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招 用身教去克服言教的疲軟
2024-10-08 14:53:57
作者: 陳瓊
陋習點評
什麼是家庭暴力?許多父母認為打孩子是家庭暴力。現在很多家長的經濟壓力是很大的,加之很多家長都信奉「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教育觀念,一些孩子就不得不遭受「軟暴力」了。打孩子當然是暴力,還有一種被很多家長忽視的暴力,就是言語暴力。
有些父母認為,孩子不聽話就應該責罵,否則孩子不知道自己做了什麼不應該做的事情。用責罵的方式對孩子施加暴力,對孩子的傷害是非常嚴重的。孩子在這種不受尊重的家庭環境中成長,身心健康都會受到影響。
大多數家長是真心愛自己的孩子的,一些暴力語言是無意識說出來的。父母希望孩子有出息,「隨便」地說他們的孩子「真夠愚蠢的」「在做問題時不知道動腦」,卻沒有想到這些話語會傷害到孩子,甚至在孩子的心中產生深深的烙印。
教法隨想
心理學家發現,讓別人按照自己的意願做事情,用不同的語調說話會產生不同的效果。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都是如此。
孩子淘氣或者做錯事情的時候就要批評孩子,聲音低沉一些,孩子更容易接受。聲音低沉一些,能使人更加理性,而且能夠平靜地思考問題,同時避免激發起孩子的抵抗情緒,讓孩子的反叛心理防線放鬆,對雙方的溝通非常有利。
家長在對孩子進行教育的時候,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緒,在行為上給孩子起到示範的作用。對於孩子而言,父母的言行舉止是非常重要的。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內心世界,孩子的情感世界是非常豐富的。孩子長期與父母相處,父母的生活習慣和處事方法對孩子的性格會產生微妙的影響。因此,父母在對孩子進行教育的時候,要注意採用恰當的語言,行為上不可以過於偏激,靈活採用多種方式對孩子進行教育。在與孩子交流的時候要將心比心,與孩子真誠地交流,以達到教育的目的。
《三字經》里有「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的訓誡。
請記住𝙗𝙖𝙣𝙭𝙞𝙖𝙗𝙖.𝙘𝙤𝙢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孔子曾經說過,「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父母的行為舉止對孩子的教育是無形的,且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
孩子受到知識和視野的局限,對事物的判斷能力有限。成人的行為和言語往往成為孩子模仿的主要對象。如果父母的行為上存在問題,孩子的思想道德上就很有可能存在問題。
孩子喜歡效仿,父母要用自己的行為對孩子進行引導式地教育,而不是用批評甚至責罵的方式教訓孩子。孩子的問題是家長自身問題的折射。家長發現孩子的問題,就要審視自身的錯誤。
事例解讀
同事說:「女兒比較內向,非常膽小,在課堂上不敢舉手發言,也不願意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關於這方面,我一直對她進行教育,用盡了各種方法,可是仍舊沒有獲得良好的效果。」
我說:「你的教育是單方面的,教育女兒的時候,為什麼不自我教育?」
她聽後稍稍愣了一下。
我說:「自己做不到的事情讓孩子去做,她當然不服了。」
同事明白了我的意思。晚上回家吃過飯後,同事將女兒喜歡的讀本拿過來,對女兒說:「我們每天朗讀一段故事怎麼樣?我念一段,你念一段。」
同事挑選了一個故事,自己先大聲朗讀了一段,之後讓女兒朗讀。
女兒拒絕,說:「媽媽讀得好,我聽媽媽讀。」
同事說:「媽媽讀累了,就我們兩個人,怕什麼呢?」
在同事的鼓勵下,女兒讀了一小段,聲音很小,但是讀得很流利。
此後,同事每天晚上都與女兒朗讀一個故事,女兒朗讀的聲音越來越大。一個月過去了,一天,同事很高興地對朋友說:「我女兒現在主動朗讀了,而且聲情並茂。」
古人云:「言傳不如身教。」總是指責孩子的錯誤,莫不如自己將事情做到位,孩子效仿正確的做法,逐漸養成習慣,孩子的良好品行就會逐漸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