人是萬能的,每個人都會犯錯。
事例解讀
這天,湖南長沙市民孫先生回到家裡,恰好看到兒子正拿著一瓶啤酒喝,已經是滿臉通紅了,孫先生又吃驚又生氣,快步上前奪走了啤酒瓶,不禁怒斥道:「你個臭小子,還喝上酒了!」
兒子卻不以為然,借著酒勁兒邊揮手邊說:「這有什麼大不了的,你不是每天都在喝嗎?」
孫先生一下怔住了,他想不到兒子居然會說出這種話,對老子居然還有意見!不由得火冒三丈,大喊:「真是反了你了,竟然敢說你爸爸!」抬手就是一巴掌。
我們可以看出,這個爸爸完全一副「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架勢,且不說孩子不能喝酒是合理的,單看父子倆交流本身,就可以看出平日裡父親是權威式的角色,說一不二,是做決定的人;兒子則有點「逆來順受」,凡事都要聽從父親的,所以也就有了那種逆反的舉動和話語。
很多時候,當孩子指出父母的錯誤時,我們首先應該欣慰地認識到孩子有自己的認知和辨別能力,他們的心智成熟了。繼而,虛心地聽取孩子的意見和批評,承認自己的錯誤,這才能繼續成為孩子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