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2024-10-08 14:41:17
作者: 寧十一
2020年高考已塵埃落定,各地關於高考狀元的報導卻熱度未減。有父母感嘆「優秀的孩子都是別人家的」,還有父母感嘆「天才無法複製」。
但看多了高考狀元的報導,發現學霸們有著驚人的相似點,這個相似點不是出身,不是智商,而是家庭環境。優秀孩子的因,在家庭;優秀孩子的根,在父母。
一
2019年,徐嘉驁以720分的成績奪得浙江省的高考狀元。他成為高考狀元的消息公布不久,他的爸爸發了一條朋友圈:「狀元只是虛名,希望你以後千萬不要被虛名所累,腳踏實地,順其自然……天地有大美,美的是自然;流水不爭先,爭的是滔滔不絕!」
徐嘉驁爸爸的這條朋友圈迅速在網上走紅,爸爸有如此格局,孩子又怎會不優秀?
很多父母都羨慕別人家的孩子爭氣、優秀,卻忽略了優秀的孩子背後必定也站著優秀的家長。真正的教育,靠的從來不是點石成金的金手指,而是春風化雨的無聲感化。不停刷手機的父母,怎麼有底氣要求孩子去刻苦讀書?
2014年安徽理科狀元董吉洋說:「偶爾我會厭學,不想看書,爸媽注意到了,也不說什麼,就把電視關掉,坐下來看書。看到他們在看書,我也就不好意思不看書了。」
獲得《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總冠軍的武亦姝,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清華大學。她的爸爸是一名優秀的律師,但每天下午4:30就會關機陪伴女兒。
有人把孩子的優秀解讀為天賦,但我們更應該看到站在背後支撐他們的父母。曾經一個裝修改造節目的回訪視頻在網上火了,一家三口住在只有10平方米的小房子裡。他們不裝電視,每天的樂趣就是看書。他們的空間狹小,但爸爸每周都會買花。媽媽拒絕了設計師為房間增設衣櫃的計劃,說:「我寧可不要衣櫃,而是換成書架。」
真正優秀的父母即便在金錢上無法給予孩子很多,但只要他們眼光長遠、自律堅持、樂觀平和,那麼和他們生活在一起的孩子,耳濡目染之下,一定不會差。
相反,如果父母崇尚的不是知識,而是讀書無用論,只看到早早輟學打工賺錢的短期利益,而非孩子長遠的未來,甚至認為「上不上大學都無所謂」「研究生畢業還沒打工掙的錢多」,如此眼界,自然只能教出沒出息的孩子。
曾在網上看到一個故事,講的是一個女孩學習非常用功,每次考試都名列前茅。但她高二忽然輟學,原來她的父母開了一個早點鋪,非常忙,讓她回家幫忙帶弟弟。班主任去家訪,希望女孩能回校讀書。沒想到女孩的爸爸直接說,女孩子早晚都要嫁人生娃,讀那麼多書有啥用?每年一千多的學費還不如留著以後買嫁妝,過幾年找個好婆家。
只看到眼前一尺遠,為了一點小利不惜放棄孩子一輩子前程的爸爸,又怎麼能去怪孩子不爭氣、不努力?又有什麼資格奢望孩子有本事、有出息?
二
相較於父親的格局對孩子的影響,母親對孩子影響最大的一面是她的情緒。曼徹斯特大學心理學教授埃德·特洛尼克曾做了一個非常有名的實驗。實驗開始是一個母親和孩子親密互動,孩子非常開心。然後,母親開始變得面無表情,無論孩子怎麼做,母親都無動於衷。最後,與母親互動失敗的孩子情緒崩潰,開始大哭。
媽媽是孩子最早和最權威的情緒導師。孩子要從媽媽的情緒反應中感知情緒控制力,如果媽媽的情緒總是焦慮不安或者失控,那麼孩子的情緒也會很不穩定;如果媽媽喜怒無常,那麼孩子自然也會脾氣暴躁。
孩子最怕的是媽媽的冷漠和無視,那意味著孩子無法和媽媽之間建立穩定親密的依戀關係。而這種關係,是孩子獲取外界安全認知的重要來源。沒有安全感的孩子會非常自卑、膽小,與人相處唯唯諾諾,處處討好別人。
2020年,湖北省的高考理科狀元是一個名叫唐楚玥的女孩,高考成績725分。讓人驚訝的是,唐楚玥不僅成績好,而且多才多藝。有人問唐媽媽是怎麼培養女兒的。唐媽媽笑著說:「沒有刻意培養過。」她的回答也許讓很多人不屑,甚至覺得她有點「裝」,但看她在一群焦慮的家長中一臉平和淡定的神態,幾乎可以猜出孩子優秀的原因。她說,她從沒有給女兒施加過太多壓力。
的確,媽媽越是情緒穩定平和,越能給孩子安全感。沒有逼迫,沒有打罵,反而更能激發孩子努力向上的內驅力。
三
在我們唯恐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時,要明白自己才是孩子的起跑線。父母的言行是孩子最好的教材,一個人的原生家庭,對於他的智力、性格、品德的養成,有關鍵性的影響。
孩子在18歲之前,家庭教育的影響比例超過60%,而學校的教育只占30%,剩下不到10%來自社會教育。可以說,孩子之間的競爭,說到底,是父母之間的競爭。
孩子每一天都在成長,父母作為孩子飛翔的起點,必須不斷學習和提升自己。在孩子成為「別人家的孩子」之前,願我們先成為「別人家的父母」。努力奮進的父母,才配得上脫穎而出的孩子!
謹以此書,獻給所有想要「別人家的孩子」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