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招 教會孩子禮義廉恥
2024-10-08 14:54:30
作者: 陳瓊
陋習點評
本章節來源於𝔟𝔞𝔫𝔵𝔦𝔞𝔟𝔞.𝔠𝔬𝔪
在學校,老師經常用這句話來教導我們:「播種一種行為,收穫一種習慣;播種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種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當時年輕,只是覺得很勵志,摘錄到自己的筆記本上。現在讀起來,雖然有些陳詞濫調,卻深受感動。
近年來有太多的例子,總有一些人為了贏得人們的眼球,創造一些標題和做些違背人們三觀和道德的事情。例如,「禮貌毀了孩子」,當看到這個標題時,相信大多數人都會非常反感。的確,我們常說孩子不應該太聽話、太老實,但這不是允許孩子養成壞習慣的原因。
即使時代瞬息萬變,底線還是要有的,有些道理我們還是要教給孩子,比如孝道、禮貌等等。
談及餐桌禮儀,很多人認為只有西方人才會注意,我們東方人不需要在意這些複雜的規則。隨著時代的變遷,大多數家庭都不注意這些餐桌禮儀,除了少數的家庭非常重視餐桌禮儀的培養。如果你的孩子不知道如何保持用餐秩序,吃飯的時候他們嘴裡會發出很糟糕的聲音,但是他們並不在意,更糟糕的是他們會把自己喜歡的食物挑到自己的碗裡等。不要小看這些壞習慣,孩子的行為表現已經暴露了孩子的家教。
教法隨想
孩子的禮義廉恥教育,往往是教育的綜合體現。因此,實施基本的禮義廉恥教育,具有一定的奠基性。禮義廉恥教育應具有獨特的教育思想和策略。注重培養孩子文明的生活習慣、行為方式等,為孩子全面綜合素質「奠基」。如果父母用心教導孩子的禮義廉恥,那麼孩子在外面的表現就會顯得很體面,更少向熊孩子的方向發展。
事例解讀
一個15歲的男孩走進電梯,按下樓層後,他摘下面罩,一遍又一遍地往電梯門口吐口水。現在正好是疫情的非常時期,這樣的舉動著實令人氣憤。鑑於事情的嚴重性,社區居民選擇了報警。
警察把孩子帶回了警局,孩子父母知道這件事情後,先是在社區群里道了歉,之後便開始質問住戶:「孩子叛逆期就是這樣,我們又不敢遷怒他,你們這樣對待一個孩子,這是要毀了他?」父母堂而皇之地為其辯解才是毀了孩子。
如果15歲還不懂得在公共場所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說明他心中毫無規矩可言,讓警察給予懲戒是對他最好的愛護。你捨不得給孩子上的緊箍咒,社會會給他上。
中國WTO首席談判代表龍永圖介紹過他的一次經歷:他和幾個朋友在瑞士的公園散步,上廁所時,聽到隔壁「砰砰」地響,他有些納悶。出來後,一個女士著急地說,兒子進廁所十多分鐘了,還沒出來,麻煩幫忙進去看一下。於是龍永圖又折回洗手間,他看到一個七八歲的小孩正在弄抽水馬桶,怎麼弄都沖不下去,急得滿頭大汗。
原來,小孩覺得不沖水是違反了規則。龍永圖很是感慨,這個孩子知道按規則去做事,大人背後的教育功不可沒。講規則的孩子總是會讓人忍不住地誇讚。孩子的規則意識也絕非一日之成,而是在無數次地被糾正中養成的。這樣的糾正可能是念叨、批評,甚至是責罰,因為沒有這樣的緊箍咒就換不回「規則」在他心中的分量。
現在的很多父母崇尚快樂教育,生怕把孩子勒得太緊。事實上,沒有壓力的教育就等於是沒有給馬兒栓韁繩,一旦馬兒沖了出去,想收回來卻很難。在育兒這條路上,家長千萬要捨得,捨得給點壓力,捨得讓孩子吃點苦、受點累,捨得帶上緊箍咒,這樣,通向未來的路才會更順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