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從厭學到好學,從好學到學霸> 用「成功體驗」培養孩子學習的自信心

用「成功體驗」培養孩子學習的自信心

2024-10-13 04:00:34 作者: 曉丹

  在美國兩所學校進行了一次調查,一所學校的孩子學習認真、成績優良,大部分孩子都考上了中學;而另一所學校的孩子經常出問題,大部分畢業生都「光顧」過少年管教所。為什麼會出現後一種情況呢?原來孩子們認為自己經常受到訓斥,今後還會受到訓斥,反正早晚要進少年管教所。也就是說,拋開能力和性格的因素,孩子不學好主要是因為「反正會怎麼怎麼樣」的「失敗體驗」。作為父母,為了根治孩子厭學,重要的是如何幫助孩子從「我不行」的失敗體驗的泥潭中走出來,培養孩子「我能行」的成功體驗。因為「我能行」,才會愛學習。

  常常聽人說,無論一名專業棒球投手的經驗多麼豐富,季度比賽首場「領先」勝過任何靈丹妙藥,只要有了「領先」的「成功體驗」,其後無論擊球手如何擊打,投手的投球都會讓人刮目相看。因為「成功」的體驗使投手的精神面貌發生了180 ?的轉變。

  

  「成功體驗」可以說是培養孩子自信心的不二法門。厭學的孩子往往很自卑,常常覺得自己什麼都不行,所以一旦出現了突破口,讓他們有了「成功體驗」,他們對學習的態度就會改觀。

  訣竅一 讓孩子做一道以前會做的題

  當父母問孩子「這道題你會不會」,孩子說「不會」,當父母又問「這個公式你懂不懂」,孩子回答「不懂」的時候,沒有一個家長不焦急萬分,希望孩子把「不會」「不懂」的問題全都「弄會」「弄懂」。家長們的這種心情是可以理解的,然而這種做法卻加強了孩子「不會」「不懂」的感覺,讓孩子越來越沒有自信,這樣一來就會導致惡性循環。需要想辦法從某個地方入手,打破惡性循環的連結。例如,在孩子不注意的情況下,偷偷從不久前才做過的題當中,找出孩子最有把握做出的題讓孩子去做。這些題既可以是一學期前學過的完全掌握的東西,也可以是一年前記住的東西。孩子通過做這些題在不知不覺中體會到「會」的感覺,有一種獲得成功的快感,並通過「成功體驗」來恢復自信,同時還可以加強自以為完全掌握而實際沒有掌握的薄弱之處,打敗學習路上的攔路虎。

  有一個小學教師,他出題考孩子光是打分就打個沒完。他針對每個孩子做錯的地方反覆去考,直到孩子取得滿分為止。哪怕是對最差的孩子他也十分耐心,直到孩子得了滿分,他才會放他們回家。如果問孩子討厭不討厭這種方式,孩子們回答這種方式能讓他們有成功的感覺,回家時心情舒暢。

  這個老師的做法實在是發人深省。學習不好的孩子得了100分,這100分給了他們成功的體驗。

  訣竅二 把學習集中到一門功課上

  把從某種體驗得到的心情向後延,甚至擴散到其他體驗,這在心理學上叫「泛化」。成功體驗之所以具有治療厭學的效果,這是因為我們可以看到這樣一種現象,即,一個孩子哪怕只在一門功課上成績出眾,他的自信也會「泛化」到其他功課中去。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某一特定的時間裡讓孩子放棄別的功課,全力以赴學習一門功課一定會產生好的效果。如果他哪一門功課測驗取得了100分,那麼他從「滿分體驗」獲得的好心情也會「泛化」到其他的功課中去,從而進一步燃起孩子的學習熱情。這就是所謂「一點突破,全面開花」的構想。此外,這種方法還有一個優點,它可以讓孩子自己有這樣一種預想:「既然在這門功課上花力氣會取得好成績,那麼在其他功課上花同樣力氣的話,想必也能取得好成績。」

  訣竅三 讓孩子感受學習之外的成功喜悅

  當高爾夫選手尾崎打算由專業壘球選手改行做專業高爾夫球選手時,下決心3年內通過專業考試,3年內不去見家人,並決心戒掉菸酒,這一切他都做到了。戒掉菸酒還好說,可對剛剛做爸爸的尾崎選手來說,和家人分開是一件多麼痛苦的事情啊!然而尾崎選手始終信守他的誓言,並實現了自己的願望。尾崎說過一句話:「如此痛苦的事我都能做到,還有什麼做不到的呢?!」這是一種自信。如果說是什麼使尾崎活躍在今天的球場上的話,便是這種自信。

  無論做什麼事,3年很難堅持下來。但是如果3天的話,誰都不會覺得難。能不能讓孩子嘗試3天不去做他最喜歡的事,比如說不看漫畫呢?孩子能堅持3天,是一件好事。「瞧瞧,只要做哪能做不到呢?」如果父母讓孩子親身體會並確信自己「能做到」,那麼孩子就一定會變得自信。這種自信是可以轉移到孩子的學習上去的。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