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不懂孩子內心的父母,培養不出優秀的孩子> 讓孩子從叛逆的「泥沼」里爬出來

讓孩子從叛逆的「泥沼」里爬出來

2024-10-08 13:56:34 作者: 曉平

  相信做父母的都有這樣的體會,孩子小的時候一般都非常聽話,可是慢慢長大點後,或多或少都有些「不受教」「不聽話」,總是喜歡和自己對著幹,你讓他往東他偏往西。而且,你越是耳提面命、諄諄教導,孩子越會對著幹,不管你說什麼,也不管對自己有多大好處,一律先否定再說。

  瑋瑋原本是個很聽話的孩子,學習成績也很優異,爸爸媽媽一直為有這樣一個女兒而驕傲,所以一直以來對她十分放心。但最近情況悄悄發生了變化。瑋瑋的爸爸媽媽發覺,以前很乖的女兒現在十分情緒化,動不動就發一些莫名火,有時候爸爸媽媽多說兩句,她就會表現出滿臉的不耐煩。

  周末的早上,媽媽叫瑋瑋起床吃飯。等了半天,瑋瑋都沒有出來。媽媽催促了幾句,瑋瑋卻用被子蒙住了頭:「好啦,不要叫了,你們先吃。」

  好不容易等瑋瑋洗漱好,媽媽趕緊給她端上早餐,一邊夾菜,一邊囑咐:「來,多吃點蔬菜,對身體好。」誰知,瑋瑋大叫著「我不要」,並把菜扔回了菜盤。

  看到這種場景,媽媽無奈地嘆了一口氣,說趁著周末一起去鄉下的奶奶家看看。瑋瑋以前最喜歡去奶奶家,現在卻撇撇嘴說道:「沒有什麼好玩的,我不想去,我要在家看電視,要去你們去。」後來還是爸爸參與進來,好說歹說,瑋瑋才跟著去了。但一路上她一直嘀嘀咕咕的,十分不高興。

  「瑋瑋,在車上要坐好。」

  瑋瑋把左腿伸了回去,誰知立即又將右腿搭了上來。

  「瑋瑋,一會兒見到長輩要問好。」

  請記住𝒃𝒂𝒏𝒙𝒊𝒂𝒃𝒂.𝒄𝒐𝒎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我知道了,真煩人。」

  ……

  明明孩子近在眼前,卻仿佛遠在天邊。為什麼會這樣呢?孩子的種種表現看似不可理喻,實際上就是所謂的逆反心理。叛逆,顧名思義就是反叛的思想、行為……比如孩子違背父母的本意行事,常常故意做一些父母反對的事情,哪個父母遇上這樣的孩子都會苦惱不已、不知所措。

  為了讓叛逆的孩子聽話,不少父母會生氣發火,但是粗暴的訓斥不僅不會發揮預期的作用,很有可能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有時候也會激起他故意反叛的心理。

  那麼,孩子為什麼會出現叛逆的表現呢?

  其實,叛逆是孩子成長發育過程中必然會出現的階段。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孩子的自我意識隨之逐步增強,總希望做些自己喜歡的事,也希望遵從自己的意願,不喜歡聽從爸爸媽媽的安排及要求。再加上孩子愛表現,希望引起大人的注意等心理特徵,就會產生一些叛逆行為。

  換一句話說,叛逆的過程就是孩子逐步走向獨立和成熟的過程。

  我一直提倡父母要採取以柔克剛的教育方式,面對叛逆的孩子更是如此。當孩子「對著幹」的時候,父母不要驚慌失措,更不要大發雷霆,應該站在孩子成長的角度來看,孩子的叛逆表現實際上是證明了他的心理在成長,為此最好是採取示範、講道理或轉移注意力的方式,循循善誘。

  即便在有些事情上,孩子的想法不盡合理,父母也要尊重孩子的意見,讓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然後再幫他指出不足之處。這樣,孩子就會感受到自己是被尊重、被重視的,以後他也會願意對你坦誠他的想法。當孩子認識到自己的行為或者要求是不當的時候,自然也會糾正自己的想法和要求。

  在《少年兒童研究》雜誌上,有一項「對爸爸媽媽哪些地方不夠滿意」的調查。統計顯示,孩子對爸媽不夠滿意的地方有58項之多,比如動不動就發脾氣,不了解我的心;要求太嚴,標準太高;不接受我的意見;說話不算數;當我想做自己的事時,他們總不讓;總在罵我的時候誇獎別人等。

  看了這樣的結果,作為父母,你是怎麼想的呢?

