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別跟青春期的孩子較勁> 青春期自殘:他只是想得到更多關注

青春期自殘:他只是想得到更多關注

2024-10-08 13:39:06 作者: 曉丹

  所謂自殘,是指人刻意地對自身肢體做出的傷害行為,這種自殘行為也是人為了減輕情感的痛苦和緩解生活的壓力而做出的一種情感上的自我宣洩。

  擁有自虐行為的人常以傷害自己的身體為目的,來排泄心中的煩悶、委屈與憤恨,藉此得到更多關注。青春期的孩子,自殘行為大多表現為絕食、挨凍,嚴重者用利器傷害身體甚至自殺了結生命。

  生活中,容易造成孩子自殘行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特殊的家庭環境導致孩子自殘。有些單親家庭中家長一方對孩子缺乏關心與愛護、關係生疏,孩子得不到足夠的重視所以遇到問題很難溝通和解決,就容易造成孩子心理扭曲,用自殘來逃避問題。

  (2)特殊的性格與心理特徵導致其自殘。青春期孩子情緒容易受外界影響而反覆無常,再加上學習壓力大,內心焦慮與迷茫,以至於內心情感得不到正確的宣洩而做出一些自殘的行為。

  (3)大腦多巴胺含量的缺乏導致其自殘。多巴胺是一種神經性傳導物質,它和人的情慾、感覺有關,可以幫助人們調節各種情緒。如果孩子大腦中多巴胺含量較少,就不可能很好地控制自身情緒,而做出自殘的行為來傷害自己。

  (4)青春期孩子的模仿心理。青春期的孩子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喜歡模仿,當孩子見到身邊同伴有自殘行為時,會由於好奇而效仿,比如手臂文身、用菸頭燙疤痕來顯示自己的與眾不同。

  (5)孩子體內有潛在的心理疾病。有些自殘的青少年由於遭受著病痛的折磨,而不得不通過自殘來減輕身體與心理的疼痛,緩解緊張的情緒與壓力,比如抑鬱症、孤獨症、社交恐懼症、強迫症等。

  通常,擁有自殘行為的孩子都存在著或多或少性格上的缺陷,他們性格內向孤僻、敏感多疑、偏執、愛鑽牛角尖,身邊可以交心的朋友不多,不願意參加集體的活動。表面看起來,這類孩子唯唯諾諾,不容易打架鬥毆,是屬於放在人群中毫不起眼的一類人,因此家長很容易掉以輕心。

  但實際上擁有這類性格缺陷的孩子,他們只是想得到更多的關注。這些關注或許是父母,也或許是老師,更或許是他們暗戀的某一個男生或女生。因為得不到對方的關注,想通過自殘的行為來讓對方關注自己、關心自己。

  請記住𝓫𝓪𝓷𝔁𝓲𝓪𝓫𝓪.𝓬𝓸𝓶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所以,當你發現你的孩子在青春期有自殘的行為時,首先做得第一件事就是多關注他,了解他自殘的原因,鼓勵孩子多參與集體活動,與同齡人溝通、交流,緩解內心的焦慮與緊張。具體應該如何做,家長可以試著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多給孩子自由和尊重,引導他宣洩過激情緒

  小傑今年16歲,平時由於媽媽管得嚴,他基本都是放學就直接回家。可最近他有了自己喜歡的女孩,放學後他便開始找理由晚歸,想和喜歡的女生多一點相處的時間。沒過多久,媽媽發現了,於是狠狠揍了他一頓,規定放學後必須回家,並且沒收了小傑的手機,想阻止小傑和女生的交往。可沒想到,小傑竟然用水果刀割傷自己的手臂,看著鮮紅的血液一點一滴地冒出來,小傑還一臉微笑地看著媽媽,這可把媽媽給嚇壞了。

  很多青春期男孩就和小傑一樣,遇到事情不用言語來商量和溝通,便直接採用自殘的方式來反抗家長的管教,當然也有一些男孩想用自殘來威脅家長妥協,或者自我認為自殘是一種成熟和勇敢的表現。

  有心理專家認為,青春期孩子生理和心理的發育還不夠健全與完善,正處於身心「斷乳期」,內心依舊渴望他人的關愛與尊重。如果此階段家長沒有關注到孩子的心理變化,仍然採取干預、指責的教育方式,那麼你越壓迫孩子,孩子就會越叛逆。所以家長不妨多給孩子一些尊重和自由的空間,通過正確的方法來引導他們合理宣洩心中的不良情緒,這樣才能幫助他們學會情緒的自我釋放,從而控制好自己的行為意識。

  2.了解孩子自殘的原因,然後「對症下藥」

  凡事有因必有果,因果關係是必然相連的,家長只有了解了孩子自殘的原因,才能對症下藥,藥到病除。

  小軍今年剛上初一,由於學習任務增加,所以玩兒的時間自然就變少了。再加上期中考試成績不太理想,媽媽就想讓他平時多在家看書複習功課,少出門。可沒想到,平時嬌生慣養的兒子竟然大發雷霆威脅媽媽,「不讓我出去玩,那我就從樓上跳下去,一邊說一邊往窗檐上爬。」嚇得小軍媽媽趕緊一把抱住小軍給拽了下來。儘管沒有釀出慘劇,但想想剛才發生的這一幕,小軍媽媽仍心有餘悸,擔心不已。

  其實,孩子自殘原因的形成,有時候就是身邊一件不起眼的小事。比如,家長答應孩子的事情沒有做到,沒有滿足孩子的需求等。教育專家將這類癥結總結為媽媽注重孩子的智力教育,卻忽略了品德教育。

  父母是孩子成長中的第一任老師,家庭則是孩子人生的第一課堂。錯誤的家庭教育是孩子形成不良個性的基礎。生活中很多家長對孩子有求必應,造成了孩子囂張跋扈、自私自利的性格,一旦沒有滿足孩子的要求,孩子便會做出自殘的行為來威脅、恐嚇父母。所以,家長應該了解孩子自殘的詳細原因,對孩子提出的正確要求給予滿足,不合理的要求予以嚴辭拒絕,這樣才能幫助孩子糾正不良的行為習慣,讓其健康快樂地成長。

  3.正確對待孩子的自殘行為

  當孩子出現自殘傾向時,家長不要因為擔心就一味地責罵,而是應該正確對待孩子的自虐行為。幫助孩子分析自殘問題產生的根本原因,檢討自己在教育過程中的錯誤,耐心細緻的引導孩子從自殘的行為中慢慢走出來。

  4.多與孩子進行交流,多關注孩子

  親子間若缺乏溝通與交流,那麼必然就會導致家長不了解孩子而做出一些不恰當的教育方法,從而引起孩子自殘。因此,家長再忙也要抽出時間,與孩子進行心靈的溝通和交流,多關注孩子,這樣才能及時體察到青春期孩子的自殘傾向,防患於未然,有的放矢地幫助孩子尋找情感宣洩的最佳方式,走出青春期自殘的心理誤區。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