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爸爸和窮爸爸的關鍵區別在於金錢思維
2024-10-08 14:41:56
作者: 寧十一
你是一個窮爸爸還是富爸爸,區別不在於西裝革履還是平民衣衫,那只是表象,真正的區別是對金錢的看法。父親不同的金錢思維,決定孩子未來將存身哪個階層。
被稱為「百萬富翁教父」和「金錢教練」的羅伯特·清崎,在著作《富爸爸窮爸爸》中寫了兩個爸爸。一個是擁有博士頭銜,曾任職夏威夷州教育廳廳長的親生父親,被他稱為「窮爸爸」,另外一位是他好朋友的爸爸,一位只有初中學歷的商人,被他稱作「富爸爸」。
羅伯特·清崎從小就在接受兩位對金錢擁有不同看法的爸爸的教育。
羅伯特的親生父親常教育他,貪婪的人會變成魔鬼,所以一定要節儉。當羅伯特遇到喜歡的東西,父親就以東西太貴為由,拒絕他的請求。
可「富爸爸」卻告訴他,貧窮才會讓人變成魔鬼,因為貧窮會讓一個原本善良的人趨向邪惡。而錢財卻能幫助很多人,把惡根除掉。「富爸爸」還會教育他,遇到喜歡的東西時,應該想的是要怎麼樣才能買得起它。
比起「窮爸爸」放棄購買的省錢教育,「富爸爸」卻在促使他努力去爭取財富。貧窮的人與富貴的人最大的區別不是財富多少,而是對金錢的理解和認知深度。在多數家庭中,父親代表著家庭的財富值,所以父親的金錢思維對孩子的影響最大。真正的富爸爸不是給孩子留下多少遺產,而是懂得培養孩子正確的財富意識。
本書首發𝕓𝕒𝕟𝕩𝕚𝕒𝕓𝕒.𝕔𝕠𝕞,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世界上最著名的投資商沃倫·巴菲特有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他沒有把全部家產留給子女,他認為與其讓孩子享受父母辛苦掙來的錢,不如教會他們如何投資生活。
他的兒子彼得並沒有因為自己是「股神」的兒子就失去了個人魅力,如今他已是一對雙胞胎女兒的父親,也是著名的音樂家。
大部分人認為靠著有錢的父親,彼得的人生起點本來就高,一定沒有生活上的壓力,可事實並非如此。
當年酷愛音樂的彼得想舉辦一場巡迴演唱會,開口就找父親借錢。但父親只給了他一成,剩下的九成需要他自己想辦法。父親還特意教導他,已想好的事情就不能輕易放棄。
彼得不僅沒有放棄,還憑藉個人能力籌到了足夠的錢完成巡演,獲得了格萊美大獎。
彼得回憶說:「我小時候只能走著去上學,因為沒有車接送。離開大學後,我就開始了自力更生,不僅要獨立承擔音樂工作室的所有開銷,還要自己還房貸。」
彼得說,能有一個「股神」爸爸,的確是人生的幸事,但最幸運的是他從父親那裡學來了一套人生哲學——人生不能靠任何人給予,只能靠自己打拼。
對於父親,彼得說在他20歲左右的時候,父親就已經是被世界公認的大富翁,但他從沒有因為財富而發生任何改變,他依然熱愛自己的工作。父親還告訴他,金錢換不來幸福,更不應該因為金錢才去工作,幸福和快樂需要自己去追求,而財富是跟著人的幸福和工作而來的。
巴菲特認為,不應把灌輸作為教育孩子的核心,而是在愛的基礎上給孩子足夠自由的空間,讓孩子去過具有創造性的生活。
很多普通家庭從小就在告訴孩子,父母拼命掙錢就是為了給他攢錢,供他讀書,給他買房子娶媳婦,一個處處有金錢支持有退路的孩子,容易缺乏毅力和韌性,也容易養成不停向父母索取的壞習慣。
羅伯特·清崎在《富爸爸窮爸爸》中寫道:如果你不能讓孩子對金錢有足夠的認識,以後或許會有人替代你來教育他。會是些什麼人呢?也許是騙子,也許是奸詐的商人,也許是債主,也許是警方,也許是生活本身。真正的「富爸爸」不會給孩子灌輸錢就是依靠的想法。
現實中有太多的例子證明,有錢不代表一生富貴。父親雖然見多識廣,財源不斷,但思維相當貧瘠,對孩子從不多加約束,任由他們舉著富二代的大旗,混跡各種娛樂場所,參加各種奢靡活動,揮錢如紙。一旦父親倒下,這樣的孩子只會在最短的時間內敗光家產,跌入貧瘠。
「富爸爸」絕對不會讓孩子養成肆意揮霍的習慣。越是富豪爸爸,越會教孩子懂得珍惜,了解賺錢的辛苦。李嘉誠送兩個兒子去國外讀書,在校期間,他們並沒有像人們想像中的那樣有花不完的零用錢,恰恰相反,他們的生活費用相對來說非常低。與學校里那些大手大腳花錢的同學們相比,李澤鉅和李澤楷甚至懷疑自己的父親是不是真的富有。因為「小氣爸爸」不僅很少給他們零花錢,還常常鼓勵他們勤工儉學,自己掙零用錢,所以李澤鉅和李澤楷在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做雜工、侍應生。
李澤楷每個星期日都到高爾夫球場做球童,看著小小的兒子背著大大的皮袋跑來跑去,李嘉誠甚是開心。而當李澤楷告訴他把掙來的錢拿去資助有困難的孩子時,他更是笑逐顏開。他開心地對妻子莊月明說:「月明,好!孩子像這樣發展下去,將來准有出息。」
學習富爸爸的金錢觀,給孩子正確的財商教育,讓孩子成為金錢的主人,而不是奴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