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24-10-08 13:53:50 作者: 曉平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天下所有父母的殷切希望,但任何一個優秀的孩子都不是橫空出世的奇蹟,而是有跡可循的因果。它的因,在家庭;它的根,在父母。

  如今越來越多的父母已經意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開始將更多的時間與精力放在對子女的教育上。然而,在實際教育的過程中,我們卻總是感覺力不從心,不僅難以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愛和關心,反而總是出現孩子調皮、不聽話、脾氣暴躁、愛頂嘴、叛逆等問題。

  更讓人遺憾的是,此時不少父母並沒有從實際出發,深刻反思自己,反而總是將問題的根源指向孩子,認為是孩子不聽話、不懂事、缺乏上進心和責任感、不懂得體諒父母……在「恨鐵不成鋼」的心理趨勢下,火氣一上來就會對孩子大吼大叫,或者說一些難聽的話,甚至會動手打孩子。

  事實上,家庭教育之所以出現問題,除了有孩子的原因,更大的責任在於父母。比如,有的父母為了維護自身尊嚴和權威,總是對孩子實行命令主義;有的父母按照自己的想法安排孩子的生活,絲毫不顧及孩子的意願;有的父母一看到孩子做錯事情就大吼大叫,卻不問問孩子為什麼這樣做……

  不懂得換位思考、與孩子平等溝通、傾聽孩子的心聲,這種教育方式是貽害無窮的。因為,當你做出這一切時,你就已經關閉了與孩子交流的大門,僅憑「想當然」進行教育。這會讓孩子的自我價值受到傷害,感覺自己是低劣的、無能的,這樣他不但不會改掉缺點,反而會愈演愈烈,失敗就會不可避免。

  正如一句教育專家所說:「懂孩子是教育孩子的開始,如果我們不懂孩子,那麼我們給孩子實施的教育,於孩子而言就是一場災難。」每一個做父母的,都應該好好想想:我們是否希望別人能明白自己內心的感受?能從我們的處境來體察我們的思想行為?其實,孩子同樣也有這樣的願望。

  這些年我接觸過不少父母,發現那些優秀孩子的父母其實有很多共同特質: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他們不會從自身立場和經驗出發,主觀地評判孩子的行為,也不會以自身預設或假設的既定標準來要求孩子,而是對孩子進行細緻的觀察,了解他們的行為目的、情感願望,設身處地地為孩子著想,像感受自己一樣去感受孩子的內心世界,與孩子一塊討論、研究可能的結果。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創造性,他們不僅需要父母的愛和陪伴,更需要父母的理解與支持。我們只有深入了解孩子的內心,準確把握孩子的心理,才能遠離斥責、吼叫和打罵,有的放矢地引導和教育孩子,讓孩子的內心陽光普照,讓親子教育變得溫馨而愉快……

  請記住𝒷𝒶𝓃𝓍𝒾𝒶𝒷𝒶.𝒸ℴ𝓂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那麼,如何走進孩子的世界呢?閱讀此書,相信你一定會找到想要的答案。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