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分「聽話」,孩子早已壓抑了天性
2024-10-08 14:38:37
作者: 范曉軍
知名心理專家武志紅老師曾指出,中國的家庭教育普遍存在著三個問題,那就是聽話、傷害和溺愛。
確實如此,「聽話」可以說是中國家庭教育最關鍵的詞語之一。父母們誇獎孩子的時候,最喜歡夸「這孩子真聽話!」「你真是一個聽話的好孩子!」培養一個聽話的好孩子,也成為很多父母的目標。他們認為好孩子就應該聽父母的話,循規蹈矩、不調皮搗亂、不反叛父母。甚至有些父母誇張地認為,只要你是我的孩子,不管你多大年紀,哪怕已經成了家,哪怕已經有了自己的孩子,你還是要聽父母的話。
關於這一點,武志紅講了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故事。
當時武志紅在廣州日報工作,開闢了一個關於傾訴的專欄。一天,他收到了一個女孩兒的郵件,說自己和男朋友已經談了三年戀愛了,兩人感情非常好。但是女孩兒的媽媽卻堅決反對兩人在一起,最後竟然以死相逼,讓女孩兒和男朋友分手。
一邊是深愛的男朋友,一邊是同樣深愛的母親,這個女孩兒不知道怎麼選擇,說自己非常痛苦。
本章節來源於ʙᴀɴxɪᴀʙᴀ.ᴄᴏᴍ
為了幫助女孩兒解決這個問題,武志紅約了她和媽媽在一家安靜的西餐廳見面,想要了解媽媽究竟是怎麼想的。
他問女孩兒的媽媽:「您為什麼要反對女兒和男朋友在一起呢?有什麼自己的理由嗎?」
女孩兒的媽媽說:「我女兒長得這麼漂亮,我覺得那個男孩兒根本配不上她。」
聽了媽媽的話,武志紅非常直接地說:「說實話,不怕您生氣。我覺得您的女兒真說不上多麼漂亮,最多只能算長得端正。您怎麼會覺得兩人不般配呢?」
這位媽媽聽了武志紅的話,立即給出了第二個理由。她說:「他們兩人在學歷上有很大的差距,我女兒學歷這麼高,那個男孩學歷那麼低,兩人怎麼能般配呢?」可據武志紅了解,兩人的差距並不是非常大,女孩兒是大學本科學歷,男孩兒是大專學歷。而且,就現在的工作和收入來說,男孩兒明顯比女孩兒更具有優勢,收入是女孩兒的三倍。
眼看自己的理由都被武志紅駁倒了,這個媽媽突然陷入了一種歇斯底里狀態,她大聲地喊道:「她之前是一個聽話的孩子,什麼都聽我的,就是我的貼心小棉襖!可是她竟然為了那個男孩兒和我作對。她背叛了我!之前,她答應過我,什麼事情都會告訴我,結果她竟然偷偷地談戀愛。要不是被我發現了,她還想要瞞我更久!」
最後,這個媽媽憤怒地喊著:「她騙我!她背叛了我!」
直到這時,武志紅才明白了這個媽媽拼命反對女兒戀愛的原因——女兒沒有聽媽媽的話!因為媽媽習慣了讓女兒聽自己的話,一旦女兒「不聽話」了,這位媽媽就無法忍受了。她想要贏回那個事事順從自己、聽自己話的女兒,所以不惜一切代價來阻止女兒戀愛,甚至不顧女兒是不是幸福。
結果,這個女孩兒還是聽了媽媽的話,和心愛的男朋友分手。但是她也學會了反抗,不再為了聽媽媽的話而壓抑自己——她選擇了離開自己的媽媽,到一個新的地方重新生活。
這是一個悲傷的故事,就是因為這個母親要求孩子過分「聽話」,結果讓孩子失去了幸福,也讓自己失去了孩子的愛。女孩兒和母親之間再也回不到曾經的親密、貼心了!
然而,現實生活中,類似的故事卻時常在我們身邊發生。不妨想一想,培養聽話的孩子真的是我們的目標嗎?聽話的孩子真的是「好」孩子嗎?這樣的孩子確實聽話乖巧、循規蹈矩,可是不是也缺少了自由的成長、天然的本性呢?
過分「聽話」的孩子,在家絕對聽父母的話,在學校絕對聽老師的話。長大了之後,他們也會習慣聽別人的話,任憑別人指使和控制。即便他們內心有自己的想法,他們也不敢或是懶於表達和反抗,久而久之,使得自我和天性受到了極大的壓抑。
很多時候,他們習慣忽視自己的真正需要,用壓抑自己的形式來迎合和配合父母,就是為了得到「你是一個好孩子」「你是一個聽話的孩子」這樣的評價。比如他不喜歡彈琴,習慣和朋友們一起踢足球,可是面對父母「你今天下午應該好好彈琴」的要求,他往往會壓抑想要踢球的想法,強迫自己坐在房間裡「努力」地練習彈琴。
結果呢?他的內心需求沒有得到滿足,真正的欲望受到壓抑,以至於根本無法獲得快樂感和滿足感。時間長了,孩子就會變得越來越自卑、孤獨,從而失去了生命的真實感。而且他會習慣為了別人眼光而活著,甚至喜歡通過討好別人來獲得所謂的支持和讚賞。
作為父母,我們應明白一個道理,孩子的「不聽話」是天性的使然。如果為了所謂的「為了孩子好」逼迫孩子聽話,就會壓抑孩子的天性,對孩子的心理健康和未來成長都帶來巨大的傷害。
更何況,很多父母讓孩子「聽話」,並不是真的為孩子好,而是為了滿足自己掌控孩子的目的,獲得一種內心的滿足。
過分「聽話」,孩子就會嚴重壓抑自己的天性。因此,我們要允許孩子的「不聽話」,尊重他們的個性和選擇,尊重他們的需求和想法。如此一來,孩子才能早日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獨自面對生活和挑戰,成長為真正優秀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