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別替孩子走路,別給孩子挖坑> 知道如何牽手,更要懂得適時放手

知道如何牽手,更要懂得適時放手

2024-10-08 13:48:55 作者: 陳文姬

  5歲時,父母覺得孩子太小,什麼都不懂、不會,所以包辦孩子的所有事情。

  8歲時,父母覺得孩子笨手笨腳,簡單的小事兒都做不好,所以為了「省心」,自己做了。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𝑏𝑎𝑛𝑥𝑖𝑎𝑏𝑎.𝑐𝑜𝑚

  12歲時,父母覺得孩子應該把精力放在學習上,不能分心,所以吃喝拉撒全由父母做主……

  父母愛孩子的天性使然,讓他們總是牽著孩子的手往前走。對於如何牽孩子的手,相信很多父母都有很多經驗。但是父母卻不知道,正是你們駕輕就熟的牽手,讓孩子漸漸喪失了自我獨立的能力和承擔生活苦難的勇氣,一旦父母放開了手,孩子就如同驚弓之鳥,不知所措。

  作為父母,應該知道,總有一天孩子會離開自己的懷抱,去往廣闊的天空翱翔,而你們的牽手會折斷孩子的翅膀,束縛孩子的手腳,讓他們失去獨立性。為了讓孩子順利地成長,父母千萬不能用過多的愛束縛孩子的手腳,把他們牢牢地拴在身旁。作為父母,既要知道如何牽孩子,更要懂得適時放手。

  在西方國家,孩子玩耍時,父母一般都不在旁邊緊盯著,會給他們足夠的自由空間。如果孩子跌倒了,父母也是遠遠看著,等孩子自己站起來。而我們國內常見的情景是:孩子玩耍,父母一邊在後面目不轉睛地注視孩子的一舉一動,一邊喊著:「慢點兒跑,別摔著!」「別碰那個,多髒!」「別去太遠,有危險!」孩子摔倒了,父母便馬上趕過去抱在懷裡,又拍又哄,心疼得不得了。結果孩子本來沒有哭,讓家長這麼一折騰,反而大聲哭鬧起來。

  許多時候,父母對孩子過分的保護反而會成為孩子的負擔。擔心孩子出事,就不讓孩子騎自行車;擔心孩子溺水,就不讓孩子游泳——因噎廢食的家長不在少數。他們擔心的事情太多了,給孩子定的規矩也太多了:不許觸摸電器,不許單獨外出,不許自己出去玩,等等。

  殊不知,父母寸步不離的看管和過多的限制會阻礙孩子的健康發展,使其各方面的能力退化。在過度保護下成長的孩子,往往優柔寡斷、膽小怕事、缺乏處理複雜事物的能力。父母為了不再擔心,便剝奪了孩子一切自由活動的機會,孩子很少與外界接觸,經常與電視機和網絡為伴,這樣一來,容易造成孩子孤僻、不合群的不良性格。

  下面這個案例或許可以給父母們一些啟示。

  在杭州有一位明智的母親,孩子的學校組織學生到離家20千米以外的森林公園活動,她為了鍛鍊孩子的獨立能力,教孩子記住了家裡到公園的路線,又給了孩子一張地圖,讓他自己騎自行車去。孩子從沒有去過這麼遠的地方,媽媽也很擔心,她自己騎著自行車默默地跟在孩子後面。孩子因為找不准路,不時拿出地圖對照,媽媽也不打擾他,只是在遠處看著。後來兒子騎過了森林公園大門,但媽媽也沒有提醒,讓他自己繞了一大圈才回到公園門口。雖然兒子遲到了十幾分鐘,卻是唯一一個獨立到達目的地的學生。

  回家以後,孩子很委屈地說:「我同學都是父母陪著的,只有我是自己一個人。」媽媽笑著說:「一個人完成一件事才有成就感啊,你難道不為自己驕傲嗎?」聽了媽媽的話,孩子由委屈轉為自豪,並且說:「以後再遠一些我都不怕。」

  案例中的媽媽通過這次的活動,讓孩子在實踐中鍛鍊了獨立自主的能力,也給他增加了自信心,真是一舉兩得。如果這位媽媽和其他擔心孩子會出事的父母一樣,恐怕孩子的快樂就沒有那麼多了。

  那麼,父母應該如何放手,讓孩子學會獨立自主呢?

  1.讓孩子自己安排、自己負責

  這種意識在平時的點滴生活中都可以灌輸給孩子。比如帶孩子出去玩,可以啟發他說:「旅行應該帶點兒什麼呀?」幾次提醒,孩子就會主動想起要帶什麼必備的東西了。在孩子會表達、會思考以後,讓他選擇去什麼地方玩,準備做些什麼,並幫他分析這種選擇的優勢和劣勢。當孩子沒有帶好該帶的東西,或者把東西忘在外面發脾氣時,要讓孩子知道,他自己應該對這件事負責,下次要有計劃地做安排。

  2.要正確認識孩子和理解孩子

  父母應該了解孩子在各個年齡段具備的特點,並根據這種特點適當地調整教育方法,他對什麼事情感興趣,就放手讓他去做,而不是做孩子依賴的大樹。

  3.要給孩子充分的活動自由

  這是培養孩子獨立性不可缺少的環節。孩子的獨立性是在實踐中獲得的,我們要提供給孩子獨立思考和獨立解決問題的機會。

  以我自己來說,兒子看書時,經常會遇到一些他不認識的字,他就會讓我告訴他,我則裝作不認識的樣子,並告訴他,遇到生字要查字典。以後再有生字,兒子也不找我了,而是翻字典,然後對我說:「媽媽,這個字我認識,我又多學了一個字。」

  培養孩子的獨立性,還要注重和孩子的交流。孩子想要一個善待自己、如朋友般的父母,所以為了達到孩子的這個標準,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愛就應該建立在孩子的信任和安全感之上。只有孩子相信遇到解決不了的困難時,一定會從我們這裡得到幫助和指導,孩子才能放心地去尋覓外面的世界。

  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曾風趣地說:「做爸爸的最好只有一隻手。」他的話告訴父母一個道理,父母應該明確自己的責任,就是幫助孩子自立,鍛鍊他們的生活技能,幫助他們做人。凡是孩子自己能辦的事情就讓他們自己去辦,孩子學會了自理,懂得了照顧自己,也就能擺脫成年人的照顧,進而學會去照顧別人。

  因此,為了讓孩子真正獨立,父母要懂得適時放手,讓孩子自己去開拓。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