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政策
2024-10-08 14:29:37
作者: (英)約翰·馬里奧特 格蘭特·羅伯遜
從1884年到1887年這三年間,歐洲政局出現了一系列危機。英國捲入了埃及爭端,與法國的關係變得十分緊張;1885年由於俄國威脅到阿富汗,英國幾乎就要與俄國開戰;東魯米利亞與保加利亞結盟,塞爾維亞爆發戰爭,保加利亞爆發革命,這些都使得奧地利和俄國的關係惡化;法國的布朗熱事件、法國軍事力量的增強還有邊境問題似乎都預示著另一場普法戰爭;俄國媒體不斷對德國和俾斯麥發起攻擊,而德國就接受這些攻擊。為期七年的軍事預算法案到1888年即將到期,但應該能夠再次通過,於是德國政府決定大幅度增加軍隊數量。帝國議會提出了折中方案,但被俾斯麥拒絕,隨之而來的大選讓人感到無比興奮。新的帝國議會通過了政府的擴軍計劃。俄國的危險非但沒有減少,反而增加了。一場激烈的關稅戰爭爆發了,雙方針鋒相對相互報復。1888年2月,德國政府提出了一項補充軍事法,為戰爭事業增加了50萬兵力,還為軍事裝備提供了1400萬英鎊的特別撥款。
這項軍事法遭到了強烈的批評。1888年2月6日,俾斯麥在他最偉大的演講中用大師般的語言詳細回顧了他的外交政策,最後以一句著名的話作為結束:「除了上帝之外,我們德意志人不畏懼任何人!」他用絕對的權威平息了所有反對的聲音。俾斯麥從政多年,這是他在議會上取得的最重要和最顯著的勝利,當天晚上宰相府前的遊行標誌著他的聲望達到了頂點,民眾慷慨激昂,群情洶湧,其聲勢之浩大,令人不禁想起1870年7月颳起的颶風(普法戰爭)。相比之下,當時發表的《三國同盟條約》文本則顯得平淡無奇了。俾斯麥最好的傳記作家法國的M. 馬特先生指出,這一演講在彼得格勒和巴黎產生的影響完全不亞於在柏林產生的影響,它產生了俾斯麥奮鬥十七年所不願意看到的結果,法俄兩國締結友好關係,最後不可避免地發展為兩國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