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別替孩子走路,別給孩子挖坑> 過度養育,孩子缺少基本生存能力

過度養育,孩子缺少基本生存能力

2024-10-08 13:47:13 作者: 陳文姬

  所謂過度養育,是指父母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干涉過多,導致雙方的生活都受到了一定的影響。過度養育不僅會讓孩子產生一種強烈的依賴心理,造成孩子缺乏基本的生存能力,還會對其今後的人生造成嚴重的影響。

  下面,我們來看一個過度養育的故事,或許你能有所啟發和警醒。

  

  今年27歲的方凱,從小到大一直都是學霸級的人物,大學就讀的是國內排名前十的名牌大學,還曾是學校的風雲人物,算得上是傳說中的「別人家的孩子」了。

  可就是這樣一個曾經處處優秀的孩子,現在卻天天待在家裡上網玩遊戲,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好吃懶做,靠著年邁的父母養活著。因從小習慣了父母對自己事情的包辦與依賴,方凱至今仍不能獨立生活。

  大學畢業找工作,就業形勢嚴峻的現實讓他屢次碰壁,難以應對,反而是他的父母比他這個當事人還著急,不停地替他穿梭在大大小小的招聘現場,一手操辦了本該是方凱自己需要完成的事情。以至於他自己除了在家等工作消息外,就是渾渾噩噩地上網玩遊戲,對就業、對成家更是沒有絲毫的緊張感。父母一直供他吃喝,馬不停蹄地為他找工作,甚至幫他介紹女朋友,他卻完全像個局外人似的不操任何心。

  儘管學業優秀,但招聘企業卻不願意錄用這樣一個已經成年的「孩子」,而女孩也不想找一個連自己都沒法養活的「巨嬰」,以至於大學畢業五年的方凱仍然做著「啃老一族」,依然混吃混喝地得過且過,只是他的父母卻早已疲憊不堪。

  人們常說:播下行為的種子,你就會收穫習慣;播下習慣的種子,你就會收穫性格;播下性格的種子,你就會收穫一生的命運。顯而易見,孩子成人後的行為表現,都是父母當初所種下的因。

  一些父母在教養孩子時,過多的包辦與照顧,過度的養育,使得很多孩子缺乏主見,遇事難以抉擇,從小便缺乏對事物的創造力、主動性、責任感及抗壓能力,更不會處理複雜的人際關係,事事依賴他人而無法真正地獨立起來。這樣做並不是「愛」孩子,而是在「害」孩子。這也是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家長成了孩子眼中的「保姆」「靠山」和「保護神」的原因,就如當年曾轟動一時的網絡流行語「我爸是李剛」。

  而一個人的行為習慣一旦養成,是很難輕易得到改變的,小時候習慣了依賴父母,即使長大成人也還是會依賴父母、依賴朋友、依賴身邊能幫助他的人。踏入社會後,當然也是難以承擔重任,無法成為有所成就的一類人。

  事實上,很多父母並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很強的依賴性,卻無奈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雙重的差距總是讓人遺憾,很多父母過度教養的教育方式在不知不覺中已經讓自己的孩子形成了依賴的心理。

  一般來說,過度養育有最基本的三種行為表現:

  一是對孩子過度保護,杞人憂天地擔心孩子會出事。

  二是對孩子過度幫助,內心總擔憂孩子的能力不足而不能小心應對。

  三是代替孩子做決定,以自己多年積累的經驗來左右孩子的想法,覺得孩子離開了自己就會犯下錯誤。

  父母應該明白,孩子的成長是循序漸進的,正如溫室的花朵也需要風雨的洗禮與陽光的照射,只有讓孩子一步一步學會獨立,家長學會放手,孩子才能逐漸成長,慢慢地尋找到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家長對孩子的過度養育,不管是事無巨細的照顧還是對孩子完美的高期待,都將阻礙孩子真正「成人」——成為獨立面對世界的成年人、找到自我的人、充滿快樂而自信的人。

  日本教育家真鍋博先生認為讓孩子去做從未接觸過的事情,意義是非常深遠的。他說:「讓孩子接觸一些從不知曉的新鮮事物,不僅可以增加他們的體驗感與知識面,而且藉此機會還可以培養孩子的持久力或忍耐力,養成勇於面對困難與挑戰的堅毅個性。」

  父母應從自身做起,從「保姆」「靠山」「保護神」的形象中率先走出來,讓孩子放棄對自己的依賴,學會獨立行走。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想培養孩子的獨立性,摔跤是在所難免的,也只有在摔跤的過程中,孩子才會逐漸掌握生存的能力與技巧,才能逐漸適應如今這個快節奏的時代。

  據美國華盛頓大學2014年的一項研究數據顯示,那些被過度養育出來的大學生,成人後會對家庭生活不滿意,心情悲觀,而且罹患抑鬱症的概率也會高於其他人。因為沒有主見的他們在踏入社會後,會難以承受嚴峻的生活考驗與就業壓力,缺乏最基本的生存能力,甚至都不能養活自己。

  說到這裡,我想問一下大家:這樣的孩子是你教養的初衷嗎?我相信沒有一個父母願意自己的孩子一事無成、碌碌無為。

  既然不願意,那麼作為父母就要養育有度,讓孩子學會獨立,讓他不依賴他人。

  不依賴他人最明顯的行為特徵就是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這簡單的八個字,才是為人父母對孩子最大的負責。要知道,「巨嬰」不是一天就能養成的,飛天的鳳凰更不是。家長只有學會放手,讓孩子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他才會在做事的過程中感知社會,了解自己,掌握生存技能,慢慢地學會承受社會各界的壓力,並懂得權衡利弊,在逆境中迎難而上,在迷茫時堅持初心,勇於面對一切困難和挫折。

  也只有擁有了這樣獨立自主的思考能力,孩子才不會在面對生活的困難時,惶恐不安、不知所措,才不會在遇到失敗與打擊時,脆弱得不堪一擊、萎靡不振,快速地逃回父母的懷抱尋求保護與安慰。

  在孩子的成長中,什麼樣的養育方式才是最正確的,借用泰戈爾的一句詩來回答:「讓我的愛,像陽光一樣,包圍著你,又給你以光輝燦爛的自由。」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