  沒錯,孩子在父母面前的叛逆,原因其實不全在孩子身上,父母身上也存在很多問題,主要就是教育方式的問題。有些父母對自己要求鬆懈,卻對孩子要求非常嚴格,孩子又怎麼會服從管教?有些父母總把孩子當小孩子對待,這也不讓做,那也不讓做,孩子感到被束縛,豈能不反抗?

  換一個角度來說,為什麼我們喜歡聽話的孩子?說到底,我們只是希望孩子按照自己的意願做事。這顯然是一種省時省力還省心的教育方法,但這樣對待一個自我意識萌發,獨立性、自主性正蓬勃發展的孩子,不僅會讓孩子喪失判斷對錯的能力,甚至失去解決事情的能力,未免過於自私。

  孩子為什麼會和你「對著幹」?好好想一想,是不是你平時給孩子壓力過大?自己的嘮叨是不是過多?是不是沒有尊重孩子的想法?

  這段時間,明軒媽媽因為孩子的學習問題大傷腦筋。明軒馬上就要期末考試了,媽媽一直督促明軒要好好複習,可他非但不聽,反而回到家就玩遊戲。說過、打過、罵過,可是沒有任何效果,還差點把明軒逼得離家出走。「打罵都不聽,對於這個兒子,我失望透頂。」明軒媽媽抱怨道。

  我問:「你們每天跟他說話的內容該不會只有說教和責罵吧?」

  「不然還能說什麼?」明軒媽媽回道,「我們每天的工作那麼忙,那麼累,還要抽出時間監督他學習,為了什麼?不就是為了他嗎?可他倒好,對學習一點也不上心。明明做過的題目也不長記性,這次做錯的題下次依然錯……照這樣下去將來怎麼辦?我們就這一個兒子,以後就指望他了。」

  「你們有沒有想過,也許正是你們的一些言行舉止欠妥,才導致孩子叛逆,甚至想要逃離這個家呢?」我追問。

  看到明軒媽媽若有所思的樣子,我繼續說道:「你們總是逼著他學習,想讓他考個好成績,把自己的意願,甚至未來的希望,都強加在他的身上,有沒有想過他的感受呢?不要總是一味地責罵,不妨靜下心來和孩子好好談談,了解一下他的想法,發掘他身上好的方面,把責罵換成鼓勵和表揚。」

  從那天和我聊完天后,明軒媽媽開始改變自己的教育方式,每天抽出半小時與明軒溝通交流。起初明軒並不願意說什麼,一直保持沉默,後來漸漸感受到媽媽的誠意,他才敞開心扉說看到媽媽對自己寄予厚望,每天監督自己學習,他感到心理壓力很大,便產生了厭學情緒,越讓學越不想學。

  「孩子,你不必有太大壓力,學習不是為了考個好分數,而是學習知識,掌握本領,這些都是你將來謀生的手段。你盡力就好,如果累了,就歇歇……」明軒媽媽說。

  這番發自肺腑的話語,令明軒的眼眶泛紅,之後也不再抗拒學習了。

  身為父母,我們不該讓孩子一切都聽從自己的安排。如果孩子的想法和要求合情合理的話,父母應該給予一定的理解和尊重,並且適當地放手讓孩子自己去解決。親身的實踐和感受,不僅可以提高孩子做事的能力,加深認識,積累經驗,也可以有效引導他們從叛逆的行為中解脫出來。

  調整自己的教育方式,然後積極解決問題。當你學會善待孩子的叛逆心理,你的孩子才更容易順利度過這段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時期。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