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思利及人: 全方位「利他」的「隊伍」未來最有競爭力 只利己不利他,容易成為「孤家寡人」
2024-10-08 13:35:58
作者: 麗莎
康書和潘迪是在馬路上認識的。康書至今還記得自己大學快要畢業時,每天為了找一份滿意的工作而奔波勞碌的辛苦。有一天,他又出去找工作。走著走著,他感覺很累,便在路邊休息。這時,潘迪出現了。他看到康書手裡拿著求職簡歷,便問道,同學,你正在找工作啊?康書說,是的。然後兩個人便聊了起來,還聊得非常投緣。臨分別時,兩個人還互相交換了手機號碼。
在前途有點迷茫的時候,有人主動跟自己聊天,康書感覺這是一件值得快樂的事情。雖然當時潘迪跟自己一樣,都沒有正式的工作。不過,一個星期以後,康書便在某報社找到了一份當編輯的工作。
從那天開始,康書和潘迪一直都在電話里聯繫著。對於這段「偶遇式」的友誼,康書還是看得很重的。然而,後來兩人之間卻出現了越來越大的矛盾與裂痕,原因是潘迪經常打電話到報社找康書,讓康書幫他去做一些事情。
剛開始時,對於潘迪的每一次求助,康書幫忙了。但是,潘迪總是隔三岔五地找康書辦事、借錢,康書實在有些招架不住了。於是,在潘迪無限制的「索取」之下,康書無奈地放棄了這段友誼。
站在旁觀者的角度,康書無奈地與潘迪絕交,說明了潘迪為人處世有非常大的問題。這兩個人從相交、相知到絕交,全都是潘迪的錯。正是潘迪只利己不利他、一味索取從不付出的極度自私的行為,讓二人的這段友誼迅速終結。
只索取不給予,只利己不利他,這樣的人很容易招人討厭,沒有人願意和這樣的人打交道,最後這樣的人一定會成為「孤家寡人」而且沒有一個人願意和他做朋友。
我們都知道,在當今這個社會,如果一個人變成了「孤家寡人」,長此以往,很可能會寸步難行,更別說想做成一件什麼事了。所以,千萬別讓自己淪為只知利己不懂利他、只知索取不肯付出的人。
不想成為只知索取不懂給予的人,首先要學會獨善其身,儘量不給他人添麻煩。換言之,遇到什麼困難與麻煩時,先自己努力想辦法解決,而不是動不動就去找他人幫助。一定要把藉助人脈資源這個方法用到迫不得已的時候,用到刀刃上,用在關鍵時刻。
學會獨善其身,其實也是幫助我們邁向成功的一種方法。只可惜,社會上有很多人都愛給別人添麻煩。他們甚至在遇到了稍為大一點的困難時,就要去麻煩別人來幫忙解決,結果就養成了依賴別人的習慣。雖然偶爾讓親人、朋友幫助自己也無可厚非,但如果你總是讓人家幫助你,而你卻很少甚至從來都不幫助對方,時間一長,親人、朋友都會疏遠你。
在經營人脈資源的時候,我們要學會換位思考,在考慮自己時,也儘量考慮一下別人,在利己的時候千萬不要損害別人。當然,如果能既利己又利他,那是最好不過。在生活和工作中,如果你能夠做到利他,經常做到「思利及人」,也就是在保證自己的利益時,也能保證他人的利益,那麼願意和你合作的人會越來越多。如果你從來不「利他」只「利己」,做不到「思利及人」,那麼願意和你合作的人會越來越少,甚至願意和你來往的人都會越來越少。
無論是生活里還是工作中,我們都要學會換位思考,看看如果對方也做了你這樣的事,你會有什麼樣的想法和反應。常言道,「事多故人離」。一個人如果沒有意識到自己正扮演著「索取者」的角色,反而把自己的每一次「交換」都變成了「不公平交換」,最終很可能使交換落空——因為誰都不喜歡「不公平交換」。
一旦你發現自己扮演的是「索取者」的角色時,一定要及時改錯。如果你不想讓周圍的人討厭你,就儘可能地不去麻煩別人,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個獨善其身的人。之後,你會發現自己也可以做成許多事情而不必要去依靠別人。長此以往,你將驚喜地看到,自己的事業發展得越來越順利,人脈資源也越來越多。
在人與人的交往過程中,一個人只知道一味地向別人「索取」,這樣的人肯定很快就不會有朋友了。除了這種人外,還有一種人也容易沒有真正的朋友,那就是身上沒有什麼「可被利用的價值」的人。人際交往的首要原則,就是公平交換。如果你什麼忙都幫不了別人,就相當於沒有任何「可被利用的價值」,那麼,很可能誰也不願意和你做朋友。只有你身上的「可被利用的價值」越大,越能「利他」,願意和你做朋友的人才會越多,同時,願意幫助你,為你提供你特別需要的資源的人才會越多。
蘇勇在剛開始從事高端產品銷售時,業績做得很不好。因為他一是沒有什麼人脈資源,二缺乏拓展人脈資源的有效經驗。剛開始時,蘇勇能想到的人脈資源就是自己過去的中學、大學同學。所以,他只好求助於他們。於是,他經常打電話給這些同學,向他們訴說自己的苦惱,希望他們幫助自己。
但他很快就發現,他的這些老同學雖然都真心實意地想幫他忙,只是他們也跟蘇勇一樣,要人脈沒有人脈,要金錢沒有金錢,心裡是很想幫助蘇勇,卻又都心有餘而力不足,所以除了給他安慰和鼓勵外,還真的起不到什麼實際作用。
萬般無奈之下,蘇勇想到了一個大膽的做法:學打高爾夫球,並藉機結識那些高端人士。於是,他不惜花費自己微薄的工資,去參加匯聚了大量高端人士的高爾夫球俱樂部。因為他發現,自己的客戶應當是處在中高檔生活層次的人士,而自己平時接觸的人大多都是基層普通人士,所以必須改變自己的人脈層次。
開始落實「高爾夫策略」後,他的辦公場所實際上就相當於轉移到了高爾夫球場。很快,他通過這一做法,結識了不少成功人士,他的銷售業績也逐漸好轉了起來。
這時候,他還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有些成功人士居然開始主動來找他了!當然,這些人士找他也是因為有求於他。主要目標有兩個,其一是想通過他來認識另一個蘇勇很熟悉的成功人士;其二是要委託蘇勇幫助自己去辦一件什麼事情。
對於每一個主動來找自己幫忙的人,蘇勇都會想方設法幫助對方做到。所以,蘇勇的人脈質量、層次越來越高,關鍵是,他的銷售業績越來越好!其實說到底,蘇勇和這些人都是一種既利己又利他的雙贏關係,互相之間都有對方想要的東西,都能互相借得到力,所以關係就越來越牢固。可見,只利己不利他的人,很容易成為「孤家寡人」;既利己又利他的人,很容易和他人雙贏,既不斷成就自己,又幫助別人取得了成功,皆大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