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99%的人忽略的1%心理訣竅> 蔡戈尼效應:調整自己的工作驅動力

蔡戈尼效應:調整自己的工作驅動力

2024-10-08 13:29:51 作者: 鵬萬里

  1927年,心理學家蔡戈尼做了這樣一個試驗:她將138名受試者分為甲乙兩組,讓他們同時演算相同的並不十分困難的數學題。她讓甲組一直演算完畢,而在乙組演算中途,突然下令停止。然後讓兩組分別回憶演算的題目。結果是乙組記憶成績明顯優於甲組。這也就是說,未完成工作的人,記憶比已經完成工作的人更清楚。

  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現象呢?

  

  蔡戈尼發現,人們在面對問題時會全神貫注,但一旦解決了就會鬆懈不再在意,所以很快忘記;而對解不開或尚未解開的問題,則要想盡一切辦法去解開它,因而一直潛藏在大腦里。後來,人們把這種解答未遂的問題深刻地留存記憶中的心態叫作蔡戈尼效應。

  蔡戈尼認為:人們天生有一種辦事有始有終的驅動力,人們之所以會忘記已完成的工作,是因為欲完成的動機已經得到滿足;如果工作尚未完成,這同一動機便使他對此留下深刻印象。

  關於蔡戈尼效應,曾有過這樣一個笑話:有一位愛睡懶覺的大作曲家,每天都很晚才起床。他的妻子為使作曲家早早起床,便每天早上在鋼琴上彈出一組樂曲的頭三個和弦。作曲家聽了之後,輾轉反側,最後終於不得不爬起來,彈完最後一個和弦。完成工作的驅動力逼使他在鋼琴上完成他在腦中早已完成的樂曲。

  「蔡戈尼效應」使人容易走入兩個極端:經常走到「蔡戈尼效應」過強一端的人,很有可能成為一個工作狂。他們通常性格比較偏執、自主、堅定,面對任務非得一氣呵成,不完成便死抓著不放手,甚至偏執地將其他事情置之度外。經常走到「蔡戈尼效應」過弱一端的人,做任何事都經常拖沓,常常做事半途而廢,總是不把一件事情完全完成後再轉移目標,當然不可能獲得成功。

  一個人如果想在事業上獲得輝煌成就,就要合理把握好「蔡戈尼效應」,不要走極端。既不要因為拖拉永遠也完不成一件事,也不要非得一口氣把事做完不可。

  要避免走極端,就要調整自己的完成驅動力。如果一個人總是力求把每件事都做完,那麼他會因驅動力過強而導致生活沒有規律。這種人應該學會放鬆,有意識地放慢生活的步調,學會體味生活的美好。不惜犧牲自己的健康去換取工作成績,實在是一件得不償失的事情。只有減弱過強的驅動力,才可以使人一面工作一面享受人生樂趣。在工作方面,不做個盲目的工作狂,如果發現一個工作計劃不值得做,那麼更應該勇敢地放棄,而不是拿出不做完不罷休的勢頭,因為你的內在驅動力在錯誤的決策引導下不會取得任何成果。還是試著緩和自己的緊張情緒吧,周末和朋友約會聊聊天,下班後看看電視,要學會享受人生樂趣。

  相反,如果你的毅力不夠,不能長久地堅持做一件事情,那麼自己最好編一個時間表,把必須做的事情都記下來,然後科學、有計劃地按時完成。一個從不把工作做完的人,可能永遠得不到成功。所以在我們的日常工作、生活中,有此傾向的人就要盡力改正,即使到最後依然沒有獲得讓你滿意的結果,但至少在改正的過程中,能夠擴展自己的生活,讓生活變得更為充實、豐富多彩。

  無論是在工作中還是在生活中,我們都要明白,成功的事業不能一蹴而就地完成。合理地運用「蔡戈尼效應」,是我們事業成功的有力武器,它會像啟航的風帆帶領我們一路前行。


關閉