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把孩子當成替身

2024-10-08 14:08:06 作者: 曉丹

  俗話說:「可憐天下父母心。」做父母的,哪個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個好的未來。可是,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有意識或者無意識地把孩子當作自己的附屬品,成為自己的「替身」 「傀儡」。

  老王小時候被周圍的人稱為「神童」,但是因為家境貧困,小學沒念完就輟學打工了。為此老王一直耿耿於懷,認為命運對自己太不公平,如果當時能夠一直讀書,現在一定能夠有所作為,而不是成為一個僅僅靠體力勞動來維持生存的普通工人。

  孩子小王出生以後,老王把一切的希望都寄托在小王身上,絕對不允許自己的悲劇在孩子身上重演。為了讓孩子好好讀書,完成自己小時候未實現的夢想,老王恨不得把自己的一切都用在對孩子的教育上。他從來不肯讓孩子做一點家務,給孩子請最好的老師,上最好的學校。當然,他對小王也是嚴格要求。

  小王沒有辜負父親的期望,成績在學校中一直名列前茅。不過,小王性格內向,除了學習以外,基本沒有什麼別的興趣,也很少和別人交往。到了高三,老王更是勤加督促,生怕孩子因為一時的大意考不上好的大學。

  令老王意想不到的是,當北京某重點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寄到的時候,一向乖巧的小王竟然留下一封信,離家出走了。

  「……對不起,爸爸,我真的好累。我覺得這麼多年以來,我一直不是自己,沒有思想、沒有靈魂、沒有朋友,除了不斷地學習、學習、學習,我一無所有,您的意志就是一切,我就是另外一個您……我真的好希望能讓您開心,可是我真的無法忍受現在這樣的生活了……」

  老王瘋了一樣尋找自己的孩子,兩個月以後終於在異地的一個城市找到了身心俱疲的小王。雖然小王重新回到了老王的身邊,但是卻再也不肯去上學了,而且一看到書本就頭疼、噁心。在老師的建議下,小王去看了心理醫生,結果是得上了嚴重的厭學症。老王欲哭無淚:「我究竟做錯了什麼啊?!」

  本章節來源於𝒃𝒂𝒏𝒙𝒊𝒂𝒃𝒂.𝒄𝒐𝒎

  教育專家蔡芹老師說:「家長們總是在忙著為孩子編織夢想,卻很少問孩子是否願意接受這個夢想,也不在乎孩子是否有自己的夢想。」

  現實中,許多家長並不是真正為孩子的前途和健康考慮,而是把孩子作為實現自己理想的「替身」,讓孩子將來為自己爭面子、掙大錢。說穿了,家長實際上是為自己考慮,孩子的肩上背負了家長太多的期望。例如,有的孩子並不喜歡跳舞,但家長認為跳舞可以讓孩子將來出人頭地。還有的家長,因為曾經有過類似的夢想卻因種種原因未能實現,於是就硬要孩子學。在這種強迫狀態下,孩子根本沒有學習興趣,也無從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再加上孩子青春期和性格形成期的逆反心理,很容易產生厭學的情緒。

  那麼,面對因這類原因而叛逆、厭學的孩子,家長的教育思想應該這樣調整:

  首先,家長要明確一件事,那就是孩子的未來是孩子自己的。孩子是父母的希望,但是絕對不是父母的傀儡。我們首先要尊重孩子,並讓孩子感覺到這種尊重,使他們知道父母不僅在乎他們的成績更在乎他們的感受。一切問題的解決方法,都是從彼此的尊重與交流開始。

  其次,孩子的學習興趣是需要引導、培養的,而不是強加的。兒童教育的關鍵是為了讓孩子獲得豐富的人生經驗和童年樂趣。一方面,父母對孩子的指導作用十分重要;另一方面,孩子的自身喜好也不應該忽視。

  比如,孩子不喜歡書法,對學習書法十分厭煩,父母可以引導孩子發現書法中隱藏的樂趣,讓孩子逐漸產生對書法的興趣。或者觀察孩子感興趣的是什麼,讓孩子學習他感興趣的東西,而不是一味地用父母的權威去強迫孩子學習。興趣是創造之母,沒有興趣的學習是枯燥、無效的。

  教育的關鍵在於父母與孩子之間建立起一種良性的互動關係,父母要發揮對孩子成長的引導作用,要對孩子因材施教,因勢利導。

  同時,父母對子女要有合理的期望值,要注意教育的方式方法。隨著社會進步和經濟的發展,人們的價值觀念時時更新,成才標準多種多樣,正所謂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只有在尊重孩子意願的前提下,充分開發孩子的智力和潛能,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才能使他們在父母殷殷希望的陪伴下,一步步走向成功,既實現了自我,又了卻了父母的心愿,使父母與孩子實現「雙贏」,共同擁有美好的未來。

  從孩子出生起,父母就為了孩子的未來而開始苦心經營培養孩子這項「偉大工程」,他們付出的不僅僅是時間、金錢,更是全部心血和深深的愛。為了讓這份愛完全發揮作用,成為幫助孩子騰飛的翅膀,而不是阻礙孩子成長的障礙,父母們應該注意關愛的方式。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不要期望孩子成為自己的「替身」,而要讓孩子成為最適應社會的人。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