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學習成績好,發散性思維很重要
2024-10-08 14:39:45
作者: 范曉軍
高斯是一位享譽世界的數學家。在他上小學一年級時,他的老師曾在黑板上寫下一道題目:1+2+3+……+100=?
在別的同學還在埋頭苦算,抱怨題目好難、計算量好大時,高斯迅速地站了起來。
老師皺著眉頭問:「高斯,你怎麼站起來了?是算出答案了嗎?」
高斯自信地回答:「5050。」
老師驚訝於高斯的計算速度,就問他:「你為什麼會計算得那麼快呢?你用了什麼方法?」
高斯回答說:「我將這道題目的首尾數字1與100相加,得到的和乘以100,最後再除以2,答案就是5050。」
高斯的答案正不正確?
直到數分鐘後,有同學計算出結果,才知道高斯的答案是正確的。
本書首發𝐛𝐚𝐧𝐱𝐢𝐚𝐛𝐚.𝐜𝐨𝐦,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高斯為什麼會想到這麼快的解題方法?其實,這歸功於他的發散性思維,而這也是發散性思維的魅力所在。
什麼是發散性思維?它也稱輻射思維、擴散思維,是指大腦在思維時會呈現出一種擴散狀態的思維方式,表現為思維視線廣闊,思維呈多維發散狀。而發散性思維強的孩子,其大腦異常活躍,想問題、處理問題往往要比別的孩子快很多,在學習上也是小天才般的存在。
說到這兒,相信許多父母都非常好奇自己孩子的發散性思維能力如何,想要知道結果,不如讓孩子做一做下面這道測試題:
從前,有一個小山村,村邊有一棵大樹,樹下有一頭牛。牛的主人將兩米長的繩子拴在了牛的鼻子上。沒過一會兒,牛主人拿來了一堆青草,他把青草放在距離大樹三米遠的地方,然後就回去休息了。等他再次回來時,發現牛居然把青草吃光了。
牛鼻子上的繩子沒有斷,也沒有被解開,那麼牛是怎麼吃到並吃光青草的呢?
這是一道典型的考驗發散性思維的題目,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就會得到不同的答案。比如:如果以為牛是被系在樹上的,其身子的長度加上繩子的長度,就遠遠不止三米,牛可以用腿將草勾到身邊,這樣就能吃到草了;題目中並沒有認定牛是被系在樹上的,很有可能牛是被固定在主人丟放青草的旁邊,所以吃起草來輕而易舉;也有可能,主人在離開的時候,有人見牛被拴在樹上,便好心地將青草拿到了牛的身邊。
如果你的孩子的答案五花八門,不要認為孩子是在投機取巧,因為這正是孩子應用發散性思維得到的答案。對孩子來說,發散性思維的最明顯的表現就是「一題多解」「一事多寫」「一物多用」等,所以孩子的答案越多,其發散性思維能力就越強,而答案越少或想不出答案,那麼鍛鍊其發散性思維迫在眉睫。
曾經有一位著名心理學家做過這樣一個實驗:用粉筆在黑板上畫一個圓圈,讓各個年齡段的孩子表達對這個圓圈的看法。大學生覺得很簡單、很幼稚,不想回答;高中生認為是零;初中生認為是英文字母「O」;唯有小學生和年紀更小的孩子回答得最有趣,他們回答是太陽、是月亮、是皮球、是燒餅、是老師發脾氣時的眼睛……這個實驗的結果告訴人們,年紀越小的孩子,思維越活躍,發散性思維就越強。因此,父母要趁著孩子年齡尚小之際,加以鍛鍊孩子的發散性思維。如何鍛鍊孩子的發散性思維能力呢?
首先,引導孩子學會用不同的方法去解決問題。父母要明白,發散性思維的重要特徵就是不求唯一的答案。所以,當孩子遇到一個困難或一個難題時,要鼓勵孩子不要只用一種方式解決問題,讓孩子再思考思考,看看還有哪種解決方法。當孩子在嘗試思考其他方法時,既能擺脫慣有的思維模式,又能發散出新的思維。
其次,與孩子共同討論問題。當孩子與父母一同討論問題時,會讓孩子理解父母的思維方式,也能讓父母知道孩子的思維方式。通過共同討論,不僅能幫助孩子打破自己原有的思維局限,還能開拓孩子的思維廣度。同時,孩子與父母討論的過程中,能幫助其完善思路。
最後,鼓勵孩子多質疑,多問為什麼。孩子的求知慾和好奇心向來很強,他們對各種事物存在著疑問,而這些疑問恰好是激發孩子發散性思維的催化劑。所以,當孩子向父母提問為什麼時,父母不能拒絕回答,或是回答不知道,應該耐心地告訴孩子,或是與孩子一同去尋找答案。
有位名人說過,每一個能從多角度看待並解決問題的高手必定是發散性思維的高手。而發散性思維能力較強的人,其所展現的創新思維也是超強的。所以,父母在培養孩子的發散性思維時,一定要多花心思,多費時間,要知道,鍛鍊孩子的發散性思維比教授孩子知識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